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见证丨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入驻,残疾人作品打开销路——“造光基地”解锁新身份

[知识] 时间:2024-04-29 03:48:0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16次

    

       “短短三个月,造光基地我们接待了上万人,融媒残疾工匠作品销售额增加了30%,见证洁文疾人解锁他们的丨廉世界又照进一束光……”

融媒·见证丨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入驻,残疾人作品打开销路——“造光基地”解锁新身份

       平阴县有个绿泽画院,105名残疾人在这里工作、育基生活。地入打开他们多数来自乡村,驻残作品因各种疾病、销路新身肢体残疾,造光基地曾生活在无尽的融媒黑暗中。可在这个被称为“造光基地”的见证洁文疾人解锁画院里,他们是丨廉画师、雕刻师、化教陶艺师、育基主播,有了养家糊口的手艺,也找到了尊严和自信。

       今年5月,平阴县新时代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在画院里落成,残疾工匠手造作品被赋予了廉洁文化内涵,涌来的学习、研学团队,也为这些手造作品打开了销路。

       拍摄时间:8月18日

       拍摄地点:平阴县绿泽画院

       拍摄内容:廉洁文化教育碰撞助残产业

融媒·见证丨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入驻,残疾人作品打开销路——“造光基地”解锁新身份

  “造光基地”里

  辍学少年变身“网红”画师

       “哥哥姐姐们,我是小春磊,这是我最近画的油画……”

       打开穆春磊在抖音平台开通的“小春磊有话说”账号,有近300条短视频作品,获赞30余万次。镜头中的他端坐在轮椅上,有时展示自己的作品,有时聚精会神绘画。对这个肢体二级残疾的“00后”来说,学画画、当主播、靠双手赚钱养活自己,都曾是天方夜谭。或许是因为终于跳脱了命运的安排,他的脸上始终带着令人感到治愈的微笑。

       从小,穆春磊就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因为是身体残疾、家境贫寒,他只读到小学五年级就无奈辍学。生活不能自理、没有手艺养活自己,该怎么办?这是家中老人一直以来的担忧。2016年,穆春磊来到了绿泽画院,开启了崭新的人生——跟专业老师学油画临摹,不收学费、管吃管住,油画卖出去就能赚钱!

       “我买了春磊的画作《金山》挂在客厅,朋友都夸好看”“一下子买了两幅作品,支持身残志坚的小春磊”……如今,穆春磊的画作已经不愁销路,背后的付出,只有手上被画笔磨出的老茧最清楚。“希望有一天,我可以靠自己养活奶奶、大爷和大娘。”他的愿望,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在绿泽画院,像穆春磊这样的残疾人还有很多。“我们画院共有油画、石雕、制香、制陶、电商五大类就业岗位,来这里的残疾人都是零基础,要经过很长时间学习才能有拿得出手的作品。”绿泽画院副总经理张利臣告诉济南日报记者,现在画院里安置了100多名残疾人,有些像穆春磊一样靠手艺吃饭,有些做“后勤”工作,例如装裱、制作画框或是干些杂活,每月都有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的收入。相比从前窝在家里、混吃等死,他们如今的日子充实又有尊严。

       就在今年5月,绿泽画院有了新“身份”——“清廉平阴·石里画乡”新时代廉洁文化教育基地。

融媒·见证丨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入驻,残疾人作品打开销路——“造光基地”解锁新身份

  赋予“廉洁”内涵

  雕琢作品正如做事、做人

       在成为新时代廉洁文化教育基地之前,绿泽画院早有许多荣誉: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全国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全国助残先进集体、国家级残疾人网红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廉洁文化的融入,与一件作品的诞生、一个残疾人的成长之路十分契合。

       “看,这件石雕作品,是工匠利用石材天然的残缺,雕刻出一根玉米,旁边雕着一只老鼠,看起来就像老鼠啃掉了玉米粒。这件作品警示着我们,在收获的季节更要守好家业,严防硕鼠。作为干部则要坚守岗位反腐倡廉,坚决守好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平阴县纪委监委廉政教育中心副主任焦毓苒走在绿泽画院专门为廉洁文化教育打造的1000余平方米展厅里,向记者介绍眼前精美的石雕、绚丽的油画。

       记者看到,残疾人作品以四季、二十四节气划分了不同的展区,每一件作品都被赋予了与廉洁文化相关的主题。“在布展方面,我们参考中纪委网站‘二十四节气话廉’,用看得见摸得着的石雕工艺品,以物喻廉、以物说廉。”焦毓苒说。清风、白雪、莲藕、清泉、松柏……这些寓意鲜明的元素都被融入了作品中。

融媒·见证丨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入驻,残疾人作品打开销路——“造光基地”解锁新身份

融媒·见证丨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入驻,残疾人作品打开销路——“造光基地”解锁新身份

       “我们在展厅中还设置了两处体验区,在工匠师傅的指导下,大家可以体验制陶工艺、石雕拓印等活动。”焦毓苒带着记者体验了两项设计在廉洁教育课程中的项目,通过一个个细致的环节,更让人体会到此中深意——选土、制坯、风干、烧陶,这是陶器形成过程的必经历程,“做陶就像做人,泥坯在手里,手要稳、型要正,稍有偏差就会离心变歪,干部成才何尝不是如此?”

       一件作品从选材到经过种种磨砺终于完成,正如同党员干部的成长之路。“清廉平阴·石里画乡”新时代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对外开放以来,已经接待了上万名前来学习、体验的党员干部、研学团队。

融媒·见证丨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入驻,残疾人作品打开销路——“造光基地”解锁新身份

  残疾工匠忙“接单”

  “造光基地”未来值得期待

       “在这里参加廉洁教育活动,是一种很新鲜的体验,能欣赏艺术品、体验手造工艺,还能听残疾工匠讲述他们的故事,让我很受触动。”一位刚刚完成“清正廉洁”字样拓印作品的基层干部,向记者分享了她的体会。

       绿泽画院所在的位置,是一处乡村中学旧址。残疾工匠们在老宿舍里居住,在老教室里创作。随着廉洁教育的展开,他们的作品更加畅销。“画院知名度不断提升,手造作品的销量也在上涨,无论是油画还是石雕作品,销售收入都增长了30%左右。”张利臣说,残疾工匠的处境得到了实实在在改善,“春磊告诉我,看到越来越多人来到画院,他干劲儿更足了!”

       看到希望的,不只是已经走向“台前”的穆春磊。画院的雕刻老师张文龙说,这几个月来,学生们“接单”量高了,大家完成本职工作之外还要互相“跨专业”帮忙,画室、雕刻室、陶艺工坊内都是热火朝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清廉平阴·石里画乡”新时代廉洁文化教育基地的打造正是一种新鲜探索。平阴县纪委副书记、县监委副主任张其涛表示,基地将廉洁文化教育与乡村振兴、助残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倡廉有形、润物无声”的宣传、教育和引领作用,用艺术作品传播廉洁文化,倡导“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价值导向,不断涵养求真务实、团结奋斗的时代新风。

       如今,这处藏在青山绿水间的“造光基地”解锁了新身份,廉洁文化建设和助残产业,都看到了更值得期待的未来。(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 曹雅欣 冯经伟)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