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时尚 >学校设心理情报员 隐私权才是真问题 正文

学校设心理情报员 隐私权才是真问题

[时尚] 时间:2024-04-28 15:49:2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200次

  深圳南山区前海学校为了掌握学生心理情况,学校在每班特设两个小小心理情报员,设心负责搜集同学的理情心理信息,如某同学早恋了,隐私某同学缺少父母关爱,真问某同学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感觉非常自卑,学校某同学爱给人取侮辱性外号等等;然后,设心每周定期向老师提供情报,理情以便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隐私

  对这条新闻,真问媒体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认为学校成了培养“余则成”的学校场所,甚至有媒体使用“告密者”一词来形容这种现象;还有一种声音认为不应习惯性质疑“学生情报员”,设心认为这个可以有,理情更无须妖魔化。隐私这两种声音看似都有道理,真问但都根本无法说服对方,问题出在哪里?那就是没有抓住此事的本质——学生的隐私权问题。

  提及“学生隐私权”,有些人的反应是:小孩子还有隐私啊?答案是当然有,1948年的《世界人权宣言》和1966年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都将隐私权界定为任何人都享有的基本人权,小学生理所当然享有。广泛意义上的隐私权是一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包括当事人不愿被他人知道或不便他人知道的信息,当事人不愿他人参与或他人不便参与的个人私事,以及当事人不愿他人进入或他人不便进入的私人领域。

  无视学生隐私权的人,认为自己的孩子自己就可以自由支配。甚至承认孩子有隐私权的人,也不一定都注重对孩子隐私权的保护。这个问题,在教师、家长乃至整个社会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深圳南山区前海学校的这种举动,就是这种例子。

  说到隐私权,有两种隐私权,任何人均需得到保护,学生也不例外。一是个人信息,二是个人私生活不能受干扰。不过由于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些信息可以让渡给学校,像出生年月、家庭住址、家长联系方式等与学校工作有关的信息,老师有权利也有必要了解。而与教学无关的学生信息,学校就不应该探究,例如学生的生理特征或生理缺陷、学生父母的职务收入、学生病患经历痛苦往事等等。现在虽然无法查询到前海学校心理情报员具体需要打探哪些消息,但从媒体报道来看,前海学校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师用不正当方式了解学生的隐私,二是有些隐私教师可以知晓,但让心理情报员知道就未必合适。

  像“某同学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就属于个人信息,学校根本不应该探听。像“某同学缺少父母关爱”这种问题,已经不局限于学校,涉及到学生家庭生活。而打探学生“上课心不在焉、神情恍惚”,学校更是走了极端,谁能判断心不在焉?再说,心理情报员不好好上课,因打探别人神情耽误学习怎么办?还有早恋问题,究竟如何处理,因人而异,被别人打探去,无形中会增加学生的压力。学校设立心理情报员,某种程度上与哄、骗、逼学生说出自己的隐私一样,都很恶劣。

  回到现实中,学校以教育管理的名义侵犯学生隐私权应该还有不少,在管理者的思维中,认为如果不掌握学生的秘密,就无法及时发现问题,达到教学育人的目的。但他们丝毫没有意识到,这种做法已经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这是教育的悲哀。

  前海学校的做法不会是个案,在现实世界中,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社会位置、行为能力、以及学习生活状况与大人相比,均处于弱势地位;而且学生隐私权的具体内容、对权利的享有和支配以及受法律保护的程度,也没有细化到法律条文的程度,但我们完全可以对能达成共识的隐私权先进行保护,无法达成共识的,也可以通过实例来判断是否侵权。这样,设立心理观察员这种荒唐事例也许就可以避免了。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