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 >浦江:沉睡的生态资本醒了 正文

浦江:沉睡的生态资本醒了

[知识] 时间:2024-04-29 23:48:4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63次

编者按:

民族要复兴,浦江乡村必振兴。沉睡

2020年,态资我们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本醒啃下了最难啃的浦江“硬骨头”。2021年,沉睡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态资脚踏实地加油干,本醒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浦江壮美画卷,促进农业高质高效、沉睡乡村宜居宜业、态资农民富裕富足。本醒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浦江这是沉睡“三农”工作中心的历史性转移。作为全国全国唯一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态资浙江省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方阵,为全国做出了示范和表率,总结出了空间聚集、绿色崛起、产村融合、品牌引领、数字赋能、文化深耕、要素激活、片区联动、四治融合的可学、可借鉴的浙江乡村振兴“十大模式”。

为了用更鲜活的方式将“十大模式”呈现给广大老百姓,FM93浙江交通之声在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和《小康》杂志的指导下,推出了《走进“浙”里的小康生活》融媒系列主题报道,通过典型人物和事例,用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方式展示了十个典型村庄案例,以独特的视角解码乡村振兴的浙江秘笈。

中国小康网 董科娜 通讯员 葛逸云  从污水横流,到山水诗话,浦江县找到了一剂乡村发展的良药,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美、百姓福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乡村“变身”网商园

在浦江县浦阳江南岸,有一个全省闻名的电商专业村——石埠头村。

走在石埠头村宽阔整洁的柏油路上,村口32层高的“凤凰楼”引人注目,47幢红白相间的民房错落有致。而当你走进这些外表“平平无奇”的民房,会惊讶地发现一楼已经被改造成仓库,工人们在这里打包货物,快递小哥穿梭在一间间民房间收发货物。

在石埠头村,一间间民房已经不是民房,而是一家家电商企业。村民黄飞英前几年一直在县城做小生意,现在回到石埠头村当起了房东:“以前家里环境那么差,我们都住在县城里的,基本不回来的。现在房子新造的,落地窗,大阳台,这么好。还有电商租了我的房子,我房租一年能收个有5、6万吧。”

与黄飞英一样,石埠头村不少村民也尝到了发展电子商务产业的甜头。据村支部书记黄惟善介绍,有了这些电商企业后,村民除了能收租,还多了很多工作机会:“比如帮那些电商打包商品、物流啊,很多的,反正只要你肯做,人人都有收入。”

于壮熊是一家网店的老板,2020年4月入驻了石埠头村,向村民租了4间5层民房,用来办公、当仓库。“石埠头村电商集聚,交通便利,还有房租减免政策。”于壮熊说,“网店的生意也特别红火,2020年的营业额做到2000多万。”

然而这个电商产业蓬勃发展的小村子,在2013年前,还是“脏乱差”的模样。

黄惟善告诉记者,石埠头村近十几年来,一直依靠水晶加工产业,很多小作坊,机械轰鸣、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影响了整个村的环境。

image.png

2013年,村里借势“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关停了60多家外来水晶加工作坊,并借助交通区位优势,规划建成了集就业、培训、运营、仓储、物流功能为一体的农村电商基地——江南网商园。

如今,石埠头村不少村民把闲置的房屋出租给电商,发展“房东经济”,村集体资产完成了10万元到2亿元的跨越。“现在我们整个村里面电商产业有200多家,2019年的网络零售额有9.3亿元。2020年石埠头村又获得了两个国家级荣誉,‘全国十佳最美淘宝村’‘全国文明村镇’。”黄惟善对未来充满信心

不惧阵痛瞄准绿色发展

石埠头村的焕然一新,是浦江县“绿色崛起”的一个缩影。这一切,都源于浦江生态环境的整治。

“五水共治”前的浦江,水晶产业无序发展,乳白色的化学废水直排,导致浦江县85%的溪流受到严重污染,被老百姓讽刺为“牛奶河”,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多年位列浙江省倒数第一。2013年,浦江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胆魄,在全省打响“五水共治”第一枪,并着力实现浦江水晶产业转型升级。

根据统计,浦江水晶产业虽由整治前的2.2万家水晶加工作坊缩减提质到了目前的418家水晶企业,但转型升级后的浦江水晶行业释放出了新的活力。

image.png

如今,浦江的水晶加工企业纳入四个集聚区,实现统一治污、集聚发展。在浦江中部水景园区,窗明几净的车间里,工业废水、废气直接通过管道与外部的环保处理设备相连,有效保护了水环境。

浙江浦江华德水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必军说,浦江水晶产业经历了从原始的纯手工加工生产到半自动化、全自动化机器的发展历程。他举了个例子:“以前人工是一颗颗打磨水晶半成品珠,现在一台设备可以同时打磨20颗,速度又快品质也有提升。”

2020年1-11月份,浦江四个水晶集聚园工业总产值52.18亿元,增长11.6%,主要产品除了覆盖国内各大中城市外,远销欧美、中东和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拓宽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通道

洗去污垢的浦江重新绽放出美丽的容颜,绿色成为浦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作为“中国巨峰葡萄之乡”,浦江的葡萄凭借独特的品质和口感大受消费者欢迎,畅销国内,远销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等地,葡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7.03万亩,产值11.43亿元。

“浙江省出产的巨峰葡萄中,我们浦江的卖得最高,平均大概4.8元/斤,比其他地方贵1元多/斤。光葡萄这一项,为农户人均增收,就达到了3400多元。”浦江葡萄浦江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傅积善自豪地说,浦江葡萄已经成为浦江的一张“金名片”,果农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不仅如此,近年来浦江紧紧扣住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脉搏,为葡萄产业插上数字化的腾飞翅膀。就在2020年6月,浦江葡萄产业数字化发展示范建设项目成功通过“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县”评审。

image.png

得益于绿水青山和优质农产品,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浦江。浦江便借势发展起了乡村旅游、体育休闲产业。在昔日浦江污染严重的“水晶村”虞宅乡新光村,一阵阵吉他声歌声从老宅子里传来,村里开起了不少文创小店,俨然成了“网红打卡点”。“2015年我回来探亲后,便决定留下不走了。”新光村青年创客基地队长陈青松说,“家乡的变化太大了,环境很美,乡村变成了我们年轻人重新创业的沃土。”

在虞宅乡马岭茜溪沿线,多个村庄借助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利用闲置房屋,招商引资,开发娱乐项目、发展民宿产业,让游客来得了、住得下、玩得开心。

“比如说玻璃天桥等拓展类项目、民宿类项目,我们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齐全的乡村旅游产业带,特别是民宿产业,虞宅乡有1000多张成熟的床位。做得叫好的民宿,一年入住的人次可达2000多人,年收入可以达到三四十万。”虞宅乡乡长毛悦介绍道。

依托于发展乡村旅游,虞宅乡多地都在上演着“绿水青山”变现“金山银山”的美丽故事。毛悦算了一笔账:“整条线上面,现在有48家民宿,38家农家乐。民宿和农家乐的收入每一个月大概在600—800万之间,同时也带动的三产的经营性收入,一年达到 1.5亿元。”

山水资源带来的客流,也带动起体育运动产业的发展。毛悦介绍,虞宅乡前明村建成了全浦江县首个乡级体育馆,占地2200平方米,至今已承办了省、市、县级体育赛事五十多场。

如今的浦江,在“绿色崛起”的驱动下,唤醒了沉睡的生态资本,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转载自FM93浙江交通之声)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