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青海】互助幸福院的快乐生活

[综合] 时间:2024-04-28 03:38:0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97次

原标题:【乡村振兴在青海】互助幸福院的乡村幸福快乐生活

老人就餐。张洪旭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饭菜可口,振兴服务周到,青海幸福院为我们提供了极大方便,互助让大伙儿过上了名副其实的快乐幸福晚年。”5月23日中午,生活记者走进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首家由村级创办的乡村幸福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乌兰县柯柯镇东沙沟村互助幸福院,两名工作人员正在准备午餐,振兴村党支部书记赵杰站在餐厅中央核对着当日前来吃饭的青海人数。

幸福院是互助3个独立的平房围成的小院,院落干净整洁,快乐设有一张乒乓球台。生活“2022年,乡村幸福幸福院扩建了一间餐厅和一间多功能活动室。振兴”赵杰指着院子中新建的青海平房说,“夏天一般会有近20位老人来这里吃饭,冬天差不多有27位。过去,这些老人都喜欢待在家里,几乎不怎么出门。现在,老人们每天都会到这里吃饭、下象棋和锻炼身体。”

在新扩建的餐厅里,电冰箱、饮水机和消毒碗柜等电器配备齐全,主餐厅的对面还设有一间带有按摩椅的休息室,新扩建的多功能活动室则用于老人们日常开展文娱活动。

“今天我吃来哩”“我也吃来哩”。每天,赵杰都会提前通过微信群统计当天来吃饭的人数。他介绍:“幸福院主要从生活照料、就餐服务、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方面为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其中除就餐服务每顿饭收取2元钱外,其余服务都是免费的。幸福院负责人和工作人员都由村干部兼任,其建设初衷就是让家中无人照顾的老人们‘走出家门’,享受到幸福快乐的晚年生活。”

食堂厨师张海青是东沙沟村村民,早年间干过餐饮行业,现如今村党支部聘请她为幸福院的“掌勺人”。“给村里的长辈做饭我很高兴,老人们牙口不好,我会特意做得软乎点。”张海青说,虽然每顿饭只收取2元,但标准不低,每人每餐标准在8元以上,而且饭菜少油、少盐、少糖,让老人既吃得好又吃得健康。

餐桌上,老人们一边吃饭一边唠着家常。巨绣兰今年81岁,老伴去世多年,儿子赵国旺长期在外打工,对老人的生活照料一度束手无策。自从村里有了幸福院,巨绣兰的吃饭问题得到了解决,赵杰还隔三差五就和赵国旺通电话,告知他老人近期的生活状况,让赵国旺没有了后顾之忧。

“他们时刻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感谢你、回馈你。”在与老人的长期接触中,赵杰早已不再把养老服务看作是被动的、单方面的给予。为感谢工作人员的用心服务,一到夏天,老人们会主动把自家菜园种的蔬菜拿到幸福院,让大家一起分享。逢年过节,老人们的子女会提着亲手做的馍馍、油饼等送到幸福院,以表达对工作人员长期照顾老人的感谢之情。

2022年6月,老人童玉英在吃饭过程中突然流鼻血不止,赵杰和其他村干部赶忙为其进行简单处理,并立即开车将老人送往县城医院治疗,经过几天住院治疗,老人康复出院。童玉英的女儿王春燕说:“多亏了赵书记和村干部,要是我母亲一个人在家,后果真的就不堪设想啊!”

在刚刚过去的“母亲节”,幸福院特意把餐桌搬到村道上,“摆流水席、吃大锅饭”,为老人们过节。吃完饭后,大家高兴地自发表演节目,扭起秧歌,好不热闹。

据了解,截至2022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乌兰县户籍总人口的14.09%。近年来,乌兰县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全县重点民生工作中,积极探索“支部引领、村级主办、互助服务、自我保障、社会参与、民政监管、政府支持”的互助养老模式,持续健全县乡(镇)村衔接的养老服务网络,推进养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赵杰说,在回答并解决好“吃饭难”这道“基本题”后,村里将进一步细分养老需求,继续答好更多的“加分题”。例如,从助餐、白天照料的互助养老模式向日托、医养结合以及短期住养照料等功能于一体的“嵌入式”养老服务转型,为村里的老年群体营造更温馨、更舒适的养老环境。(张洪旭 乌组轩)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