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百科 >“新餐桌文明”款款来 正文

“新餐桌文明”款款来

[百科] 时间:2024-05-05 21:58:5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99次

  餐饮业复苏,很多人选择外出就餐。桌文图为在西安市雁塔区MOMOPARK商场内就餐的明款消费者。 记者 马黎摄

  西安市雁塔区一商场内张贴着文明用餐宣传海报。 记者 马黎摄

  餐桌上,桌文你的明款一举一动是否文明?

  小小的一方餐桌,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新餐口腹之欲,更是桌文中国饮食文化最通俗的表达。2020年4月,明款省委文明办发布“文明餐桌”倡议书,新餐倡议讲究用餐礼仪,桌文做到文明用餐。明款

  近日,新餐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桌文随着餐饮业烟火复苏,明款人们不仅追求味蕾上的享受,更追求健康饮食、文明用餐。在三秦大地,“文明餐桌”正形成一股全民参与的时代新风。

  “新餐桌文明”备受推崇

  一场疫情的发生,在给人们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的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健康理念的提升和对传染病防控知识的掌握。众多餐饮企业把做好经营场所消杀和餐具消毒等作为重要内容,人们更加注重就餐环境和餐饮安全,吃“口水餐”、铺张浪费等现象大大减少。

  5月17日12时,在“二婶的院子”西安凯德店用餐的西安市民张光正告诉记者,以前自己经常参加亲朋好友组织的聚餐,疫情发生后,就很少再聚餐了。现在出来用餐基本上都是和家里人一起,大家夹菜时都用公筷。

  “即使在家里吃饭,也习惯于摆上一双公筷。用公筷不仅不是一种疏远,反而体现了彼此间的关爱。这次疫情让人们意识到,许多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就是发生在亲朋好友的聚餐中,这给我们以警示教育。”张光正说。

  撤去大桌换小桌,餐桌之上摆公筷,明厨亮灶显诚信。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响应相关部门号召,适应顾客需求,对用餐场所和厨房进行改造升级。在西安SKP、赛格国际购物中心、大悦城等商业场所餐饮区,记者看到不少餐饮店在做好消杀的同时,对餐桌摆放、厨房布局等进行了改进。

  小小的餐桌,不仅承载了我们的一日三餐,也是社会文明的延续。如果说拒绝浪费、节俭用餐可以彰显珍惜粮食、尊重劳动的传统美德,是传统的餐桌文明,那么以分餐进食、公筷公勺等为标志的餐桌文明,则被人们称为“新餐桌文明”。

  “如今,餐桌文明建设进入新阶段,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新餐桌文明’非但不会让人与人之间生分,反而凸显了尊重,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张光正说,推行“新餐桌文明”,不仅是为了守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更有利于文明社会长期健康发展。

  餐桌礼仪重回寻常百姓家

  5月17日,张静一家人在位于新城广场的粤珍轩酒店为老人庆祝生日。切蛋糕之前,张静特意拉住6岁的女儿问:“月月,一会儿蛋糕切好了,你能不能自己先吃?”“不行,《弟子规》里说了,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小女孩脱口而出。

  一问一答之间,尽显餐桌文明礼仪。

  5月15日晚,长仪路上的东东烤肉店生意非常红火。“下班了约朋友吃烧烤放松一下。咱中国人吃饭喜欢热闹,但是我们也会注意不要影响到其他桌的客人。”和朋友一起用餐的西安市民刘瑞说,如今在外吃饭,很少见到消费者在用餐时大声喧哗、随意抽烟等行为,即使有,餐厅服务员也会选择在第一时间进行提醒。

  自觉排队点餐取餐,也逐步成为社会共识。5月18日19时,位于西安市雁塔区的鲍师傅糕点店里顾客排着长队,20多人的队伍拐了好几个弯。“大家排队既公平又有秩序,而且在排队过程中还能通过视频监控看到后厨的情况,何乐而不为呢。”正在排队等候的长安大学大二学生王茜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在打饭时自觉排队,就餐时不吵闹喧哗、不影响他人,用餐后保持桌面干净整洁;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单位食堂在醒目位置张贴倡导“文明餐桌 厉行节约”的宣传卡片和海报,提醒大家做文明用餐的践行者。

  “餐桌文明不仅包括公筷公勺、光盘行动、分餐制等,还包括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教育消费者讲究用餐礼仪,养成自觉排队点餐取餐、不高声喧哗、不强行劝酒酗酒、不在禁烟区抽烟、不乱丢废弃物、咳嗽和打喷嚏时捂住口鼻等行为习惯。”省委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共同营造洁净、安全、礼让、和谐的就餐环境等都是“文明餐桌”的应有之义。

  文明餐桌从你我做起

  小餐桌上蕴含着大文明。

  餐桌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缩影、城市文明的窗口。我们不仅可以从餐桌上看到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还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品德素养,餐桌反映出的是一个地方的社会风尚。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文明有礼、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都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文明素养,养成文明用餐的习惯,为社会的文明进步重拾舌尖上的美德。”省社会科学院社会问题专家王晓勇说,从个体文明素养和身体健康角度而言,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习惯,不仅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对提升自身文明素养也至关重要。要推进“文明餐桌”实践行动,必须以个体餐桌礼仪习惯做支撑,否则“文明餐桌”就难以取得实效和长效。

  王晓勇认为,文明用餐是内在涵养的一种外在表现,关系到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文明用餐不仅仅只是享用食品,更是一个人的人格塑造,通过餐桌礼仪这一面“镜子”,可以窥见社会文明的进步。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疫情的发生成为引导人们注重餐桌礼仪的契机,但更长远的是落实公民教育,从娃娃抓起。”王晓勇认为,首先是政府要积极倡导、强化社会教育;其次是要做好家庭教育,家长要给孩子做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教育孩子;还有就是学校要将餐桌礼仪课程搬进课堂,让餐桌文明在孩子心中扎根。

  记者手记

  守住餐桌上的文明

  马黎

  作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我国的餐桌文明由来已久,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节俭用餐、文明用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一些不文明的用餐行为逐渐显现,一些人随性点餐、觥筹交错、大声喧哗,不仅造成餐桌上的浪费,还破坏了就餐环境和社会文明。

  餐桌,不仅承载了人们的一日三餐,还承载了社会文明。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开始让人们对餐桌文明予以更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餐桌文明还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公筷公勺”成为标配、“分餐分食”蔚然成风、“光盘行动”深入人心、“拒食野味”成为共识……餐桌文明,已经变为越来越多人的自觉行动。

  注重餐桌文明,既能从日常的一举一动中提升素质,也能有效保障身体健康。随意点餐,体现的不是豪气,而是土气;食用野味,体现的不是身份,而是愚昧;简约用餐,体现的不是小气,而是节俭;使用公筷,体现的不是疏远,而是关怀。对用餐行为正确的衡量与评价,是引导人们自觉践行餐桌文明的根本。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了“文明就餐”的要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央文明办多次就开展文明餐桌、使用公勺公筷提出要求。近日,陕西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文明餐桌”实践行动。这些,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对餐桌文明的认识,促进人们形成和保持文明健康的用餐习惯。

  希望借助这股东风,让我们守住餐桌上的文明,让餐桌文明成为风尚与追求。(记者 马黎 刘芊羽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