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探索 >江浙沪独生女,被吹的太过了 正文

江浙沪独生女,被吹的太过了

[探索] 时间:2024-04-28 09:19:5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18次

    

一夜之间,“江浙沪独生女”成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生女“幸福标签”。

有钱有爱、被吹一生顺遂,沪独家里不重男轻女,生女活了小半辈子没经历过啥大坎儿。被吹

在经济下行时代,沪独率先赢在了投胎,生女成了诸多人羡慕的被吹对象。

网络形象可比肩《金粉世家》的刘亦菲。

但同时标签化带来的影响,往往会遮蔽我们的被吹双眼。

江浙沪独生女,沪独究竟真那么令人羡慕吗?

一生顺遂,生女是被吹足以覆盖广泛人群的天降光环;

还是网络传播带来的幸存者偏差?

我们和三位非典型江浙沪独生女聊了聊。

坐标杭州,我的性别是偶然,成为独生女也是偶然。

我父母都是杭州本地的公务员,领着死工资,就是普通小康家庭,没有网上说得那么夸张。

受当时的政策影响,我成了第一胎的女儿。

但在记忆里,我爸妈不止一次地感慨:要不是当时不允许,真想再生个儿子。

他们也总是很羡慕亲戚朋友家生了儿子,因为儿子可以出去闯荡、看世界,寻找更多的可能性;

但到我身上呢,只能做个体面、优雅、成绩好的乖乖女。

学生时代一直蛮卷,我会和其他小孩一样,被逼着上各种不喜欢的兴趣班;

但我生性好动,像书法、古筝这些我都不感兴趣,可还是被逼着学。

那会儿还很风靡一本书叫《哈佛女孩刘亦婷》,里面有个桥段是妈妈让女儿手握冰块锻炼;

我妈看了这本书,有样学样让我也手握冰块,说是锻炼我的耐力,想让我变成沉稳的大家闺秀;

我的手被冰得一开始是发红,后来是变白,最后是几乎没什么知觉了。

图源@豆瓣《哈佛女孩刘亦婷》短评

我父母对成绩也总是很在意,并不像网上大家对江浙沪独生女的定义:可以获得父母无条件的爱。

在我身上,所有的爱都是有条件的。

我会因为考得不好,被训斥丢了父母的脸,让他们在单位抬不起头;

也会被卷着上各种补习班,甚至我妈怕我补习不认真,会在周末陪着我上课,我心理压力真挺大的。

后来我高考考得蛮好,父母也都满意了;

我以为我达成了他们的要求,可以自己选择上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了,但是我天真了。

当时我想去北京学设计,我爸妈先后让家里亲戚轮番找我谈话,让我留在杭州本地,最后我妈差点跪下求我。

我问她原因,她说:你是女孩,我不想让你跑太远。

后来我留在杭州读了大学,现在毕业了,我想去广告公司做设计岗,这和我的专业对口。

但我爸妈不让,要求我考个杭州本地公务员,过和他们一样的人生。

还说,不指望我挣大钱,只希望一直能待在他们身边,以后也找个本地公务员老公结婚。

我今年24岁了,我妈还是会像小时候那样陪着我上公务员辅导班。

看到网上很多人羡慕江浙沪独生女,言简意赅的给我们定义为命好、家里不重男轻女、有松弛感、不用怎么努力。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样,但在我身上肯定不是这样的,我依旧很紧绷。

因为是女孩,所以我要安稳;

因为是女孩,所以我要失去对人生的选择权;

因为是女孩,所以我要做被捆绑在笼子里的小鸟,休想飞得多高。

在江浙沪独生女这个标签出来之前,我还被叫做棚户区女孩。

家在上海郊区,父母在国企上班。

都说江浙沪独生女处在相亲鄙视链的顶端,好对象随便挑、随便选。

其实不是的,至少在我身上,爱情全是坎儿。

我有过一段婚姻,对方是从安徽来上海打工的。

我们恋爱三年,我父母一直都反对这段感情,他们想让我找个上海本地的,门当户对。

可我身为纯爱战士,还是反抗了,固执地和这个看似很爱我的男人结了婚。

婚后的生活并不尽人意,他开始暴露嘴脸,对我不好,还惦记我家里的房子和财产。

费尽心机让我在父母给我买的房子上,写上他的名字。

本以为是一段纯爱,结果发现他是凤凰男,想吃我这独生女的绝户。

我们离婚了,可离婚之后我又陷入了双重压力。

一边是父母催我找个上海本地男人二婚;

为此他们还经常去公园里蹲守,拿小牌子挂着我离异、上海本地女、211硕士的信息。

一边是我自己陷入了“被吃绝户”的恐惧;

已经ptsd到对于靠近我的男人万分警惕;

担心他们靠近我不是因为人格魅力,而是因为我的身份——上海独生女。

所以我感觉现在对我来说,婚恋处处是雷点。

你说我们是处在爱情鄙视链最顶端吗?

枷锁和风险并存,大家都一样,谁也不用羡慕谁。

我和网上说的“江浙沪独生女”相似度大概只有3%。

可能因为我家算是普通老百姓吧,江浙沪比较有钱的家庭,家里都是开厂子的。

我初中同学里有很多独生女家里都很有钱,我很喜欢和她们做朋友,她们出手都很阔气,我可以蹭很多吃的和课外书;

有时候忘了还也没事,因为她们有钱到甚至都忘记自己买过。

我家就是做点小生意开了个店,但外公外婆平时也会说:在外面打拼多累啊,不如回家继承妈妈的店。

但我都拒绝了,一是因为自己没啥生意头脑;二是又不是啥大生意,没啥继承的必要。

我看网上对“江浙沪独生女”的定义里,非常不爽的一点是:

她们的生活明明都是父母安排好的既定轨道,其实这背后隐藏着很深的管控欲,没啥自主选择权。

这其实是一种江浙沪“小富即安”的传统思维,家长们基本都觉得家里最舒服,不愿意让孩子往外跑。

我大学填志愿的时候被逼着要报苏州本地的大学,离我家就一站路、两个红绿灯。

但是我还是有些“反骨”在的,最后选择了南京。

毕业后找工作,我爸说要找人把我安排到石油公司,我当时非常抗拒。

一个人打包好行李、定好票、坐上去北京的火车后才敢告诉家人,我要去北京打拼。

现在回想起来,一方面觉得自己挺傻的,现在就业环境不好,我当初有体制内机会还不去;

一方面我又挺庆幸的,庆幸自己没有选择听父母安排,因为可能选择了父母安排的工作,就要选择父母安排的相亲对象,过他们想让我过的安稳人生。

并且真的还有人天真地以为,江浙沪从不“重男轻女”吗?

江浙沪重儿子、重婚育,只是把这两点隐藏得很好罢了。

像我很多以前的同学家里,基本会有一个相差十几岁的弟弟,那是爸爸在外面找小三生的。

只是没被列入家庭成员里,所以她们成了伪“独生女”。

另外,很多父母给自己找女婿,都是按照自己心目中儿子的标准去安排的;

江浙沪的男孩子,哪怕不是独生子,基本都过得比独生女爽,但是这一点在互联网上也根本没人提。

总得来说,我感觉这波话题归根结底描述得还是有钱人的生活;

我算是投胎地点选对了,但家庭情况还差点。

许愿我下辈子投胎:

第一志愿何超莲头胎;第二志愿李湘二胎;第三志愿郭碧婷三胎;第四志愿郭晶晶四胎。

不接受调剂!

以上三位江浙沪独生女的生活,各有各的苦恼。

父母的控制、或明或暗的重男轻女、婚恋风险、对于人生的选择权。

这也是很多非江浙沪独生女面临的问题。

回到我们最初的讨论,网络上这波对该群体的描述是不是幸存者偏差?

答案肯定是:是的。

部分江浙沪独生女成了光鲜亮丽的“命好”代名词;

成了“富养”标签下的傀儡,成了有钱有爱的靶子。

乍一看觉得这个话题火得偶然,而且拧巴。

女性主义浪潮下,一边是鼓励女孩们追求自由和可能性;

一边却在鼓吹忽略个人努力,看重原生家庭。

依旧是男人们天生可以冒险、闯荡世界;

女人则活在幻想中,被包裹、被保护。

江浙沪独生子美美隐身,江浙沪独生女被钉在投胎教科书上,承载着舆论的羡慕。

但这一话题之能火,也是种必然。

本质大家并不是羡慕江浙沪独生女,而是羡慕有钱人。

曾经我们信奉着“爱拼才会赢、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但现在我们在时代的巨浪下,发现上升通道被关闭,靠自己卷生卷死很难成功。

有人想考公上岸获得安稳的铁饭碗;

有人走投无路琢磨下海,985硕士开始脱下孔乙己的长衫。

我们曾经羡慕时代机遇、政策红利下,乘着东风支棱起来的富一代小马和老马。

现在发现机遇微乎其微,个人努力也停滞不前;

无论是活在幻梦里的新中产,还是以为能越过越好的new money;

找不到工作的应届生,被毕业被裁员的35岁“大龄”员工;

担心自己熬不到65岁退休的班逼们,要么饮酒叹息,要么在线发疯。

也正因如此,消费降级了,人们羡慕的对象也开始降级。

从羡慕戴工牌的大厂员工,变成羡慕中了几百万彩票的运气。

从羡慕个人的成功,变成羡慕江浙沪投胎玄学。

不相信冰川纪过去了,因为到处都是冰凌;

不相信好望角发现了,因为死海里千帆相争。

我想说得很多,但自己也在这片干涸的海上游泳。

很遗憾这道题暂时无解,一切正能量鸡汤在此时都显得无用。

潮水退去,才发现大家都光着腚。

作者 / 粥指弱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