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乐器锯琴后继乏人 81岁老人变“锯”为乐器

[百科] 时间:2024-04-29 15:54:4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43次

  在大多数人的锯认知里,“锯”只是小众一种劳动工具,而对于山东省济南市81岁老人邱汉泉来说,乐器它却是锯琴其坚持学习与演奏近70年的乐器。锯琴作为小众乐器,后继还未被公众熟知,乏人面临传承断层等问题。岁老

邱汉泉老人在拉奏歌曲《好人一生平安》。人变 孙宏瑗 摄

邱汉泉老人在拉奏歌曲《好人一生平安》。为乐 孙宏瑗 摄

  左手握锯片,锯改变换弯曲程度;右手或拉动马尾弓,小众或敲起木锤;锯柄夹于腿间,乐器配合双手抖动,锯琴锯琴独特的后继声音响起。14日,乏人记者走进邱汉泉家中,他正在拉奏歌曲《好人一生平安》。老人双手动作停止,琴声依旧袅袅。

  邱汉泉介绍说,锯琴是目前仅有的保持劳动工具原生态的乐器。与其他乐器的区别是,锯琴没有弦、键盘等,其定调全凭耳朵判断及对锯片弯曲程度的控制。锯琴可用马尾弓拉,也可用锤敲击。“学习者要具备良好的‘音准听力’”。

邱汉泉家中现有10把锯琴,其中包括1887年12月生产的的古锯。 孙宏瑗 摄

  邱汉泉家中现有10把锯琴,其中包括1887年12月生产的的古锯。 孙宏瑗 摄

  “振动波长越长,声音越低;波长越短,声音越高。”邱汉泉用物理原理解释锯琴的发音原理时说,琴宽的地方音低,窄的地方音高。声音的高低也随锯片大小发生变化。锯琴的颤音十分动听,弓离开锯以后,其余音的音阶照样能发出。

  “锯琴是新兴起来的小众乐器,相传发祥于欧洲,100多年前传到中国。”邱汉泉说,如今,在中国,锯琴多分布于广州、厦门、青岛、上海、大连等沿海省份。在他看来,中国的锯琴艺术发展情况较好于其他国家。

邱汉泉家中现有10把锯琴,其中包括1887年12月生产的的古锯。 孙宏瑗 摄

  邱汉泉家中现有10把锯琴,其中包括1887年12月生产的的古锯。 孙宏瑗 摄

  “老一辈的锯琴演奏家人数不多,当代年轻人不了解锯琴,锯琴的传承出现了断层。”邱汉泉说,锯琴技艺急需年轻人传承下去。他虽然教了一批学生,但是都因他们未从事相关职业而造成人员流失。

锯琴的颤音十分动听,弓离开锯以后,其余音的音阶照样能发出。 孙宏瑗 摄

  锯琴的颤音十分动听,弓离开锯以后,其余音的音阶照样能发出。 孙宏瑗 摄

  邱汉泉认为,锯琴要实现标准化、系统化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将希望寄托于音乐教师,“老师能把它教给千千万万的学生,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会锯琴技艺。”他希望锯琴能走进音乐学院,成为一门专业亦或是成为一门选修课,以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邱汉泉家中现有10把锯琴,其中包括1887年12月生产的的古锯,他认为这是锯琴发展历史的佐证,期望捐献给博物馆。(完)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