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开启学区管理模式 破解“大班额”“择校热”难题

[焦点] 时间:2024-04-27 17:19:1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30次

原标题:琼海开启学区管理模式 破解“大班额”“择校热”难题

3月16日,大班额琼海市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第一批)揭牌仪式分别在大路镇大路中学、琼海大路中心学校举行,开启本周内,学区琼海市8个学区共同体将完成揭牌。管理此举标志着琼海市义教公办学校正式开启“1+X”学区制管理新模式,模式进一步缩小城乡、破解区域、择校校际之间的热难办学差距,促进全市中小学校教育均衡发展,大班额实现了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全覆盖,琼海“大班额”“择校热”问题将得到破解。开启

琼海市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第一批)揭牌仪式。学区记者 苏桂除 摄

组建共同体

乡镇学校有了“靠山”

琼海市上埇小学创办于1964年,管理地处嘉积镇东部,模式距嘉积城区约6公里。为了更好地整合教育资源,自2011年秋季,学校的新校区已搬迁到原来的上埇中学,先后合并乌石、端文、田头、山辉等四所规模过小的乡村小学,现已成为一所规模较大的乡镇完全小学嘉积中心学校上埇小学。

《琼海市中小学校学区制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实施后,上埇小学被划入琼海市第一学区管理,纳入琼海市第一小学托管,试点组建发展共同体,上埇小学与琼海市第一小学从此“结亲”。

琼海市教育局将该模式在全市范围内推开,在城乡学校采取“1+X”办法,一个中心校和一个或多个成员校以“结亲”形式组建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

共同体学校还通过成立学区校长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学区教学、德育、后勤服务等多个中心,实行中心校(优质学校)校长负责制,实现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教育科研、师生交流、督导考核、效益联评六个“一体化”,以达到全面盘活优质教育资源的目的。

琼海市小学第一学区学区长许志坚表示,城乡学校共同体的成立将琼海市小学分为四个学区,以琼海一小为学区长学校,与大路中心学校、博鳌中心学校、中原中心学校和嘉积中心学校上埇小学作为一个共同体,进行共建。

以大路中心学校为例,共建后,琼海一小优质的教学资源将辐射到大路中心学校,实现“六个统一”,课程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考试评价统一、教研活动统一、教师培训统一、教育资源统一,让大路中心学校的孩子也能与城市的孩子一共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学校间的办学差距,第一学区将尽力办好成员学校,让老百姓的孩子在家门口接受到好的教育。

琼海市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第一批)揭牌仪式。记者 苏桂除 摄

全方位交流

共建共享成为共同体学校提升水平的契机

去年秋季开学后,作为“共同体”第一责任人,全市公办中小学8个学区长,多次分别到各自共建的学校进行了调研,一次次协调解决各所学校的各种问题。

琼海市教育局也同步组织了全市学校教师进行了改革动员培训,将办学思想、管理经验、优质师资、教学改革、素质教育、教学科研等优质资源向共同体成员校辐射。

龙江中学校长李正刚表示,希望通过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的方式,解决学校存在的师资力量薄弱、配备不均衡、教学硬件陈旧等相关问题,促进学校的综合能力得以快速提升。

“借助市教育局的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的东风,努力解决好偏远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凸显出来的问题和困难。”南俸学校校长王俊如是说。

在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体系中,中心校和成员校之间通过教师轮岗、鼓励中心校教师到成员校支教、举办班主任交流活动等,帮助成员校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这一举措已得到广大师生及家长的认可。

大路中学老师黄伟伟说,“1+X”学区制管理新模式进一步对优质教育资源进行了整合,这也给身处乡镇一线老师向城区兄弟学校老师学习的机会,使城乡老师间形成良好的互动,这样的教育下乡共建共享模式成为每一所成员学校提升水平的契机。

大路中学学生家长陆圣军表示,得益于学区制管理模式的推广,她女儿及另外的11名同学去年秋季从大路中学转到了嘉积中学就读初三,享受着城区的优质教育资源,“这在以前想不都敢想。”

深层次融合

既补齐短板又开辟新路径

一人行快,众人行远,此次琼海开启“1+X”学区制管理新模式中,全市公办中小学校共组建8个学区,小学阶段4个,中学阶段4个。每个学区内学校将以1所优质学校为学区长学校,将周边区域内学校划入学区进行管理、托管。各学区第一个学校为该学区主体学校,其他为成员学校,学区内教育教学实行统筹管理。

“通过新建、改扩建和学生合理分流等措施,切实解决城区教育资源不足和大班额等问题。”琼海市教育局副局长何书明表示,这一模式将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促进中小学校教育均衡发展。

他说,学区制管理以建立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为模式,加强校际交流合作,发挥优质学校的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提高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实现全市中小学校公办学校管理“一体化”,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促进琼海市中小学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城乡学校‘结对’共建工作开展以来,我们的发展共同体正逐步向命运共同体转变,实现了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特色共创、携手共进。城乡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有效补齐了乡村教育的短板,更为乡村教育振兴开辟了新路径。”何书明说。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苏桂除(苏桂除)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