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探索 >【东湖评论】音评:送你一束萱草花 正文

【东湖评论】音评:送你一束萱草花

[探索] 时间:2024-04-27 22:53:1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80次

原标题:【东湖评论】音评:送你一束萱草花

每逢母亲节,孟郊的评论《游子吟》定会被人诵读,其实他还有一首献给母亲的音评诗——《游子》。“萱草生堂阶,送束游子行天涯。萱草慈亲倚堂门,东湖不见萱草花。评论”这是音评一首从母亲的角度写母爱的诗,道尽天下母亲对子女无尽爱意,送束也道尽天下子女对母亲的萱草感恩浓情。

我的东湖母亲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个头不高,评论身体微胖,音评一头乌黑的送束短发泛着些许白丝。一年到头身上的萱草衣服总是那么几件,每次想给她置新衣,她总以“儿子还在上学,没有成家,等儿子有本事了再给我添几件”为借口推脱。

小时候的母亲一直是家里的“女汉子”。无论是缝缝补补、来客掌厨,还是地里的播种、收割,她都应付自如。家族、邻里的红白喜事也少不了母亲。上了年纪的长辈有时拿着剪刀也找母亲才理发。所以,村里人都说母亲“很能”。后来听母亲说才知道,由于家里姊妹多,排行第二的母亲很早就同外公一起照顾着家里、家外。等到嫁来时,她已经积累了很多农村人“干活”的经验。

十一岁以后,我渐渐在县城寄宿读书,与母亲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而每次周末时,出校门总会看到母亲拿着包裹在等我,里面是她包好的热腾腾的饺子。虽然劝她不用老远跑来,她总是笑着说“给我加加餐”。虽然家里距离县城不太远,现在骑电动车半个多小时就可以到,但十几年前,来往一次,带着热乎的饺子,只是为了每周看一次儿子。

上大学后,我到了距离家几百里之外的省会读书,回来时要等到学期结束。所以,她总是很高兴的与人说“儿子回来了”,在我回来时,冰箱里已经存满了各类肉食,还有厨房角落里一袋的土豆。她从没问我学校里发生了什么,过得好不好。只是与我聊一聊村里发生的事,然后就是还没到饭点问我吃什么,吃饭时又不断地夹肉,蒸的大馒头不停地拿给我,虽然我已经吃饱,她还是不止一次给我。

读研到了几千里之外的新疆,母亲还是固定的每周打一次电话。每次聊的话题都是一样,虽然有时有点不耐烦这种单调的通话,可渐渐地明白:母亲受教育程度不高,她只是在表达着为人母的基本情感,一个远隔千里路途的爱儿之心。

如今,阔别桑梓三千多公里,在祖国的边疆成家立业,扎根边疆,建设边疆。虽然距离遥远,所幸现代化通讯和交通的便利,虽不能时时亲近,却可以便利的联系,多少在心灵上有莫大的慰藉。

两乡情缘,一家味道。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小时候,做新衣,抑或是衣服破了,总是能在烛光中看着母亲熟稔的用线条勾勒起那简单却舒适的衣物。上了大学以后多半是购买衣鞋,要一定时间才能回家,所以衣服破了拿起针线缝补时才发现,自己也会缝补衣物。后来才觉知,这种技能是不知不觉中孩提时代的烙印,母亲的慈母线已经穿到了我的心里。

虽然母亲识字不多,也没有做人的大道理告知于我,在学业上,母亲也很少提努力学习。这么多年来,她只是重复着这样简单的事情:儿子要吃饱、睡好,别生病了;回来时,总是准备好一袋袋土豆,堆放着儿子喜欢的菜肴。每次征询着儿子做饭的意见,让儿子多吃一点儿。

也许,母亲就如同那株萱草,无论孩儿何时来归,她总是依立堂前,等待花开。

也许,母亲就如同一口村头的老井,无论孩儿何时来取,她总是冬天暖的,夏天甘甜的。

也许,母亲就如同那烛光中的拉线绳,无论孩儿走的多么远,她总是在无形的牵着儿的心。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志飞(新疆石河子大学)

主播:晏子庭(武汉传媒学院)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