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楚雄市:党建领航强基础 创新治理促振兴

[娱乐] 时间:2024-04-29 12:57:4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46次

  基层治理,云南是楚雄创新促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市党坚持和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建领基础全面领导,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航强是治理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提高治理能力水平的云南重要基础性工作。

  紧紧围绕“推动农村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楚雄创新促振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市党坚强战斗堡垒”这一重要任务,楚雄市紫溪镇以党的建领基础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航强积极探索创新基层组织“三位一体”治理模式,治理着力化解农村公共管理事务起步难、云南群众活动开展难、楚雄创新促振互助守望坚持难等基层自治瓶颈,市党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楚雄市紫溪镇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以党建领航强化基础建设

  强化党建引领 发挥基层党组织“领航者”作用

  夕阳西下,紫溪社区紫溪彝村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段。小广场上,百米彝族特色“长街宴”引来无数游客大快朵颐。

  过去,这里是一个只有84户人家的移民搬迁小村寨。短短数年间,通过党建引领发展,彻底甩掉“贫困帽”,走上了强村富民的蜕变之路,被誉为“中国第一彝村”。

  为发展旅游业,社区党总支把党支部建立在乡村旅游产业链上,推行“党支部+企业+合作社+乡村旅游”多元化发展,将党建合力贯穿于产业发展全过程。通过引进企业与紫溪彝村合作组建松毛长街宴,以及租用集体公共场所和农户特色民居的方式,打包发展特色餐饮乡村游产业。

  如今的紫溪彝村家家别墅庭院、户户小桥流水,已开办农家乐28家、彝家客栈8家,去年接待游客12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50万余元,人均收入超过1.5万元,先后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省级“民族团结示范村”等殊荣。

  日子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之后,村民们自发写了一副对联立在村口:“二十载两搬迁越搬越好,一辈子跟党走无怨无悔——饮水思源”。

  “紫溪社区以党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是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突出创新基层治理,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一个生动实践。”镇党委书记杨培香总表示,社会治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把党的领导植根于基层和人民群众,突出党的政治功能发挥、理论成果运用和群众路线教育践行,积极做思路创新、制度创新、作风创新的“领航者”。

  以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为导向,紫溪镇积极探索党建与镇村工作在思路、方法、机制等方面的融合点,为基层治理把牢方向、确定思路、更新理念,使党建资源转化为乡村发展资源、党建成果转化为乡村发展成果。

  全镇充分发挥党的制度优势,强化实践和运用,逐步建立镇班子成员联系示范点党支部、上一级党组织班子成员联系下一级党支部、先进党支部联系后进党支部、机关事业单位党支部联系结对帮扶村党支部、党政主要领导和第一书记联系软弱涣散村党支部的“五联系”工作制度,以党的制度建设引领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制度。

  树立并坚持“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导向,紫溪镇着力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全面推行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三问工作法”和班子领导挂村、部门联动包组、干部结对联户的“一线工作法”,使镇村干部工作重心从机关、办公室转向田间地头、农户家中,面对面听取群众呼声,“零距离”解决困难问题,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强化组织建设 发挥三支队伍“主心骨”作用

  初冬的紫溪社区冷水河村,优质草莓迎来了大丰收,一颗颗鲜红欲滴,咬一口,蜜汁四溢、唇齿留香。“今年草莓收成格外好,第一批果就卖了7万元!”村民小组长、致富带头人王文祥笑呵呵地说。

  过去,这个仅有28户134人的小山村产业单一增收困难,加上危房改造,群众欠债较多。针对这一情况,村小组干部们反复考察论证后,决定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效益好的草莓、樱桃产业。这一提议得到了党小组的全力支持,在提交村民理事会讨论通过后举行村民大会投票表决,获得群众一致支持。经过两年多发展,全村草莓种植面积已达40亩,加上种植樱桃、冬桃和打工收入,户均年收入达6至10万元。

楚雄市紫溪镇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以党建领航强化基础建设

  为破解农村基层组织薄弱,组织、联系、发动群众与农村现代化建设需求相脱节的难题,紫溪镇以强化农村党员干部作用发挥为着力点,在建强农村党组织、村民组织基础上,主动探索、积极创新,鼓励引导村组成立村民理事会,健全“党小组、村民小组、村民理事会”三支队伍先锋作用发挥机制,成为乡村治理的主心骨。

  目前,全镇已形成以村党小组为领导主体、村民小组长为执行主体、村民理事会为监督主体的基层治理组织构架,全面推行以村民小组长提议、党小组会首议、村民理事会商议、村民会议决议的基层治理模式,组织引导群众实行自我管理,形成了群众的事情由基层党组织领着办、群众自己商量共同办的良好局面,引领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建设”。

  强化载体建设 发挥三个平台“主阵地”作用

  走进紫金村委会大紫溪村民小组,眼前一亮:村外,满山的冬桃林望不到尽头,红彤彤的果实缀满枝头;村中平整洁净的硬化路旁,一幢幢崭新的小洋楼错落有致,一派富足和谐景象。

  “以党建引领强化乡风和治理体系建设,对促进村子发展很重要。”在村组活动室,顺着村小组长汪正华的介绍,只见墙上齐整醒目地粘贴着村规民约、“移风易俗”红黑榜等各类规章制度,让人感觉气象一新。“村组活动室同时也是党小组阵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讲习点,每月至少要开两次村民会议,内容包括产业技能培训和政策法规宣传等,对提高村民素质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他介绍,目前全村以冬桃产业为主,户均年收入达6至8万元,家家户户都盖起新房,且多年下来未发生一起纠纷,彼此和谐相处,乡风文明。

楚雄市紫溪镇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以党建领航强化基础建设

  像大紫溪村这样的文明和谐村,在当下的紫溪镇比比皆是。以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为抓手,全镇健全基本组织、建强基本队伍、开展基本活动、落实基本制度、强化基本保障,从制度建设、日常管理、氛围营造等方面着力,抓实活动场所的建管用,真正使活动场所成为团结群众、教育群众、凝聚人心的主阵地。

  以此引领,全镇着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向农村基层延伸,在所有村小组均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讲习点,组建宣讲服务队,依托“小广场大喇叭”,结合乡村夜校、支部主题党日、村民户长会等定期进行宣讲,积极打造面向群众开展理论宣讲、主题教育、文明文化宣传的平台阵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构筑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文明阵地。

  各村组还建立农村移风易俗红黑榜平台,围绕农村日常生产生活习俗,突出农村事务管理的自我约束,建立“红五条”“黑五条”评议标准,分类甄别、典型曝光,定期评比、奖勤罚懒,引导村民群众遵守公序良俗、弘扬传统美德、促进移风易俗。

  强化机制保障 发挥三项机制的“主导权”作用

  以夯实自治基础为前提,紫溪镇还注重强化机制保障 发挥村规民约和基层法治、德治三项机制的“主导权”作用。

冷水河村村规民约

  坚持“一村一策”,全镇将集体公益事业建设、人居环境提升整治、农村婚丧喜庆等文明生活新风尚融入其中,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规范日常管理运行,让村民参与制定、共同自觉执行、相互监督约束成为推动乡村自治的广泛认同。

  以守好法治底线为保障,各村组积极培育法治思维,树立法治理念,构建乡村治理法律体系,加强民主法治建设。通过抓实“普法宣讲工作队”和“流动巡回调解室”,搭建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加强农村法律援助工作,引导村民依法行使合法权利、参与村级治理、维护自身权益、反映利益诉求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以构建德治支撑为根本,全镇普遍建立了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议事制度,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注重构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的文化治理体系,在“督、评、传”上下功夫,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基层组织‘三位一体’治理模式的建立运行,充分体现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完善了基层自治的组织建设,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杨培香介绍,如今群众自治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升,乡村基础条件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农民创业持续稳定增长,农村改革创新动力得到有效激发,乡村治理更加和谐文明有序。

  云南网记者 饶勇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