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下造梦①|打造“中国第一黎乡”,“黎花里”的前世今生

[知识] 时间:2024-04-29 20:12:1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139次

原标题:王下造梦①|打造“中国第一黎乡”,王下“黎花里”的造梦造中前世今生

编者按

王下乡,地处霸王岭腹地,①打是国第昌江最偏远的乡,也曾是黎乡黎花里海南最贫困的乡镇之一。如今,前世这里蜕变成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今生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正在打造“中国第一黎乡”。王下“特色旅游定位好、造梦造中企业带富机制好、①打政府市场关系处理得好”,国第王下从“最贫困”到“中国第一黎乡”、黎乡黎花里实现乡村振兴的前世这三把“钥匙”,正是今生昌江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王下乡村振兴成功经验的王下高度概括。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推出的“王下造梦”系列报道,以人和事生动讲述王下蝶变故事,聚焦昌江探索“政府搭台、企业运营、群众参与、多方受益”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持续推动打造王下乡乡村振兴样板的生动实践,持续形成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记者 姚传伟 赵航 程小丹

资源与基础,文化为魂的规划

坐落于绿水青山之间的王下乡是黎族乡镇。它距离县城不到60公里,其中大半是山路,道路狭窄处甚至不容两车并行。虽然境内不乏奇秀壮美的“十里画廊”、旧石器时代遗址“钱铁洞”、神秘的“皇帝洞”等景点 ,但苛刻的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在很多人看来,王下就是乡村振兴的桎梏,不过在专家眼中,却有着另一幅景象。

“偏远,容易让人联想到落后,但从另一个角度上也代表了宁静,这同样可以看做一种稀缺的旅游元素。”林青是海南省文联一级调研员,海南省影视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也是“中国第一黎乡——王下乡•黎花里”项目的总策划。自 2018年至今约5年时间里 ,她的足迹踏遍王下乡4个行政村13个自然村。她坚持实地走访、调研,反复讨论研究每一个设计方案和策划方案,打磨每一个细节,以跟踪式的服务梳理疏导政府、企业和村民的各方需求, 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没有文化的景点是没有灵魂的,吸引不了游客,更留不住游客。靠网红效应包装一下,或许能让王下乡火起来,但游客来了,没饭吃、没地儿住、没东西买、没地方玩儿,打个卡就走了,什么都没留下,什么都没记住,那这种红火是没有意义的。”林青说。

王下乡·黎花里。昌江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林青的带领下,策划团队以文化为魂,结合黎族传统文化和考古文化的内涵,开展了王下乡专业的文旅谋划和顶层设计,最终高标准推出了“中国第一黎乡——王下乡·黎花里”项目。

该项目以“深山藏王下,黎花三里寻,一步一里一风情”为主线,策划了“黎花一里·诗里画里·三派村”、“黎花二里·时光里·洪水村”和“黎花三里·酒里歌里·浪论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方案,根据不同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基础、文化底蕴等实际,每一里都凸显出了厚重的人文内涵、独特的黎族特色、绝美的生态景观。

浪论村“浪悦黎奢”民宿。王下乡政府供图

就地取景、就地取材,既不乱拆迁也不乱造景,而是选择把当地村民生活旅游化、村民生活场景景区化,保护好各村的原生态环境、原生态文化、原真的民风民俗。让乡村变舞台、村民变服务员、百姓变演员、田园变市集、特产变文创产品。这一过程,无论是保护还是发展,都是“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基于文化内核,王下乡还陆续打造了具有浓厚黎族特色的精品民宿和农家乐,挖掘黎族特色菜品,提供优质食宿条件,在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基础上体验到与常规景区、酒店不一样的野奢度假生活方式。

同时,根据各村的不同情况,挖掘差异化的体验式文旅项目,如在节假日开展“篝火晚会”、“野趣露营”、热带雨林体验活动,拉长游客驻留时间;开发完善夜间游玩项目,丰富洪水村民宿夜间灯光秀展示内容,开发可定制灯光秀项目等,展现黎族生产生活情境、演绎神奇黎族文化故事,让游客身临其境,在每一里都能体验到不一样的感触与独特景观。

随着吃上了“旅游饭”,王下乡村民们的人均收入也从2017年的不足5500元,上升到了2022年的22400元。

具有浓厚黎族特色的农家乐。记者 程小丹 摄

方法与担当,企业带动的业态

如今光彩照人的王下乡,令人尴尬的曾经不止一面。发展初期,王下乡基础设施不完善,当地村民也少有经营概念,游客来了,甚至需要跑到乡政府食堂找吃的,民营企业家年慧云就曾经亲身经历过这种尴尬的体验。

“当时我们是几个企业家一起来的,白天可以在乡里的食堂蹭饭,可晚上的住就成了大问题,当时王下没有对外的住宿门店。我就跟其他人说:没住处没关系,我们自己建,这次没有,下次就有了。”年慧云回忆道。

年慧云的想法与政府的思路一拍即合,在昌江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年慧云的云画公司和王下以“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开展合作,盘活集体资金资产,实现利益共享、合作共赢。当地村集体以“土地入股”,年慧云的公司则负责项目规划、投资运营、日常管理,打造特色民宿,双方创新建立了“联合发展”模式,企业和村集体合作社成立合伙企业, 共同推进产业发展项目。其中,三派村黎山麓野奢帐篷营地于 2022年10月2日开始试营业,该露营地现有11套居住型帐篷,6套为黎族船型屋造型,5套是可以打开天窗仰望夜空的星空帐篷。 并与洪水村黎村文化体验民宿一道 成为王下文旅产业发展的新打卡点和盈利点。

洪水村黎奢时光里民宿。王下乡政府供图

与投资相比,企业对当地村民的带动作用更加难能可贵。张永兴一家四口就住在云画投资的浪悦黎奢民宿附近,他自己是村里的公益岗保洁员,同时也在乡里打一些零工,收入并不算高。随着当地旅游的火爆,云画公司民宿爆满的情况也越发常见。

依托这一独特的产业发展背景,张永兴和妻子韩眉平利用自家空余的房间,改造了两间民宿,取名 “平姐民宿”,目前每个月都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他的妻子韩眉平还同时经营着小卖部,除了日常生活用品外,也售寄生茶、蜂蜜等本地土特产。他们夫妻还利用原来的空闲宅基地养殖猪、鸭、鸡等,直接提供给本村其他村民开办的农家乐,“旅游饭”吃的热火朝天。

张永兴和妻子韩眉平利用自家空余的房间,改造了两间民宿。记者 程小丹 摄

除了开办民宿,云画还与王下乡四个村集体合作社成立合伙企业,种植草豆蔻,开办养猪场,打造田园里南药示范共享农庄、营地等,总投资额已经达到了1720万元,总体营收约500万元,给村集体带来的收益总额达120万元,其中入股分红是107.05万元,发放村民分红13.4万元,提供就业岗位40余个,带动就业人数达180人,真正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村民变股民”。

初心与坚持,政府主导的合唱

如果说策划团队和投资企业在王下乡乡村振兴道路上是耀眼的明星,那么当地政府便是“市场关系处理得好”的厚重基石。“政府完善基础设施公共配套,我们做好商业业态,双方合力,让没有商业在王下成为过去,推动王下旅游经济效益最大限度释放。”谈及公司在王下的投资经历,年慧云如是说。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脱贫攻坚。早年的王下乡,4个行政村均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如何填饱肚子都一度是当地的首要问题。

为了帮助王下百姓挖掉“穷根”,摘下“贫困帽”,开山修路成了王下乡几届党委、政府坚持不懈的努力方向。

据统计,2021年至今,王下境内的公路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八千多万元。2022年9月5日,昌江山海互通旅游公路全线贯通,这条起点棋子湾,终点王下乡,总长度约81.63公里的公路仅在王下路段就设置了78处错车道,正式改写了王下乡出入必堵车的历史,为旅游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昌江实施教育移民以来,全乡已有153人圆了大学梦,其中15人选择了返乡创业就业,这些大学生大多成为了企业与当地村民沟通的桥梁,从根本上打通了乡村振兴的“神经末梢”。

在“黎花里 ”项目建设中,县委、县政府展现出了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项目开创初期,当地村民思想较为保守,对项目的前景预期也并不看好,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摆事实,讲道理,确保了项目的顺利推进。疫情期间,工人因封闭原因无法正常入乡施工,当地政府便以官方名义向村民书写承诺书,由全体领导班子签名,最终说服村民同意工人进山,保证了项目进度。

昌江高标准编制实施了《王下乡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划定开发边界,严守生态红线,统筹处理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确保了王下乡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差,在村民们生活日益变好的同时,乡辖区森林覆盖率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提高至98.5%,为打造国家级生态旅游目的地奠定坚实基础。

王下乡民宿周边不时掠过的“雷公马”(变色树蜥),展现了当地自然条件的优越。 记者 赵航 摄于王下乡

为持续推动王下乡打造全省乡村振兴样板, 2022年4月,由昌江县委副书记担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多位领导和多部门组成的“ 打造王下乡乡村振兴样板工作专班”成立。该专班精准拟定王下乡乡村振兴样板规划,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补齐基础设施和民生短板,统筹解决乡村振兴样板打造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持续推动乡村振兴样板建设进入快车道,一曲由“政府搭台,企业运营,群众参与”多方共奏的乡村振兴新 乐曲在王下徐徐展开,对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起到了举足轻重 的作用。

王下乡十里画廊。昌江融媒体中心供图

行动与希望,继续远行的故事

“以前王下孩子,走出去不敢说自己是王下的,现在有了‘中国第一黎乡"这么高的站位,整个人的精气神已经完全不同。我也很开心看到这种变化,他们那种骄傲那种自豪,他们发自肺腑感谢党、感谢政府。”提起当地村民的变化,林青感慨颇多。

有了甜头可尝, 当地的村民热情高涨——从开农家乐、办民宿、卖特产、表演歌舞,到在村里的民宿、餐厅、种植基地务工就业……王下乡的村民们以各种形式自发参与到旅游服务产业链中,自发的成为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的主体力量。截至2023年,王下乡已有民宿11家,农家乐9家,小卖部35家。王下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村民们挖掘不尽的金山银山。

浪论村村民在家门口表演歌舞。当地村民刘桂芳供图

然而,昌江推动乡村振兴的成果并非一蹴而就。2021年,昌江在全省脱贫攻坚有效衔接后评估中位列倒数第三。昌江“知耻而后勇”,2022年8月,海南省“能力提升建设年”乡村振兴亮点展示擂台赛在海口收官,昌江县委书记陈儒茂代表昌江黎族自治县上台打擂,站在主题为“黎乡蝶变 振翅翱翔”的王下乡黎花里形象大门背景图前,通过丰富的情感、稳健的台风以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这个曾经不通车、不通电、不通网的深山黎寨,是如何念好“发展经”,答好“赶考卷”,开出“文旅花”的故事,娓娓道来。最终,昌江在全省18个市县脱颖而出,勇夺乡村振兴亮点展示擂台赛第一名。同年,全省乡村振兴大比拼活动中,昌江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位居全省第一,县委、县政府的高位推动在此刻开花结果。

据昌江县委常委 、统战部部长,打造王下乡乡村振兴样板工作专班副组长王小荣介绍,王下乡的示范带动效果,正逐渐衍生为一套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以村民为主体 ,县委牵头制定实施方案、聘请专业团队进行顶层设计,久久为功一任接着一任干,这套经验做法正在昌江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不断丰富完善。

发展仍需努力,故事还要远行。为了进一步增强游客对王下秘境的体验感,将美景尽收眼底,今年年初,“十里画廊”与龙山两个瞭望台建成。而除了正在谋划中的黎花里四期,昌江还将引进企业对“皇帝洞”、 “十里画廊”进行保护性开发运营,计划今年下半年 启动招投标。

5月26日,省委八届三次全会在海口召开,全会提出,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等。下一步,昌江将抓实产业振兴,依托独有的热带雨林和独特的黎族文化,做好统筹发展规划,创新土地利用机制,发展体验式旅游项目,创建农产品区域品牌,让黎族群众不但吃上“旅游饭”,还要吃好“旅游饭”。补齐民生短板,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推进基层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发展。同时,强化基层党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鼓励大学生返乡服务乡村振兴,以淳朴乡风吸引八方来客,全力打造好王下乡乡村振兴这一样板工程。

从漫山木棉花海到山青水绿的十里画廊,从神秘奇诡的“皇帝洞”到节日黎乡夜晚热闹红火的歌舞民俗,王下乡展示给外界的美是深层次与全方位的。王下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大山深处黎族村民们精气神方面的变化,正是昌江阔步走上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生动写照,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精彩演绎。(姚传伟 赵航 程小丹)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