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 >用无私奉献托起道德的光辉 正文

用无私奉献托起道德的光辉

[综合] 时间:2024-05-02 07:18:0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25次

陆国斌率领团队深入乡村绘制墙画。用无张文魁摄

  辽沈八月,私奉烈日炎炎,献托暑气蒸腾。起道

  在沈阳南郊苏家屯区的光辉宝相屯、杨城寨等多个村屯的用无文化广场、街路两旁,私奉一群身着工作服,献托头戴样式不一的起道遮阳帽的人,在午间烈日、光辉傍晚夕阳下不停地忙碌着。用无这些人左手托着调色盘,私奉右手握着画笔,献托在墙壁上勾勒着,起道描画着……不一会儿工夫,光辉一幅幅描绘社会主义新农村美好景象的山水画、一条条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标语、一个个身穿民族特色服饰的人物画像便跃然墙上。

  他们是来自鲁迅美术学院的陆国斌学雷锋爱心团队成员,趁着暑假来到农村村屯,义务绘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墙画”,用文化和艺术为文明乡村建设增色添彩。

  陆国斌,1961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鲁迅美术学院教授。参加工作36年来,不仅精益求精研究专业、搞好教学,更以饱满热情投入社会公益事业,在专业教学、学生思想教育、社会公益等方面取得了骄人成绩。他发起成立了陆国斌学雷锋爱心团队,将爱心洒遍辽沈大地、祖国河山。曾荣获“沈阳市高校师德标兵”、2020年度“感动沈阳”人物暨沈阳市道德模范、“辽宁省道德模范”“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

  倾心教学,爱生如子,成就一代名师

  陆国斌的老家在辽西义县,曾是一个“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妈妈经常告诉他,人一定要有良心、要懂得感恩,并教导他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中学毕业后,他通过高考走进了鲁迅美术学院的大门,学习文化知识,传承鲁艺精神。陆国斌常说:“我庆幸,赶上了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我骄傲,自己在大学期间入了党,毕业后留校当了一名专业美术教师。”

  作为一名高校老师,陆国斌深知教书育人之责任重大。他经常这样说:“既然站在了三尺讲台上,我就要竭尽所能地帮助我的学生们完成学业,达成就业,实现他们的人生梦想和价值追求。”

  陆国斌承担着鲁美摄影系、雕塑系、成人教育学院美术史论等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任务。教学中,他在广泛吸取前辈教育精髓的基础上,潜心钻研,大胆创新,将前人的经验吸收转化为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理念,著书立说,教书育人。

  业内人士都知道,陆国斌是鲁迅美术学院“艺用人体解剖学基础教学”课程的唯一一名专业教师,他自己出资举办的《鲁迅美术学院陆国斌艺用人体解剖学基础教学展全国巡展》,从首站鲁美开始,走进了长春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延边大学美术学院等十几家高校院系。他善于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把书本知识和最新的前沿理论相结合,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他所讲授的《艺用人体解剖学》是最受鲁美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在他的带领下该学科创下全国艺术高校唯一拥有的艺用人体解剖学硕士专业。

  陆国斌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课程资源。在鲁美,他是第一个将思想政治引入课堂的基础课教师。从新生第一课的延安鲁艺校史,到老鲁艺人兢兢业业的佳作《八女投江》《攻克锦州》《红旗广场》《旗帜》等,他条理清晰地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给每一名刚刚走进艺术殿堂的鲁美新生。心存感恩,铭记校史,让鲁艺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艺术为人民服务的种子,播撒、根植于鲁艺人的心中。

  学过陆国斌专业课的学生都知道,在他主讲的艺术人体解剖课课堂最前面的课桌上,永远都有一筐面包,那是他怕学生们饿着肚子来上课而特意准备的,为此同学们将他的艺术人体解剖课称作“面包课”,亲切地叫他“面包老师”。不仅如此,在给吉林师范、长春师范、山西财经等高校公开讲授党课时,他还曾将面包带到他所演讲的每一所大学,让聆听讲座的所有师生都能感受到这份来自鲁迅美术学院教师的真情和爱心,并影响、带动师生们将这份情与爱传递下去。他说:“这不仅仅是一块面包的情谊,更是师德爱心的传递。为人师,更要传师德”。

  对家庭困难的学生,陆国斌更是感同身受。他经常拿出自己的工资和省吃俭用、节衣缩食节省下来的钱,资助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对那些行将毕业的贫困学生,他还拿钱为他们交实习费、写生费,出资为他们办画展……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陆国斌先后资助过的寒门学子有300余名,累计花费个人资金超过百万元。2020级绘画学院学生孔元魁在微信里写道:“陆国斌教授颠覆了我对大学老师的认知,以前从没有见过这种不负时代,将自己一生献给了社会和学生的人。”

  有人曾经问陆国斌:“老陆,你留着这些钱干什么不好,何必非要去做那些‘丢钱不响’的傻事呢?”陆国斌不假思索地告诉他们:“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分,我要尽我所能,让考入鲁美的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身为一名美术学院的教授,培养研究生是陆国斌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工作中,他取众家之长,兼容并包,引导学生打破“唯师是尊”的条条框框,鼓励学生“师老师之所长”,通过创新研究实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教学目标,成为研究生追求“学术自由”的理想导师。在其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教育和指导下,他带过的研究生曾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国家奖学金3项国家级荣誉。

  辛勤汗水,化作累累硕果;潜心钻研,成就一代名师。几十年从事教学工作的陆国斌,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他培养出来的一大批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已经走上了教学研究、艺术创作、企业管理等重要岗位,成为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栋梁之材。他个人也是著述颇丰,先后编辑专业教材8本,发表学术论文15篇,完成院级以上科研课题及展览项目27项;获得国家级荣誉1项、省级荣誉3项。

  发挥专长,服务社会,为美丽乡村助力

  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的陆国斌,血管里一直流淌着鲁艺的“红色血液”。他时刻不忘鲁艺的优良传统,用行动弘扬鲁艺精神,不负时代赋予“鲁艺人”的使命和担当。

  大学毕业留校任教后,陆国斌一边认真履行专业教师的职责,倾心为社会培养人才,一边不辱使命,发挥美术工作者的专长,用艺术造福社会,用画笔回馈家乡,为美丽乡村建设作贡献,被誉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行者、谋划者、宣传者、实践者。

  2014年,建设美丽乡村行动在辽沈大地拉开序幕。陆国斌秉承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农民新风貌、乡村新气象的美丽乡村建设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地域文化、传统国学、文明乡村”等为主要内容,深入农村乡镇村屯,绘制“文化墙”,用艺术、文化和美装点农村。

  “锦州义县是我的老家,那里的父老乡亲养育了我、帮助过我,我要发挥美术工作者的专长,用艺术回报家乡,造福社会。”就这样,老家义县成了他和学生们最早挥洒艺术、创造大美农村的用武之地。在那里,他带领学生绘制“文化墙”、修建文化河流、创建写生基地、策划举办展览、打造感恩孝亲国学馆,通过一支画笔、一份毅力和无私奉献的虔诚,让当地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提升精神文明素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义县张家堡镇宝林村,他带领学生根据历史上曾经有26位皇帝和120多位朝廷重臣到过此地的历史传说,历时3个月绘制成了《宝林传说》文化墙。同时,他还自己出资为当地贫困村民白大爷修建房屋,曾经破烂不堪的农家小院几经翻修后,一座仿汉唐风韵的辽西特色农家小院呈现在人们面前。

  从“传统文化守护”,到“文化采风写生基地”,再到“民宿文旅发展”,陆国斌无怨无悔地秉持着“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理念,确立了“一村多品”的特色产业文化。2020年,经他策划、实施的义县瓦子峪大铁厂成功申报全国特色小镇,并在此举办辽宁省首届东北文旅民宿论坛,北京、重庆、杭州、哈尔滨等民俗学者应邀出席,分享其成功经验和普及运营模式。

  一次成功,声名鹊起。

  在抚顺,陆国斌带领学生为永陵镇五道堡村义务设计了文化博物馆广场。通过独特的装置艺术,将农耕用的废旧拖拉机镶嵌到砖墙里,并用画笔在墙面上绘制了《在希望的田野上》文化墙蓝图。

  在沈阳,陆国斌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带领团队成员深入皇姑、浑南、辽中、苏家屯等11个区的大街小巷,设计、创作“创城公益广告”160多幅,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成为沈阳创城工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2020年12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公益广告设计展在鲁迅美术学院举行,赢得了参观者的一致称赞。

  去年暑期,天气异常炎热。年近花甲的陆国斌即将退休,学生们很想让他休息休息,可陆国斌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没有半点消减。受鲁美驻朝阳市刘杖子村驻村第一书记邀请,他带领学生前去为该村绘制以党史为主题的文化墙。农村环境艰苦,有的墙面高度在4米以上,需要踩着桌子才能上去。可越是艰苦的环境,他越是身先士卒,身体力行。长时间在阳光暴晒下露天绘画,他的两只胳膊和肩膀被晒得起了水泡,汗水淌到伤口上疼得钻心。村里87岁的原村主任颤颤巍巍地拄着拐杖,每天都要找陆教授说说话。他说:“你带着这帮孩子为村里做公益,真是太不容易了。我让孙媳妇给你们做点好吃的,改善改善伙食……”

  村里有个小女孩名叫唐美玉。三年前,陆国斌第一次见到小美玉时,她才刚刚7岁。闲聊中,他从村民口中知道美玉的父母要离婚,而且已经闹到了去法院打官司的地步。尽管邻居对这对夫妻的婚姻都不抱什么希望,但陆国斌决定试试,为她挽回这个家。此次相见,美玉就像一头快乐的小马驹一样,离老远就蹦蹦跳跳地跑过来。站定后,她喘着大气,给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谢谢陆大大,我爸妈不离婚了!”第二天,这件事就在村子里传开了,人们说:“这陆老师,不仅免费给村里画画,还会教育人。”

  8月24日晚上10点多钟,陆国斌在给一面墙用铅笔打完底稿后,沿着长满杂草的排水沟往前走,突然一脚踩空掉进沟里,手臂、小腿被磕伤,第二天他一瘸一拐地又开始继续画墙画儿。就这样,整整45天暑假,他几乎一天也没闲着。

  今年夏天,辽沈地区降水频繁,然而风雨并没有阻挡住陆国斌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脚步。一个夏天过来,陆国斌和爱心团队成员的足迹几乎遍布了苏家屯区解放、十里河、宝相屯、蛇山子、杨城寨、葵花等街道和社区,绘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墙画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有时为了抢时间,他和高温比毅力,与雨水争时间,早起晚归,挑灯夜战,成了家常便饭。学生们怕他累坏了身体,劝他多休息一会儿,可他说:“能多画一块(墙)是一块(墙),多画一幅画、多写一条标语,就可以为村民们多提供一次接受文化和艺术熏陶的机会。”

  据粗略统计,从2014年至今的8年多时间里,陆国斌带领他的爱心团队成员深入辽宁省8个市、70多个街道(乡镇)、社区(村屯)及学校、企事业单位,义务绘制过文化墙11万多平方米,打造文化河流1处、国学堂1个、写生基地6个、新时代乡村振兴民俗博物馆1个、乡村振兴文化广场8个。

  投身公益,奉献爱心,促进社会文明

  多年来,陆国斌在完成教学工作之余,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为老人献爱心,为社会作贡献。

  还在鲁美上大学期间,陆国斌就经常利用假期,为家乡村屯、企业绘制宣传画,传播精神文明建设和“爱家乡、爱祖国”的进步思想。一年寒假,他外出赶集途中,见邻村一名戴姓老人因马惊翻车身受重伤昏迷不醒,便毫不犹豫地用自家的马车将受伤老人送到附近医院救治。老人痊愈后,他还经常去探望,问寒问暖,并与之成为“忘年交”。他因此被当地村民称为“活雷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随着个人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增长,陆国斌投身公益、奉献爱心的劲头有增无减。三十几年来,他先后赡养孤寡老人、照顾老弱病残者近百名,爱心惠及辽宁、河北、山东等十余省市,其中赡养时间超过30年的老人就有7人。

  在义县老家,陆国斌曾经认识了一位叫赵希连的老人。见老人无儿无女,他便将自家房子让老人居住,长年为其送衣、送煤,送粮油等生活用品。老人过世,他又像对待亲生父母一样为老人料理后事。

  曾有一段时间,人们在陆国斌家中时常能够看到一对被其称作“老姐”“老姐夫”的年逾七旬的老年夫妇。其实,“老姐”“老姐夫”跟陆国斌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老姐”来自义县,身患癌症,由于在沈阳没有亲属,每次来沈阳治病都向陆国斌求助。陆国斌二话不说,忙前跑后送其上医院看病不说,还将二人接到家中予以照顾。多年的相处与扶持,让这对生活清贫的夫妇深为感动,他们把陆国斌视为“最亲的人”。

  陆国斌既不是企业家,也不是什么富翁,他只是一名鲁美的普通教师,但是多年来,他先后帮扶贫困家庭200多个,捐款捐物更是不计其数。

  前几年,他带学生到辽西地区写生,见当地一白姓村民家房子破旧,生活困难,便主动出资数万元帮其翻修了住房,并通过朋友为白某找了一份工作。每年寒暑假,他还把白家的小女儿接到沈阳,带她到图书馆、科技馆、电影院,让其接受现代城市生活的熏陶。女孩的亲人们都说:“自从孩子认识了陆爷爷,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2020年度感动沈阳人物颁奖晚会在沈阳广播电视台演播大厅举行,小女孩作为颁奖嘉宾被请到了现场。见陆国斌身披绶带、胸戴红花出现在眼前,她高兴得眼里闪着泪花:“长大了,我也要像陆爷爷一样,当老师,做好人。”

  2016年3月5日,陆国斌在为自己帮扶的一位老人送手术费途中遭遇车祸,以至如今头部、眼睛、左手等多处留下车祸后遗症。看到病床上身负重伤的陆国斌,有人问:“你曾后悔过吗?”尽管不能出声,但他以摇头给出的答案——在他的人生字典里从来就没有“后悔”二字,他说:“要说后悔,那只能是感觉自己做得还不够好!”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为了进一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雷锋精神,陆国斌不但自己立足岗位,身体力行学雷锋,还带动、影响身边的爱心人士加入到学雷锋活动中去。2016年,陆国斌学雷锋爱心团队挂牌。截至目前,全国各分队共有志愿者7760多人,仅沈阳分队志愿者就达3700多人。其中,有学生、有社会爱心公益人士,还有70名辽宁省驻村第一书记。

  随着爱心志愿服务团队的人数不断增多,其辐射的范围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近年来,陆国斌带领朝阳县“小雷锋”走出大山,走进城市,开展“游学助养模式”假期活动;为建昌县火石山村捐赠爱心读物、学习用品和衣物;与苏家屯区红菱村留守儿童一起度过六一儿童节。近4年时间,共捐助学龄儿童200余人。

  庚子春节,“新冠”突如其来。疫情面前,陆国斌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学雷锋标兵,我们更应该逆风而行,勇于担当。”他带领爱心团队成员走上街头,为环卫工人、社区保安人员熬制姜糖水,送口罩和防护雨披,捐赠抗疫物资总价值为89100余元。今年疫情防控期间,陆国斌及其爱心团队成员的身影再次活跃在沈阳的大街小巷。疫情防控居家办公期间,他穿上防护服变身“大白”,在小区当起了志愿者,在居民核酸检测采样点帮助维持秩序。熟悉陆国斌的人们都说,他用善良和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道德模范的风采。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辆四面透风、被朋友戏称为“铁皮拉客”的微型面包车,一身年轻农民工都不愿意穿的粗布工作服,成了陆国斌日常生活中的“标配”。村民称呼他为“布衣教授”,学生尊称他为“面包老师”,同事招呼他为“大善人”,亲戚朋友笑他是“陆傻子”……不管是哪一种称呼,都是对陆国斌这位道德模范、新时期共产党人充满敬佩和善意的褒奖。

  如今,年届花甲的陆国斌依然站在自己为之奉献了三十多年的“三尺讲台”上,以自己的行动向学生们传递向上向善的道德力量。面对即将到来的退休生活,有人失落,有人迷茫,陆国斌则信心满满。他说:“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牛’精神,做‘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吕良德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