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景展望】让产业更兴旺 让农村更美丽

[综合] 时间:2024-04-29 21:39:4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08次

原标题:【图景展望】让产业更兴旺 让农村更美丽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报告摘登】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图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展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让产让农乡村宜居宜业、业更农民富裕富足。兴旺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村更着力支持脱贫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美丽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图景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展望健全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让产让农发展壮大脱贫地区产业,业更发展村集体经济,兴旺以乡村振兴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村更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美丽多渠道促进就业,图景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抓好社会管理,真正让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带动农牧民增收。

特色种植让农民富起来。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我省的底气在哪里?

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42个贫困县、162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实际减贫53.9万人。提前一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各族群众美好生活跨上新台阶。

“农业强”取得新成效,“农村美”开启新篇章,“农民富”走进新时代。过去的五年,是收获的五年,成就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凝结的精神影响深远。这为我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了坚实基础。

“强了 美了 富了”

在西宁市湟中区田家寨镇的龙头山下西河滩,千紫缘农业科技博览园拔地而起,百亩茶田、千亩花海、大棚采摘、游乐滑道、科普基地……成为人们休闲度假、放松娱乐的绝佳之地,也带领特色产业发展,推动了产业升级,增加了群众收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在湟中区土门关乡上阿卡村,一排排安置新房静静地伫立在大湟平公路旁边。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从山大沟深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行路难、就医难、饮水难,到住新房、走新路、谋新业,村民过上了“做梦都没想到的好日子”。

过去的五年,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农民们深深体会着:“农业变得更强了,农村更美了,生活也更富裕了!”

“2020年,全市一产增加值达到57.1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87元,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下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就要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升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实现优质优价,增加农民收入。”西宁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车向贤告诉记者。

成就已书写、辉煌已铸就。开启新的篇章,我们在牢守成果的同时不能掉以轻心。省政协委员、省扶贫开发局局长马丰胜说,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推动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有效衔接,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为实现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走好产业发展的路子”

湟中区共和镇苏尔吉村,曾经是产业发展空白、村民生活艰难的贫困村,在村党支部书记苏生成带领下,通过发展蔬菜种植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大村,“苏尔吉牌”蔬菜远销各地。

像苏尔吉村这样,通过产业发展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村子有很多。产业发展的路子走好了,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就打牢了。

认真阅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后,省人大代表、苏尔吉村党支部书记苏生成说:“乡村振兴战略的美好蓝图催人奋进!我作为来自农村的代表,长期在农村生活和工作,对搞好乡村振兴,我有个建议是要修好路,以方便蔬菜、牛羊等运输和群众出行。回村以后,我一定会把这次会议的精神传达好、落实好,努力把露地蔬菜和乡村旅游产业谋划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加强和改善村庄治理,努力提升全体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政府工作报告中“农牧业再获丰收,增长4.5%”这句话引起了省政协委员、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新源镇党委书记达洛的注意。他表示,青海农村牧区地域广阔,要搞好乡村振兴,就要搞好农牧产业发展,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现有特色优势产业的培育壮大,加大扶持力度,发挥产业带动作用,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加牧民收入。于天峻而言,未来就是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确定合理载畜量,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走股份制合作社之路,实现牧民收入增长。

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时,青海省湟中弘大农副产品购销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连片开发油菜产业,带动农户通过油菜种植、到企业务工、油菜籽贩运等有效措施增加了收入。在省人大代表、湟中弘大农副产品购销有限公司董事长尤良山看来,不管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还是推动乡村振兴,都离不开农业产业发展。在新时期,他希望能够把一些薄弱的产业发展壮大起来,把农村的“产”和企业的“业”结合起来,发挥出最大效益。把原本的扶贫产业基地当成原料基地,做到原料有保障、产品有质量、精品有特色、农民有收益、企业有效益,并利用电子商务让产品走向省外市场,从而走出一条有青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之路,夯实好乡村振兴的产业根基。

“让人居环境更美”

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东崖头村,一排排精致的二层小楼格外引人注目,垃圾桶整齐地摆放在各家庭院门口,村支部书记祁永全告诉记者:“马路可以直接通到家门口,文化广场上的百姓大舞台和健身器材、篮球场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在“十三五”期间,通过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我省农牧民的生活方式更加绿色、农村牧区的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五年来,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及‘百乡千村’示范工程成效明显,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污水处理稳步推进;广大农牧民告别危旧土坯房、住进宽敞明亮砖瓦房……”

对于这些成绩,达洛大大点赞:“牧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在此基础上,下一步还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建设,关注群众生活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全面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工作,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践行绿色发展方式,不断强化绿色生态观的宣传教育,使绿水青山的理念深入人心。”

在车向贤看来,想实现乡村振兴,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实施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工作,不断提升乡村颜值,增添美丽乡村风景。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省广大农牧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了人居环境大变样、开启了幸福新篇章。对此,尤良山表示,在继续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的同时,要考虑已经脱贫的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如何重新找准自己的定位,“现在很多乡村都很美丽,家家‘小别墅’,‘外表’大变化。在带领他们维护好这份美丽‘外表’的同时,也要加强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他们就业,增强他们的自生动力,真正让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让他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记者感言】建设产业强环境优家园美的新乡村

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贫困地区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504元,年均增长36.8%,“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广大农牧民喝上了干净自来水……

过去的五年,我省统筹安排、精准发力、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记者关注农业农村工作多年,亲眼见证了一些村子如何从贫穷破败落后的面貌蝶变成高原美丽乡村;见证了一些产业空白的村子如何发展产业、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也见证了农牧民的日子如何一天天好起来。

有了打下的坚实基础,2021年,站上时代大变革的开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们有底气!更有信心!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历史赋予的使命,也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实现乡村振兴,要建设什么样的乡村呢?在记者看来,这样的乡村必然是产业强、环境优、家园美的。

要实现产业强,就要基于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打下的产业基础,去拓宽产业宽度、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收益,促进农牧业产业提质增效。就如同省政协委员尤良山所建议,把原来的扶贫产业基地发展成为企业原料基地,把原贫困地区的半成品通过企业优势加工成质量有保障的产品,把质量好的产品做成“青字号”特色精品,走出具有青海特色的农牧业产业化之路。

要实现环境优、家园美,则要继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通过政策发力、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共同创造环境优美的新家园。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唤起农牧民群众的内生动力,让他们能够自发地去创造和维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同时一定要解决好污染问题,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

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通过人居环境整治为重要内容的家园环境重塑,将使农牧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使农村牧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必将是乡村振兴最美好的画面!(潘玲)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