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经验和启示

[热点] 时间:2024-04-29 15:38:0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13次

  【专家视点】

  改革开放40年

  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改革改革经验和启示

  文/ 程 萍 康世功

  [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开放科技博士;第二作者:北京全域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年国副总裁,体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

  改革开放40年来,验和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从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入手,启示以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和实现四个现代化为目标,改革改革经历了一系列战略性的开放科技转变。

  国家科技管理从直接配置资源和审批项目的年国微观管理为主,向以打造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政策和制度环境为主转变;科技活动从以科研机构为主体,向以企业为主体实行产学研结合转变;科技投入从政府配置资源为主,验和向建立多元化的启示创新投入体系转变;创新政策从以科技政策为主,向跨部门的改革改革综合性政策转变;激励机制从奖励制度为主,向完善智力、开放科技技术、年国管理参与分配的市场机制转变。国家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迈进,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历程

  1978年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科技体制改革的探索阶段

  1978—1985年,我国科技发展的恢复期。1978年3月,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同志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人员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等论断,从理论和意识形态上扫清了发展科技的思想障碍。从此,全国开始恢复正常的教育和科技活动。如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推动科技教育界的改革;恢复高考,为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培育人才;国家增加科技投入,基本形成由中科院、产业部门、地方和高校科研机构、国防科研机构和企业科研机构六大系统组成的科研体系;发挥专家作用,建立技术责任制,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科研人员“下海”办企业,探索通过创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路子等,都成为这个阶段的改革实践。

  (二)以科研体制改革为主的阶段

  1985—1994年,我国开始有组织地开展科技体制改革。1985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依靠科学技术”的改革指导思想,“从实际出发,对科学技术体制进行坚决的有步骤的改革”任务。采用“堵死一头,网开一面”政策,改革拨款制度,改变科研机构对行政部门的依附关系,促使其主动地为经济建设服务;调整政府科技支出结构,减少事业费支出,提高科技计划项目的支出比例;开放技术市场,建立技术交易规则,从制度建设入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转移;调整组织结构,改变科研单位自成体系状况,政研分开,扩大研究所自主权,鼓励科研机构和产业、企业联合;改革科研人员管理制度,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通过减少事业费把科研人员“逼”向市场,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停薪留职、业余兼职和合理流动;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区,进行高新技术创业环境试点,支持和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等。

  (三)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阶段

  1995—2005年,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科技体制改革从科研体制改革为主转向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国家科技计划资源分配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公开招标,择优选择承担单位。

  这一阶段的改革主要是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框架。一是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开发体系。二是以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为主的科学研究体系。三是社会化的科技服务体系。明确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研究开发中心;利用税收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研究开发投入;鼓励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相结合,形成产学研联合体;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各级政府的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发展专项基金向民营企业开放,国家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

  以调整组织形式和治理结构为重点,深化科研院所改革,从改革财政拨款制度转向科研院所转制。采取“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稳住基础研究和公益研究队伍,放开、搞活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机构;允许和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允许民营科技企业采用股份期权等形式,调动科技人才或经营管理人才的积极性;国有科研机构可以改组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等。

  (四)自主创新成为国家战略核心阶段

  2006—2013年,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战略重点。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我国的创新体系建设明确从五个方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军民结合的创新体系;中央与地方科技力量的有机结合、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为保证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提出60条相关政策,从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教育与科普、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统筹协调等十个方面加强对创新活动的支持,打破部门界限,形成创新政策体系,有些政策具有突破性进展。

  (五)新时代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争203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2015年9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营造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市场和社会环境,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与潜力,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等改革目标,通过“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改革人才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健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建立健全科技和金融结合机制”“构建统筹协调的创新治理机制”等,推动形成深化改革开放的创新局面。

  这一阶段,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完善对中小微企业创新的支持方式、强化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机衔接;加快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实行科技人员分类评价、建立以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和激励机制等成为改革的重点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为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出了新使命、新任务和新要求,引领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踏上新征程。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