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 >人民日报:中国经济 深化改革在路上 正文

人民日报:中国经济 深化改革在路上

[知识] 时间:2024-05-02 14:08:1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67次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  (网络图)

  经济全球化是人民日报历史大势,促成了贸易大繁荣、中国投资大便利、经济人员大流动、深化技术大发展。改革与此同时,人民日报发展失衡、中国治理困境、经济数字鸿沟、深化公平赤字等问题也客观存在。改革在此背景下,人民日报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中国如何通过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经济在实现自身经济稳健发展的深化同时,积极与世界各国紧密合作,改革推进包容性的经济全球化,为全球发展注入稳定要素,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和期待。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正在北京钓鱼台举行,与会国内外嘉宾围绕“中国与世界:经济转型和结构改革”主题展开深入探讨,纷纷献计献策。

  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杨伟民

  理解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握当代中国改革发展中的两个大逻辑。

  第一个逻辑是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短期问题,其根源是重大的结构性失衡。第二个逻辑是这些重大的结构性失衡,根本原因是体制机制障碍,使市场没有充分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政府没有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于第一个逻辑,实体经济的供需失衡是当前一个重大的结构性矛盾。产能过剩怎么形成的?是因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时候,需求结构是一种面向低端消费为主的,面向出口和投资需求为主的结构。现在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那些低端产品的产能就变成了过剩产能。

  关于第二个逻辑,就是实体经济这种结构性失衡,追根溯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市场还没有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在配置资源中的影响力过大,所以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解决这种重大的结构性失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句话,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在这方面,需要进一步落实到位。

  总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来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我相信这必将为全球经济的强劲可持续增长作出贡献。

  发展不可放弃制造业这个根本

  工信部部长 苗 圩

  这些年,中国的制造业投资当中,民间投资大概占比都在60%以上。不过,去年整个制造业的投资比上一年只增长了3%多一点,这个数字里面反映出了几个问题:

  第一,社会有大量的资本找不到投资的方向。制造业又需要大量投资,特别是中小企业需要大量的投资,因此,社会资本避实就虚的现象必须改变。

  第二,制造业相对的投资收益率是比较低的。一些制造业企业,赚钱后都想去资本市场上增值,而不是进一步投入到制造业里来。我们致力于鼓励制造业从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发展。除了创新驱动以外,我们还按照产业价值链的微笑曲线,鼓励企业向两端延伸。

  第三,民间投资的壁垒依然存在。所以,中国政府制定了关于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文件,其中,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一个重要方向,这给民间资本创造了新机会。

  第四,关于对技术改造的问题。有人曾认为,国家要培育新兴产业,传统制造业可能会被抛弃。在传统制造业里,的确有一些产能过剩的问题,但所谓的新兴产业,除了少部分是新的产业外,更多的还是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通过以上四方面的努力,我想制造业投资低迷的状况会得到改善。我们未来的发展绝对不能放弃制造业这个根本,否则仅靠以钱生钱,就容易催生泡沫,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也提示了这一点。

  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新动能

  世界银行首席执行官 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

  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巨大,而且未来依然会保持高额的贡献。在中国的“十三五”规划中,中国设定了非常宏伟的目标,要推动创新、培育新的增长动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这里,我想谈一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验和启发。

  首先,地方政府在减税和减少行政负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产业政策方面,政府应该发挥什么作用依然存在争议。我们争论的不是政府是否应该介入产业政策,而是怎么界定一个合理的介入范围,可以动用哪些工具,在哪些领域市场的作用更有效。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