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象监测预警保护系统上线一年发布预警5000余次 有效缓解人象冲突

[综合] 时间:2024-04-29 14:08:3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30次

  原标题:亚洲象监测预警保护系统上线一年 发布预警5000余次 有效缓解人象冲突 

智能喇叭

  一直以来,亚洲预警余次有效亚洲象的象监线年监测预警是个难题。掌握亚洲象种群数量及行踪,测预冲突是警保缓解人象冲突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借助科技力量,护系缓解西双版纳构建了多层次的统上监测、预警系统,发布并取得了很好的人象效果。亚洲象监测预警保护系统自去年5月上线以来成功发布了5000余次预警信息,亚洲预警余次有效有效缓解了人象冲突,象监线年成功避免人象冲突事件500余起。测预冲突

  西双版纳划622.8万亩保护区

  记者从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获悉,警保我国的护系缓解亚洲象仅分布于西双版纳州、普洱市和临沧市,统上基于多年的发布零星调查和近年来的监测结果,中国野生亚洲象的分布经历了收缩、再扩张的过程,近20年来其分布区由2个州市、3个县市扩展到3个州市、9个县(市、区)、40个乡(镇);种群数量为300头左右(西双版纳280头左右),其中180头左右在西双版纳州和普洱市之间往返迁徙。目前,西双版纳州监测到224头亚洲象活动在保护区外,全州已有23个乡镇(街道)发现有大象分布。

  亚洲象就像一群孩子,它们四处逛。西双版纳州划定了各级保护区共计622.8万亩,占全州国土面积的22.2%,为亚洲象等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场所。

  在亚洲象集中活动的栖息地范围内,有针对性地开展栖息地修复、食源地建设(粽叶芦、芭蕉、构树及竹子等亚洲象喜食植物)等工程项目,提升保护区内栖息地质量和丰富其食物源,努力为亚洲象营造良好可持续的生存空间,引导原栖息于保护区内的外溢象群逐步回到保护区内,从而缓解象群肇事伤人、危害农作物及经济作物等状况。

  据了解,目前已成功吸引了23头亚洲象长期在相对固定区域取食、生活,远离村寨、社区,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规范处置行为。2019年7月26日印发了《西双版纳州亚洲象肇事与防范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了组织指挥体系,明确了成员单位的职责、应急响应、信息报告与发布等相关要求,规范了应急处置行为、提高了处置效率。

  累计成功救助11头亚洲象

  在亚洲象活动频繁的区域或村寨旁,开挖了防象沟1400米、防象壁3800米,修建防象围栏1350米、避象亭2个,360亩临时管控区等工程进行主动防范。近年来,又尝试通过建立生物隔离带、电围栏、防象灯,指导保护区社区调整产业结构等方式进行防范。

  积极开展好亚洲象收容救护。2009年建成我国首个亚洲象种源繁育基地,随后充分依托西双版纳亚洲象种源繁育和收容救助中心的力量,积极开展亚洲象受伤受困的收容救护工作,成为我国对外展示亚洲象保护的重要窗口。累计成功救助受伤、受困的野生亚洲象11头。

  在收容和救护过程中,队伍得到培养,技术和经验得到积累,填补了国内亚洲象伤、病、遗弃孤儿的收容、救治、抚养等空白,在亚洲象野外救助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每头收容救助的亚洲象背后都有着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体现了西双版纳林业工作者的执着和认真,更体现了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关爱。

  建设亚洲象监测预警体系

  2019年11月,浪潮集团亚洲象监测预警项目团队在管护局及林草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深入西双版纳原始森林,跋山涉水,走遍了每一条象道,勘查每一个大象足迹。在大象迁徙的必经之路上细心勘查,确认了600余处监测设备安装点,在大象出没频繁的村庄周围确定了140余处智能广播的布点,建设完成了一套红外相机自动抓拍、云端快速智能识别、广播智能预警的亚洲象监测预警体系。

  目前,浪潮集团已在亚洲象保护区内布设了605台红外相机、21路摄像头,融合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技术,构建了亚洲象监测预警保护系统。

  这些红外相机、摄像头24小时捕捉“风吹草动”,拍摄到野生动物的头部、腿部或尾巴,系统都会启动AI识别,看看是否是亚洲象。如果是亚洲象,预警系统就会通过手机、智能喇叭,向所在区域和预计路线上的村民发出警报。

  浪潮集团亚洲象项目负责人孙永浩说:“由于树木遮挡,采集到的照片大多是亚洲象的局部影像。”目前,系统的识别准确度高达99%,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即使在雨天或光线不足的夜晚,也可以根据一条尾巴或一个背影识别出亚洲象。这个信息系统从建立以来,累计拍摄照片108万余张,识别亚洲象并预警5000余次,成功避免人象冲突事件500余起,没有发生过一起人员伤亡事件,有效缓解了人象冲突。(记者 杨质高 文 浪潮集团供图)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