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正文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综合] 时间:2024-04-29 06:10:1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36次

  中国小康网8月5日讯 “优秀是何培好一种习惯。”这句话出自亚里士多德,养学音乐“优秀”并不是生良用来描述人们的行为,而是学习习惯用来描述人们习惯的词。

  这句话给音乐教育工作者很多启发。何培好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养学音乐培养学生的生良音乐能力一直是难度大、效率低的学习习惯工作,若想要显著的何培好成效,一定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养学音乐音乐学习习惯开始。

  在初一新生的生良课堂里,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学习习惯小学,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何培好行为习惯。我们常常会看见这种状况:上课铃响了,养学音乐个别学生不能马上安静下来,生良桌面上还没有摆好相关的课本和学具,坐姿不端正;歌唱课没有习惯性养成良好的正确的歌唱方法,欣赏课不能用心聆听音乐,不能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不习惯用律动去体验音乐、感受音乐……

  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让初一新生在音乐课堂上重新要求、重新规范、重新培养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课前读的好习惯

  在我们的惯性思维里,只有语文课、思品课、英语课才有课前读的习惯,这些课才适合课前读,其他科目是很少课前读的。其实不然,其他科目同样也适合课前读,起到预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的功效,如果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掌握会非常牢固。

  在音乐学科里,音乐课本里的内容知识丰富而广泛:有音乐知识、音乐欣赏、欣赏提示、体验表现、体验探究、五线谱识读、歌曲等。这些知识如果不经常读、不经常复习、刺激大脑的记忆,是很容易忘记的,到了学期末几乎忘记大半。这对于学生的学习积累,学习检测,是非常不利的。

  笔者曾经在初一级新生的部分班级做了实验:个别班级让其自然发展,其他班级严格要求他们有课前读的习惯。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证明:有课前读的班级在期末质量检测中分数明显高出没有课前读的班级,而且在今后的学习当中,有课前读的班级基础非常好,非常有利于今后的教师授课和学生新知识的学习,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在笔者的音乐课堂里,会对所有班级做出要求,培养他们养成课前读的习惯。同时,充分利用好小助手(科代表)——安排两位小助手,一位在下面巡视和管理纪律,一位在讲台上带读当天要读的内容。笔者每节课下课后都会布置好小助手下一节课的课前读内容,在下次上课后第一次打预备铃响,小助手乙就整顿纪律,提醒同学们拿好课本,摆放好学具(小乐器、笔等),小助手甲就带领同学们大声朗读,重要的知识可以连读两三遍,加强记忆,强化效果。通过日积月累,长期坚持,学生不仅音乐知识掌握牢固了,而且还收获了学习的好习惯。在每次的期末学习检测中,我校的音乐成绩都排在全区前列。

  事实证明,音乐课的课前读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效果立竿见影,我们应该长期坚持,让学生把这种好习惯一直延续下去。

  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的歌唱习惯

  歌唱课的歌唱习惯、歌唱方法很重要,如果没有统一的正确的发声方法,正确的口型,正确的气息,发出的声音就不会统一,声音就不会优美,也不会有穿透力,高音无法上去,低音无法下来。演唱是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易于接受并乐于参与的学习形式,对激发音乐兴趣、发展核心素养、愉悦心身、陶冶情操等有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初一级新生课堂里,由于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小学,他们都有着之前的一些学习习惯,即便是歌唱课,这种单一的歌唱课型,也没有统一的良好的歌唱习惯,孩子们喜欢张嘴就唱,而且内口不打开,声音出不来。由于口腔没有打开,发出来的声音很闷、不集中,没有穿透力,不优美。

  因此,歌唱课笔者就会对初一新生做出要求:首先,坐姿要端正,腰杆要自然挺直而不僵硬,保持面部微笑,口腔打开,运用胸腹式呼吸换气,气沉丹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笔者时刻提醒学生要用正确的、科学的、自然的方式方法去唱歌,及时表扬做的好的同学,及时给予正确的评价,也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巩固成果。

  由于音乐课型丰富多彩、整个学期的歌唱课也只有一两个单元,因此,要经常帮助学生复习,不断提醒,提出要求,老师不断示范引导,及时表扬做的好的学生。即使在欣赏课里也要在课前复习歌曲,带领学生参与演唱活动,用正确的姿势和方法、自然的声音,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初一级学生正处在变声期,应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并懂得嗓音保护的方法。

  通过长期的坚持与积累,学生慢慢就会养成正确的歌唱习惯,歌唱水平大大提高,学生也自信了,发现自己的唱歌水平的确和之前不一样了,声音变得优美动听,高音用假声也能上去,低音用气息下沉的方法也能下来,班级齐唱的声音效果可以和合唱队媲美了。每个班级都像一支合唱队,一张嘴就有歌唱状态,有口型要求,有正确的姿势,有气息的支撑,声音不会像以前飘儿不稳不准,学生的自信心也增强了。

  在此基础上,学生们还能根据作品要求和老师提示调整自己的演唱,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提出创意表现的想法,提高歌唱的表现力;能对自己或他人的演唱作出简单分析与评价,根据评价反馈改进演唱。

  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在初一级上音乐欣赏课时,学生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没有掌握音乐欣赏的方法。老师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用心聆听,听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当回答老师提问的时候,学生往往不会用准确的语言去描述自己内心的感受,即使能答上几句,也是语言平淡,不规范、不精彩,回答的是简简单单的只言片语。这就与平常的欣赏习惯很大关系了:在倾听音乐的时候,不能集中精力,去发散思维,没有倾听音乐的良好习惯,不懂音乐欣赏的方法。

  笔者认为,欣赏课不仅要用心体验音乐的情绪,还要懂得用语言来表达,或者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作为一个初中生,应该对音乐相关知识有一定的储备和积累。

  老师在音乐欣赏课要对学生进行规范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赏习惯,能掌握音乐欣赏的方法:在听赏中能对音乐表现要素、表现形式、表现手段等做出较为准确的听辨和反应,并描述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对音乐情绪、情感有个性化的理解;能说出音乐表现特征与情感表达之间的联系;能在生活中选用具有较高艺术感染力的音乐,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熟悉了解常见的音乐体裁、类别和表现形式,理解音乐表现要素与体裁、形式之间的关系;理解社会生活及文化对音乐体裁和形式的影响作用,并能进行简单分析;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知识,知道中国民族音乐在节奏、节拍、结构、曲调等方面的常见形态与基本特点,以及它们对音乐风格的影响作用;能听辨中外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音乐和不同风格流派的优秀创作音乐,说出其代表人物和部分作品的名称;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描述其体裁、形式、审美特征、风格特点和文化内涵,并联系相关文化背景解释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通过每一次的欣赏课,老师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规范,并持之以恒,就能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良好习惯,掌握音乐欣赏的方法。

  培养学生善于用简单的律动参与体验音乐的习惯

  律动,在音乐课堂极为重要。

  律动参与体验的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聆听与动作表达中加深对音乐的感受、体验与理解。

  对于音乐这门学科的学习,律动是直接对音乐的体验。很多音乐都要通过律动才能感受到音乐的特点,光听不动,显得空洞,光唱不动,对音乐体会不深刻、对节拍、节奏把握不准确,拍点不稳。带上律动去感受作品的表情记号和力度、速度记号、通过律动,更适切地表达歌曲的情感,通过律动,更能深刻地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表达的内容。

  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的发育期,表现力和积极性都不如小学阶段。对于欣赏课,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和意境,通过简单的上肢律动,手部、脚步的简单律动,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在学生还没有养成这种习惯的时候,老师要多鼓励,多示范和引导,从最简单最容易的开始去体验律动,充分发挥小助手的带头作用,积极的同学带动被动的同学,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形成习惯,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就会养成用律动来体验音乐的习惯。

  在感受拍子的强弱特点时,可采用简单的手部和上身击拍的方法来体验拍子的特点。例如,二拍子的音乐或者歌曲,可用踏步来感受强弱关系,也可用全掌和半掌来感受强弱关系;学习三拍子歌曲,第一拍打在大腿,第二三拍打在肩膀,感受强弱弱的规律;学习四四拍子可结合凳子和身体来感受强弱次强弱的关系。

  对于音乐的情绪变化,笔者让学生站起、坐下来律动,音乐情绪高涨时站起来,音乐情绪低落时坐下;感受旋律高低起伏用右手画波浪线条,身体跟着手起伏,音向上走提气,音向下走沉气。

  除此之外,在学习歌曲时,让学生养成边唱边划拍的律动习惯,感受节奏节拍的特点,保持歌曲速度的均匀,不至于越唱越快。在歌曲学习中,要求学生一开口就要跟着动手的习惯,一边唱歌一边划拍单手指挥,养成边唱边划拍的习惯,并请同学上讲台指挥,把全班同学当成合唱队员,小指挥轮流上台表演指挥作品。人人都有机会,人人都参与,学生每次上台都会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了对音乐的深刻体验和记忆。

  培养良好的习惯,贵在坚持。一个有毅力的人,再远的路程也是近的,一个有毅力的人,才会选取坚持,只有坚持下去,好习惯才能久远。做人如此,音乐教育也是如此。在老师的坚持和带动下,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音乐探索之路上行稳致远。(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桂江第一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