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西宁:“夕阳事业”的“朝阳探索”——奋力推进“一优两高”调研报告之十二

[娱乐] 时间:2024-04-27 19:42:5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84次

原标题:【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西宁:“夕阳事业”的夕阳事业“朝阳探索”——奋力推进“一优两高”调研报告之十二

居家养老服务热线受到老人们的欢迎。西宁市老年活动中心供图

老人们在幸福食堂内就餐。新时新篇摄影:陈曦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莫道桑榆晚,代新为霞尚满天。作为章西”让老年人过上更有温度、朝阳更有品质的探索推进晚年生活,不仅关乎家庭的奋力幸福指数,也考验社会治理的优两研报智慧和能力,体现着一个城市的高调告温度。

西宁市是夕阳事业我省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41万,新时新篇占全市总人口的代新17%,占全省老年人口的作为章西56%。自2017年底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以来,朝阳西宁市把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探索推进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扎实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开启了西宁市养老改革的“朝阳探索”。

2018年底,西宁市作为第二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优秀示范城市受到民政部、财政部表彰,2020年国办通报表扬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发现的43项典型经验做法,“西宁市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打造高原幸福养老之城”的做法位列其中……

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引入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业总体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朝阳探索”初见成效,古城“晚霞”映照出西宁温度。

智慧:“夕阳事业”也能“很时髦”

12月2日,跟随西宁市老年活动中心办公室主任何雨菲的脚步,来到西宁市养老服务质量指导中心。“12349”养老信息系统中心平台的大屏幕前,西宁市养老的各项服务以数据和图片等形式呈现在眼前。“养老服务资源866个,享受政府购买服务老人数量54556人,居家养老服务量381615次,养老平台话务量27152次。”老人每使用一次爱老卡或享受一次居家养老服务数据都会实时更新……

西宁市目前建成了市、区两级养老服务质量指导中心,搭建全市互联、上下贯通的信息化平台,整合各类养老信息资源,对全市养老服务信息数据无缝对接,为全市老年人提供线上线下服务。并通过12349养老信息系统中心平台,应用网络监控、电话回访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全过程电子管理,实现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全过程监管,保障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质量。

何雨菲说:“该系统目前显示的服务量为今年7月以来养老服务恢复后的数据。通过这一平台,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养老新政的实施效果。比如,我们通过系统发现,城西区近期与面食餐饮企业推出全新模式的爱老幸福食堂内,爱老卡的使用量较大,足见这一政策受欢迎的程度。”

何雨菲所说的全新模式的爱老幸福食堂,是今年城西区民政局为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元化、个性化用餐需求,丰富食堂菜品供给,与四家面食餐饮企业合作,将餐饮企业门店作为爱老幸福食堂,老人持爱老卡就餐可享受相应补贴政策。

智慧,既体现在技术上更体现在政策上。西宁市将老年助餐服务作为解决城市养老难的关键举措,积极实施爱老幸福食堂建设,建成“中央厨房”及“爱老幸福食堂”202个,形成了方便可及的“十五分钟”助餐配餐送餐服务网络。由市财政自筹资金建立了助餐补贴制度,按照每天5元和3元的标准分别为60周岁以上困难老人和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进行补贴,困难老人每天只需支付1元钱就可以享受可口的饭菜。自爱老幸福食堂运营以来,已为全市25万人(次)的老年人提供了助餐服务,解决了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

温暖:“夕阳事业”也要“手拉手”

在湟中区土门关乡林马村的“老年之家”,爱好音乐的老人们来到一楼的文娱室,拿出三弦琴等乐器,调试一番后,悠扬的青海小调就在“老年之家”回荡开来。

村委会主任吴启邦告诉记者:“‘老年之家’建筑面积达400平方米,包括餐厅、厨房、文娱室、儿童之家、阅览室、老年服务室、棋牌室和保健室等功能室,基本满足老人的需求。”

齐备的设施让村里“各怀绝技”的老人有了“用武之地”,在寒冷的冬日给老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和温暖。据了解,西宁市不断优化养老设施布局,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1+7+N”三级养老服务体系,累计投资11.25亿元,实施了361个项目,基本形成“一中心、多网点、全覆盖”的为老服务设施网络。分步建成了134个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作为城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点。为13个养老机构、2个老旧楼院和200户困难失能老人家庭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建设了350个农村“老年之家”,设置用餐室、健身保健室等“一场七室”。

在城西区虎台街道医财巷东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爱心存折摆放在了墙上最醒目的位置。拿起其中的一张存折,第一页持卡人资料上写着:韩书堂,63岁,服务意向以及联系方式和身份证等基本信息,第二页则详细记录了他的志愿服务日期、内容等信息。而扉页上的爱心存折使用说明中写道:“本存折是光彩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每位志愿者发放的爱心时间储蓄存折……”

时间银行、涉老服务组织,一张存折上尽显西宁社会养老服务的多方参与。西宁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鼓励引导社会组织或养老服务企业,承接运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目前共培育各类涉老服务组织150余家,涌现出“恒生长者”“光彩居家”等本地连锁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品牌,全市336个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中,已有90%实行社会化运营,近五年累计为30万人次的老年人购买养老服务2.4亿元。通过开展“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发展3000名养老服务志愿者,实现了社会组织和工作人员双增加。

特色:“夕阳事业”也需“多动脑”

“孩子要是出差我就来这里,饭好吃,工作人员照顾周到,离家也近……”12月2日,在位于西宁市城西区的学院巷西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内,81岁的老人李洪兵正在接受护理人员提供的腿部理疗服务。“前年腿上动了手术,一到阴雨天气就会酸疼,所以每个星期至少要来一次。”

其实,日间照料中心不仅让李洪兵享受到了家门口的医疗服务,更是让他享受到了家门口的养老服务。

“老人平时和儿子住在一起,就在对面的王府花园小区,但是他儿子工作比较忙,每个月都会出差三四次,儿子出差后老人没地方去,只能一个人在家,家人总是不放心。现在他自己就可以散步过来,已经把这里当成第二个家了。”日间照料中心负责人高宗慧介绍道。

如今,越来越多像李洪兵一样的老人享受到了家门口的医养服务。探索推出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社区护理站的社区“双证双营”服务模式,西宁市投入资金1100万元为62个养老服务设施购置康复理疗设备,并引入专业组织进行服务,累计为8万多老年人提供了家门口的养老照护服务,解决了全市近年来社区医养融合的瓶颈问题。

“开动脑筋”,西宁市立足本地实际,打造具有西宁特色的养老服务。西宁市深入推进“养老服务+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托幼+社区托养”融合服务模式,在小区内共同建设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与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实现社区文化、社区教育与养老融合发展,开展了“养老+托幼”的双托双护模式,形成了爷孙两辈互动看护。先后为1500多名难以在家中得到照顾但又不便住养老院的老年人提供社区短期照护服务,满足了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愿望。

【记者感言】

把养老服务做成“朝阳产业”

从恒生长者、光彩居家等连锁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品牌,到烧鹅仔、舌尖上的牛肉面、宋迪克面片等西宁市民耳熟能详的餐饮企业,西宁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充分撬动了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在西宁催生了养老服务这一“朝阳产业”。

深入贯彻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取消养老机构许可,优化审批流程,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养老服务业。三年时间,150余家各类涉老服务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并迅速成长,以专业的服务开启养老服务的新模式。随着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养老产业是夕阳事业,也是朝阳产业,通过政府规划引导,激发社会活力,才能让夕阳事业更红,朝阳产业也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西宁市按照“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个人掏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原则发展爱老幸福食堂。“养老大家一块来”,让企业参与养老事业,可有效利用现成的市场、信息等渠道,乃至现有基础设施,可为老人提供更加合理便捷的服务,同时也可为企业开拓市场,实现企业发展与养老服务水平的共同提升。

当然,将“夕阳事业”打造成“朝阳产业”,需要政策的因势利导,更需要强化综合监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其中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方面明确,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这不仅是社会养老服务之幸,也是养老产业发展之机。(作者:贾泓)(贾泓 陈曦 董文欣)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