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周恩来》上映,看三位母亲如何培育出一代伟人

[娱乐] 时间:2024-05-04 13:11:0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70次
\  传承红色记忆,童年喜迎建党百年。周恩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上映电影《童年周恩来》用温情细腻的看位手法呈现伟人的童年,给广大青少年带来深刻的母亲思想启迪和强烈的精神激励。  |作者:刘潇  |编辑:咖喱  |编审:劳灵格  50多年革命生涯,何培26载总理重任,育出今天重温周恩来总理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代伟依旧激昂,童年鼓舞人心。周恩一位网友今日中午走出影院后,上映在微博发布了一条状态。看位  6月1日,母亲在这个孩子们的何培专属节日里,大银幕上的育出佳片有约除了聚焦在动画片上,还有一部带着历史温度和深度的电影《童年周恩来》。  影片聚焦了周恩来从出生至12岁在淮安成长的岁月,是一部回溯周恩来成长轨迹的电影,更是首部解读周恩来童年时期家庭、家教、家风的时代之作。  关于周恩来的影片不胜枚举,但将其12岁以前的生活摘取出来单独成剧的作品则并不多见。传承红色记忆,喜迎建党百年。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电影《童年周恩来》用温情细腻的手法呈现伟人的童年,给广大青少年带来深刻的思想启迪和强烈的精神激励。  从小周总理就是我崇拜的偶像。《童年周恩来》艺术指导徐耿如是说,能参与本片的创作极为荣幸,同时也希冀今天的孩子们,能从周恩来总理童年背影中看到最有意义的人生。  三种母爱  周恩来曾说过:一个人幼年所受的影响,往往在他的思想上、生活作风上长期存在。《童年周恩来》正是通过周恩来三位母亲对他幼时的教导,展现了周恩来不凡的成长历程。  这三位母亲将周氏家训中诚忍俭三种品德融汇进周恩来的人格中去:生母万十二姑教会了周恩来诚,以诚待人、热心助人;嗣母陈氏让周恩来知道忍,适时而动、低调隐忍;乳母蒋江氏带周恩来提前认识了俭,自己种菜、勤俭持家。  恩斯勤斯,来者可追,是为恩来,周恩来出身于淮阴周氏名门。1898年周恩来出生时,正是晚清末年,国家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周氏家族屋顶飞檐连片、占了半条街,官面排场虽在,但周家内里在周恩来出生前就已败落。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生性温厚,并未能凭一己之力让周家中兴,而不得不常年在外谋生。
\  周恩来的生母万十二姑,也就是万冬儿,在生周恩来前,梦见从祥云上飞下来一只巨大的鸟,拍打着五彩翅膀。家人听后觉得那就是传说中的大鸾,于是给周恩来起乳名为大鸾。  大鸾出生后,由于周贻能常年在外奔波养家,周家里外家务事的担子就压到了万冬儿肩上。她做事干练、性格爽朗的特点,也成了日后周恩来待人接物的指引。  在生母的影响下,幼承家计的周恩来已经具备了很强的协调能力,办事公道、以诚待人。建国后,周恩来作为共和国总理在纷繁复杂的国际事务上纵横捭阖、不卑不亢,在内政上处置有方、日理万机,这些能力最早就得自生母万冬儿的言传身教。
\
生母万冬儿剧照  周恩来后来说,自己性格中的一部分来自性格爽朗的生母,但真正对其今后的生活方式与人格影响甚大的,是其嗣母陈氏。  周恩来出生后被过继给叔父,由守寡的叔母抚养。叔母即嗣母陈氏,出身书香门第,能吟诗作画,也非常重视周恩来的教育。在周恩来5岁时,陈氏就常给他讲故事,教他写字、背诵唐诗宋词,还支持他去私塾读书,是周恩来的文化启蒙人。嗣母陈氏也让周恩来懂得忍,周恩来曾说自己好静的性格就得自于她,甚至可以说是陈氏种下了他后来相忍为国的种子。  很多年后,周总理回忆起这位养母说道:我一直很感激这位母亲,如果没有她的督促,小时候的我不会受到这么好的教育,我的所有文化基础都是因为她,我的性格也受了她的影响!  1908年陈氏去世,年仅30岁,当时的周恩来只有10岁,却要肩负起照顾家庭、照料弟弟妹妹的责任。他深受陈氏的乐观和坚韧感染,用自己单薄的身躯扛起了这一切。
\
嗣母陈氏剧照  在拍电影《童年周恩来》时,童年周恩来的扮演者周义晟也仅仅10岁。他后来表示,没想到周总理小时候会这么苦,最触动自己的是他那种遇到困难从不气馁的坚强意志。  第三位母亲是周恩来的乳母蒋江氏。周恩来被过继给嗣母陈氏后,陈氏请了一位农妇蒋江氏做乳母。蒋江氏农民出身,淳朴善良,周恩来一直叫她蒋妈妈。周家是官宦人家,周家男孩进的都是家塾,学的都是为仕途准备的知识。童年周恩来当时也是五谷不分。蒋江氏见周家大院空了那么大一个地方,便划地种菜,不仅让周恩来吃上新鲜蔬菜,也教会了他种菜,让他体会到民间百姓的生活方式。日后,周恩来作为大国总理,始终对民间疾苦感同身受,始终关心民生事业,这离不开童年时蒋妈妈的教诲。
\
乳母蒋江氏  周恩来在童年时期便得到三位母亲的爱护、培养。三位母亲的教诲,滋养着他的精神世界,培育着他的人格力量,引导着他在未来道路坚定前行。  五次求学  周恩来12岁离家前,曾先后在淮安驸马巷周家塾馆、清河十里长街以北的万家塾馆、十里长街南侧陈家花园塾馆、宝应水巷口陈家以及淮安东岳庙龚家五个地方读书。  1904年,6岁的周恩来随父亲以及生母万氏、嗣母陈氏、乳母蒋江氏迁至万公馆,也就是万氏娘家。在这里,周恩来入了万家塾馆,但万家塾馆的先生是个落魄秀才,自己一心想要读书翻盘,教书只是应付事,尽教些周恩来早已倒背如流的启蒙题目。  6岁的周恩来继承了生母万冬儿有主见的个性,他与教书先生约定:每天准时来塾但不听课,径自到外祖父书房里读书,下学后与同学一道回去。  书香门第出生的嗣母陈氏知道后,觉得这样下去会耽误周恩来学业。于是,万冬儿和陈氏一同商量,决定买下坐落在十里长街之南陈家花园的14间房子,作为周家在清江浦的临时寓所,是为陈家花园,并在陈家花园亲自请教书先生开办了自家的家塾馆。  两位母亲雇请的先生不仅学问好,而且能因材施教。在陈家花园塾馆,周恩来不仅文化知识大有长进,还苦练书法。据周恩来在陈家花园塾馆的同学、表妹万怀芝回忆:我当时还在写描红大字时,七哥(周恩来)就能悬肘写字了。
\  生母万氏因肺结核病故后,嗣母陈氏带周恩来回宝应娘家。陈氏的侄儿陈式周非常欣赏小小年纪便有学识见解的周恩来,说:我们家的塾馆只能教授那些蒙童孩子,大鸾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础,就不要再上蒙馆了,让他到我家书房读我的藏书吧。在那里,周恩来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眼界大开。  可惜3个月后,嗣母陈氏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不久便也撒手人寰。年仅10岁的周恩来带着两个年幼的弟弟回到老家驸马巷的周公馆。八婶替周恩来说情,经周恩来的姨表舅龚荫荪亲自考核,周恩来入了龚馆家塾读书。在这里,周恩来遇到两个好老师:龚荫荪的藏书以及周先生。  龚荫荪是追随孙中山的革命党人,书房中有大量革命书籍。周恩来在此期间阅读了包括严复的《天演论》、邹容的《革命军》及《中华时报》等进步书报。另一位老师则是用心教学的周先生。周先生看周恩来自小练的是颜体,精神上方正不阿,但就像周恩来后来自评性格里缺乏野性,周先生便让周恩来在继续练习颜体的基础上,再练习魏碑——增加笔锋,给精神上增加魄力雄强气象浑穆之气。  可惜周恩来只在龚馆家塾里读了一年书。清廷很早就派人暗中盯梢龚荫荪,查清了他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的罪证,将龚家抄了家。《童年周恩来》影片中,当穿着西装的龚荫荪被扎着辫子的满清士兵反绑着手带走时,弱小无助的周恩来流着泪默默目送。龚荫荪挣扎着回头对周恩来大喊:大鸾,你一定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救我中华,时不我待!
\  也正是5次辗转求学的经历,让周恩来看到国家贫穷积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12岁后北上去奉天求学的周恩来因为南方口音,被同学们嘲笑,甚至有几个大些的孩子叫他小蛮子。可是他不卑不亢,当老师问他你为什么来读书时,周恩来坚毅地站起来,给出了掷地有声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是鹰,也是鸽  周恩来一生将中国传统儒士的温文尔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激越情怀集于一身,既是斗士,又是调和者;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多变;既关注目标,又清醒实务。日本学者梨本佑平认为周恩来身上同时有着鹰和鸽的性格。这一特点的养成,毫无疑问跟其儿时在家人、恩师的指导下,接受的多维家教家风密不可分。  在电影《童年周恩来》发布的终极海报中,几组周恩来年少时的形象叠映,而其神情也从面带笑容的童真,逐渐变化为更具责任感的坚持与笃定,在背景祖国山河的映衬下,周恩来从小立下改变自身与国家命运的志向跃然纸上。
\
《童年周恩来》终极海报。  在信息碎片化、信息过载的今天,《童年周恩来》或许能让孩子们暂时摆脱浮躁,提供一种阳光明快的清爽正气,也让家长重新认识到家教的重要性,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好学校、辅导班。  近些年来,反映老一代革命家青少年时期的电影,每每在观众中引起不小的反响。  《童年邓小平》的素材由邓小平同志的胞弟邓垦口述,主创人员深入邓小平故乡四川广安等地采访搜集了大量真实可信的第一手材料,前后历时5年创作完成;情景木偶剧《童年的足迹》的时间轴则覆盖了陈云同志的童年时代,通过这些反映出他今后参加革命的缘由、心里路程;《少年毛泽东》讲述的是少年毛泽东在韶山冲生活的一段经历,刻画了少年毛泽东的聪敏好学和天生的领袖气质、造反精神。剧中的他在父亲、私塾先生和乡亲们眼中不服管教,却是小伙伴心目中有勇有谋的孩子王。  《童年周恩来》由执导过《少年毛泽东》的陈力导演担任总导演,选择另辟蹊径,从三位对周恩来影响巨大的母亲入手讲述周恩来早年的心路历程,对观众的感染力与震撼效果与此前任何一部同题材佳作相比都毫不逊色,甚至青出于蓝。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