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布拖寻文化,成都理工大学师生助力乡村振兴

[热点] 时间:2024-04-29 21:10:1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47次

原标题:赴布拖寻文化,赴布成都理工大学师生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8月26日讯(记者 夏婉琳 实习生 张曙蕾)近日,拖寻成都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赴布拖 访彝绣非遗文化合作社 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实践队前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文化参观布拖彝绣、成都感受文化魅力,理工探寻产业方向、大学助推农村发展,师生走进觉撒小学,助力振兴助力梦想启航。乡村

“同学们要在观察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赴布坚定听党话、拖寻跟党走的文化决心,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国情,成都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理工了解彝族精神,大学以青春之名,勇担青春使命。”这是此次“三下乡”活动的带队老师易姗姗对同学们的叮嘱。“布梦拾彝”实践团于成都理工大学西门开展了“赴布拖访彝绣非遗文化合作社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出征仪式。成都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学生科副科长黄文峰、机电工程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易姗姗以及全体团队成员参加出征仪式。

出征仪式现场

“布梦拾彝”实践团首先来到了布拖县依撒社区彝绣合作社,据了解,自2020年起,依撒社区彝绣扶贫车间已培养出1000余名绣娘,成为了彝族妇女创业就业脱贫致富的“孵化器”。扶贫车间建立后,当地妇女可以背着娃,绣着花,养活家,用自己的劳动“撑起半边天”,助力乡村振兴。车间的产销方式主要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企业向合作社提供纹样设计以及原材料,合作社则通过向社区宣传,召集绣娘进行免费培训,培训后按照计件的方式支付绣娘工资。

深入了解后,团队成员发现合作社并没有成立品牌,且纹样均与传统彝族文化相关,并没有现代元素。团队指导老师易姗姗老师提出,希望与依撒彝绣扶贫车间进行合作,由“彝心彝意”项目团队为车间提供半成品与设计方案,当地绣娘通过按件计费的方式纺织出品,项目回收售卖,带动当地就业,帮助绣娘增收。目前已经达成合作意向。团队成员也根据专业所学,设计系列纹样以及彝绣形象IP,并设计相关品牌Logo,希望能够让彝绣得到更好的宣传推广,尽自己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随后,“布梦拾彝”实践团前往位于木尔乡块只村的生态鸡蛋电商示范基地进行参观调研。据了解,大凉山布拖苦荞鸡蛋主要通过鸡饲料来提升鸡蛋营养价值。其饲料主要原料是当地种植的燕麦、苦荞、玉米、白菜等绿色食品。且鸡群散养于高海拔,无污染,纯天然的山野林间,运动量是普通鸡群的5-10倍。所产鸡蛋富含多种维生素以及有益微量元素。生态鸡蛋电商示范基地负责人阿尔比聪先生介绍称,现每日出售鸡蛋可达200枚,每年销售额可达两百万以上。村民通过入股分红,获得收益。

生态鸡蛋电商示范基地负责人阿尔比聪向团队成员介绍鸡饲料

谈及发展生态鸡蛋产业的初衷,阿尔比聪直言道是想要带动整个农户,拉动村级经济。但在推进过程中,资金与扩大销路问题仍是需要解决的痛点。黄文峰老师针对养殖基地遇到的难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申请政府帮扶,解决资金方面问题,可采用3+3+4模式,扩大资金来源;二是细分用户群体,针对特定群体提供不同品质鸡蛋,并根据品质设定不同价格,让产品走向高端化;三是申请国家认证,将产品走向规范化,扩大销路,促进产业发展。

实践团队成员根据专业特色提出为其产品更新内外包装,使其不仅带有彝族特色而且更符合现代人审美。另外,实践团队成员还在基地进行了关于苦荞鸡蛋的拍摄,希望利用短视频的方式对木尔乡块只村的生态鸡蛋进行宣传和推广。

结束参观调研后,实践团成员冯浩然有感而发:“为了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在外从商人士带着情怀与技术回到家乡创业。以基地为平台,以农户为生产劳动力,壮大村集体收益,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乡村振兴始终离不开基层政府的引领与支持,有了基层政府的扶持,相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必将成为现实。”

机电工程学院“布梦拾彝”团队三下乡活动结合工业设计专业特色,为布拖县乡村振兴贡献团队力量。在为期4天的实践行程中,实践团还走访了大豆蓝莓套种种植园区,参观了禁毒教育基地和湿地,赴布拖县觉撒小学开展助学支教志愿服务活动,还走访了当地群众。实践过程中,同学们纷纷表示,自己了解到了当地发展的不易,希望在未来可以再次用实际行动为当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图片由成都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提供)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四川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327203。

(夏婉琳 实习生 张曙蕾)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