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百科 >浙江:“绿叶生金记”的开化实践 正文

浙江:“绿叶生金记”的开化实践

[百科] 时间:2024-01-23 16:15:3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84次

  中国小康网11月29日讯 “龙顶兴则开化兴!浙江”正如浙江开化县委书记夏盛民在日前召开的绿叶全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所评价,以龙顶代表的生金实践茶产业是开化县名副其实的“第一产业”,也是开化全县农业发展版图中唯一一个总产值超十亿元的产业,堪称开化农业的浙江“生命线”。这就无怪于开化县委县政府专门把龙顶茶产业振兴与工业强县、绿叶城市蝶变、生金实践全域旅游、开化数字变革并列为县域发展的浙江五大新跑道,并召开专题大会部署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绿叶

  秉持“茶叶振兴就是生金实践开化乡村振兴”这样的理念,实际上,开化开化县近年来始终坚持立足区域生态优势,浙江围绕茶文化、绿叶茶产业、生金实践茶科技“三茶统筹”,通过精准化扶持、品牌化培育、数字化赋能等核心工作抓手,加快探索龙顶茶产业与一、二、三次产业协同并进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以全县域乡村为舞台,上演着一场强村富民的“绿叶生金记”。

  精准化扶持关键环节

  开化县位于浙江西部边境,地处北纬三十度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区,是浙江母亲河钱塘江的发源地。这里森林覆盖率高,地表水、空气质量常年为优,是全球负氧离子浓度最高的五个地区之一。优越的生态条件成为开化孕育优质茶叶的“最佳温床”,自明代起,开化的茶叶便被列为宫廷贡品,并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

图片1.png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开化县主要经营“大众茶”,彼时茶产业已成为全县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撑;90年代中期,开化县探索茶产业的市场化道路,重点开发“名优茶”开化龙顶绿茶,因品质优良,至2000年初,开化龙顶在绿茶市场中的认可度不输西湖龙井,产品远销日本等海外国家,以龙顶为代表的开化茶产业发展达到鼎盛。“一茶飘香四海”,逐渐成为开化传递给外界的核心辨识印象之一。

  鼎盛之下也存在着粗放发展带来的隐忧。因对接优质品种和先进技术不及时、生产工艺不统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人工成本上涨等综合因素,产业的市场认可度降低,效益逐渐下降,导致茶农茶企缺乏资金进行品种、技术和设备更新,加上外部市场其它优质产品的冲击,开化茶产业在2010年之后开始走下坡路,全县茶企生产规模连年缩减,茶农收入连年降低。

  作为牵动全县民生收入的支撑性产业,如此发展现状,开化县委县政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茶叶要打翻身仗,绿叶子要富千家万户。”开化县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吴根良表示。为加快推动茶产业重新走向振兴,近年来,开化县相继出台并实施《开化县茶产业扶持政策》《全域绿色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指导意见》等系列扶持政策,从顶层设计入手,为产业汇集发展所需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

  “以前扶持也不少,但现在更精准、更集中。”在开化从事茶叶经营30多年的开化石板桥茶厂负责人项彩进说。针对发展瓶颈、紧扣关键环节,开化县实施良种繁育、质量管控、品质提升、人才培育等茶产业十大工程,并专门成立茶产业发展中心负责技术指导、市场开拓等产业提升具体工作。步步推进,开化有路线,也有决心,为了有效提升茶叶的生长环境,开化不仅着力建设生态茶园,还在每年的春末夏初之交和秋末冬初之交,强制全县茶园休园培土。

  针对性举措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成效。目前,开化全县共有茶园12.5万亩,其中高标准生态茶园5.43万亩,2021年,全县茶叶产量3221吨,产值13.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4%和27.9%。尝到精准化产业扶持政策效应的“甜头”,开化在谋划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又审时度势、在既有政策基础之上升级推出了全新的《开化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聚焦破解新时期开化茶业发展遇到的新问题。“扶持政策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吴根良表示,只要市场在变,为产业保驾护航的政策就得与时俱进、顺势而变。

  品牌化培育富民产业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在优化生产关、严把品质关的前提下,开化秉持市场化思维,在传统绿茶赛道之外,探索拓展红茶产品,培育“开化龙顶”绿茶和“钱江源开门红”红茶两大品牌,通过建立“钱江源+开化龙顶”双商标管理模式,举办开化龙顶开茶节等品牌赛事活动,开发十大茶旅精品线路等茶旅融合产品,多管齐下构建茶产业“红绿并举”的品牌格局。

  为持续放大品牌效应,开化不仅将县内茶企的优质产品作为拳头产品纳入全县重点推广的“钱江源”农业区域公用品牌的产品体系中,还以产业发展主心骨的定位,加快组建统筹全县茶产业推广、销售等市场工作的浙江龙顶茶叶有限公司,进一步明确产业分工,统一产品标准,提升具有开化辨识度的茶叶品牌的影响力。“龙顶茶叶有限公司的成立对茶企而言是一种减负,有助企业专注于生产和研发,共同培育好开化茶品牌。”项彩进表示。

  品牌化战略的推进,有效提升了开化茶的市场认可度和品牌价值。2022年“开化龙顶”品牌价值达31.71亿元,首次参加全国茶叶品牌评价的“钱江源开门红”品牌价值达7.62亿元。高品牌附加值的茶叶,已成为促进开化经济发展、富民增收的“金叶”。

  池淮镇是开化的茶叶大镇,采茶是当地茶农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每年春季采茶高峰,全镇茶农纷纷腰系竹篓、进园采茶,满山忙碌的身影成为一道“时令”风景线。“每年春茶采摘季我都会到茶园采茶,一般会持续3个月左右,每天收入都在100元以上,在家门口就业很方便。”池淮镇茶农夏丽君说。据开化县农业农村局数据,每年春茶季茶农仅采摘鲜叶,就能实现人均增收3000多元。

图片1.png

  不止茶农,通过产业链条延伸和产业融合发展,开化茶产业的品牌红利辐射向更广的范围。浙江益龙芳茶业有限公司是扎根于开化的百年茶企,眼看着开化龙顶名气越来越大,公司果断投资5000万元,打造以“茶”为主题,包含茶生产、茶销售、茶创意、茶科技、茶文化、茶旅游、非遗体验等多个业态的龙顶茶文化园景区。2021年景区建成运营,2022年3月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成为有效吸纳周边村民就业,带动周边乡村住宿、餐饮等业态发展的“旅游打卡点”。

  “品牌滋养产业、产业支撑品牌”的双向奔赴中,开化逐步构建起“三茶统筹”发展的赏茶、采茶、制茶、品茶、研茶的全产业链,实实在在培育出一个更强的富民产业。目前,开化全县共有茶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439家,茶叶加工厂483家,从事茶叶行业人员5万人左右。茶产业对城乡统筹发展贡献越来越突出。2021年,开化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65元,增长12.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1.91缩小到1.89。

  数字化赋能提质增效

  打开微信小程序“浙茶香”,点击“开化龙顶一件事”板块,完成账号登陆、包装申领、后台审核、预付款项等步骤,开化元山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祖明又为他茶园生产的茶叶申领到一批开化县统一设计制作的茶叶包装,他说:“现在多亏了县里开发的数字化应用,让我在茶叶的包装上节省了不少时间和金钱。”

  受陈祖明所推崇的数字化应用,是开化县基于浙江省茶产业大脑所开发的开化龙顶全产业链数字化应用。该应用聚焦1个能力中心,茶种植、茶加工、 茶流通、茶品牌、茶文化、茶服务6个子场景,1批未来茶场,N个应用,系统构建了“161+N”多跨应用场景,并开发直接服务于茶农茶企的“开化龙顶一件事”特色板块,以数字技术助力全县茶产业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在管理端,该应用通过与中茶所、气象局、数字茶园、茶企、茶叶专卖店等产业链不同主体的互联互通,汇集茶园确权、种植信息、流转信息等茶产业链数据信息,并建立注册茶企主体的电子茶园证,实现对产业链发展的实时监测和流动环节的事后追溯,有效帮助政府部门科学管理施策。

  针对服务端所开发的“开化龙顶一件事”特色板块,设置茶园证登记、包装申领与报备、商标授权、防伪标贴申领、共享茶厂等应用版块,通过码上交易实现全生命周期可追溯管控、龙顶品牌全统一,能有效解决茶企用工难、茶叶销路窄、产茶效益低、品牌竞争力弱等问题。

  “以往新茶上市,不仅要找人设计外观,而且价格也不低。如今借助这个应用,我只需按产量申报就能以成本价购买到对应数量的茶叶包装,而且每笔交易后台都有记录,方便事后拉出数据,调整生产经营方向。”陈祖明说。目前第一批共721家茶叶生产主体在开化龙顶全产业链数字化应用上完成确权登记,核定茶叶种植面积4.27万余亩。

图片2.png

  乘上数字化改革的发展浪潮,开化还精准把握移动互联网传播的新形势,借力新技术开展市场营销。通过策划组织直播季系列茶事活动,令全县茶产业一举收获1亿点击率和近2000万成交量;通过建立龙顶春茶产销联盟,有效整合“生产大户+重点茶企”“电商平台+县外门店”“目标市场+需求大户”三大“朋友圈”,实现供销信息无缝衔接。

  纵览开化倾力培育茶产业的种种奋进之举,其实它们都是顺应时代和市场变化的主动而为,从中也可窥见开化在茶产业发展上“不拘一格闯新途”的发展决心和创新精神。或许,这正是持续驱动开化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上演“绿叶生金记”的内在动能。

  夏盛民表示,秉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开化还将发力做好茶文化弘扬、茶产业提质、茶科技提升“三篇文章”;重构组织推进体系、专家支撑体系、联盟发展体系、政策保障体系,推动合作共赢,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家公园城市、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山区县样板奏响更嘹亮的“丰收曲”、拓展更宽广的“共富路”、擦亮更硬核的“金名片”。(池晓俞 谢逸楷)

  编辑:周传人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