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美自贸港 寻找最美护林员”之一:鹦哥岭王阳:入职11年 能辨认500多种植物

[综合] 时间:2024-04-30 02:50:5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57次

原标题:“在最美自贸港 寻找最美护林员”之一:鹦哥岭王阳:入职11年 能辨认500多种植物

新年前夕,最美自贸找最之鹦植物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鹦哥岭分局护林员王阳正在带队清山。港寻哥岭这是美护海南林业系统的惯例,每逢节假日都要这么干,王阳集中打击偷猎盗伐,入职排查森林火险,多种保护雨林安全。最美自贸找最之鹦植物“走几天几夜那种清山,港寻哥岭要在山上过夜。美护”

王阳今年40岁,王阳黎族,入职保亭人,多种自小生长在鹦哥岭大山脚下。最美自贸找最之鹦植物2009年,港寻哥岭他成为公益林护林员,美护工作地点就在鹦哥岭毛阳片区,离家不远处。

“护林员可不是在森林里走走就行,操的心可多了。”王阳说,护林员按小组作业,少则3人,多了5人。巡护小组每月必须保证22天在山上巡护,每个月要有两次较大规模的进山,每次要在山上度过3天2晚,过夜地点需选择在核心区内。巡山护林,防火防猎,监测森林病虫害,还负责调查片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提供森林资源信息。

11年来,王阳一直这么忙过来的。除此之外,他还给自己额外加了更大的工作量。

王阳为夏令营学生们科普海南热带雨林植物知识。受访者供图

一、用鼻子闻也能“认”出植物

那大山,再熟悉不过,从小跟着大人上上下下。山脚下的溪水,是全村人的饮用水,稻田仰仗它来灌溉。当护林员后,每天面对大山、溪流,还有山上参天的雨林植被,没啥新鲜劲儿。可王阳很快发现一个大问题。

“他不知道那些参天大树的名字,面对美丽的花花草草张口结舌,那感觉太难受了,我认为自己很失败。”王阳参加管理局组织的培训班,专门学习动植物,“自己的管护对象要弄懂,有朝一日带科考团队与专家上山时好回答。”

朴素的学习动机,却为王阳提供了十足的马力。他用最笨的办法学习,一支笔一个小本子,边走边记,每天采摘大量标本,及时归档总结。“没经过系统学习,野生动植物基础知识短缺,有科考队进山时,我就争着带队,一路同行能学到很多知识。”没多久,王阳建立起自己的“专家库”,将自己不认识的动植物记录下来,再向老师们一一请教。

工作七八年后,大山里的植物王阳几乎全认了下来,有500多种。单位组织动植物识别大赛,他拿过好多次第一名。

现在,王阳能识别80多种山上的草药,会入药,会治病,“我们黎族人天生热爱草药,用草药治疗骨折,扭伤,流感,很快就能好。”

植物也好,草药也罢,王阳11年来一路采集,采到的植物标本,叶与枝要连在一起,当天必须要整理压好,标明植物信息,分布地信息。持之以恒,王阳认识的植物越来越多,手中积累的标本价值逐年递增,不少被单位博物馆收藏。

鹦哥岭管理局对护林员专业知识测试有一套自己的办法,划一片雨林,随机指定树木植被挂标签,让护林员们去识别。这种考试的难点在于,没有野外工作经验,即使有丰富的书本知识也无法搞定。

王阳(前排右二)与巡护小组队员们在完成一次大规模清山后合影 。受访者供图

这种测试,却是王阳大显身手的时刻。

“野外看到的树叶,哪怕与图鉴里的是同一片,也会因光线的变化而无法识别。”只有对树木相当熟悉才能给出正确答案。现在,王阳已经修炼到不需看树,靠闻就能辨识的段位。

雨林中的树都很高,有的看不到叶子,王阳就练习看树皮,闻树皮。云香科的树种,树皮有一股橘子味;樟科有一股香味。这两科香味较重,我们一闻就知道。

王阳(左二)与巡护小组队员们在河床边休息。受访者供图

二、腰酸腿疼 野外工作的职业病

护林员年累月在野外工作,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首先要保证充足的饮水。但对护林员来说,是小事一桩,容易解决。

“我们直接喝溪水,只有土生土长的人才也这么喝,外人喝了会闹肚子。”远离溪水时,王阳的办法更多,小时候跟大人上山,就知道五味子科的3种藤里有丰富的水,大家会直接砍断取水。雨林中很多竹子里也有水,有经验的护林员只需敲敲竹子,就知道里面含水量情况。

王阳所在的工作小组,管护面积近2万亩,大家通常在行走半天可达的点位搭工棚。工棚用高山蒲葵叶搭建而成,叶面通常有一把伞那么大,层层叠叠搭在一起,当房顶用,就是一个工棚。大家在里面休息时,蒲葵可以垫在身下当睡垫。

热带雨林地形复杂,山高且陡,沟谷很深,高大的林木盘根错节,根茎乱麻般缠绕,护林员行走其中,不时会跌倒摔伤,扭伤是常事。

护林员需要承受的伤痛,有一部分来自恼人的小动物。近年来,王阳带领巡护小组承担越来越多的科研监测任务,这让大家很开心,干劲十足。今年4月,巡护小组参加植物固定样地复查科研项目,要对两个试验样地重新挂牌。大家在台风天里不停地行走,几乎走了一天才到达工作点。工作还没来得及展开,雨越下越大,伴随着狂风。“受了一天的罪啥都没干成,总不能空手走回去吧。”王阳带着大伙躲进帐篷,12个人想法一致,“咬咬牙,坚持完成工作再下山。”大家把衣服领口扎紧,背靠背挤在一起打盹儿。

天亮了,大雨还在下。睁开眼,看到队友头上爬满了蚂蟥,再一摸自己的脑袋,手感凉凉的,扯一把满手蚂蟥,带出满头血。嗜血的蚂蟥晚上会钻进帐篷,爬不进身体就一直向头顶爬。“在雨林中碰到台风,没地方躺,没地方站,人难受得已经顾不上蚂蟥了,只要不是毒蛇就好了。”

那一次上山,大家忍受着狂风肆虐,最终为两块试验样地成功挂牌。长期在野外工作,高温高湿环境下,王阳落下腰腿疼毛病,这是护林员的职业病。

王阳业余时间难得陪着朋友们逛公园,当他发现滴水观音时,习惯性地提醒大家,“这东西别碰,会特别痒。但是被毒虫咬了后,用它一擦就好了。” 首席记者 康景林 摄

三、获得村民支持 是最大的成就感

回想11年护林路,村民对护林员态度的转变最令王阳感慨。

大山深处的村民自古靠山吃山,砍一片林子开出几亩田,种上玉米与山兰稻,这是家庭口粮;砍树、打猎所得,拿出去换钱花。可是,这种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生计却被护林员们严厉叫停,那谁受得了。

“你们搞保护,我们吃什么!”十几年前,村里人对护林员的工作不认同,不配合。2009年入职之初,王阳尝尽了苦头。他被村民们堵门侮骂,家里的橡胶树被砍伤,过激的村民甚至直接动手。

最初几年,王阳与同事们巡山时,净忙着跟盗伐盗猎斗智斗勇了。

偷猎盗伐的村民会留下脚印与刀痕,护林员依刀痕的新鲜度,火堆的温热度,判断着方向与时间,循迹追踪总能发现猎棚,将它们当场毁掉,将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具与垃圾背下山,遇有严重事件,会层层上报。王阳印象深刻的是几年前的两起案件。

2011年,鹦哥岭管理局组织过一次大规模清山,在石头洞里发现两捆灵芝王,品相上乘,每斤售价至少1000元。护林员们分头围堵,蹲守了五六个小时,终于等到盗猎者回来取货,将他们人赃俱获。

2015年,王阳带领巡护小组巡山时,接连两天听到了枪声。“咬死他们的线路,一路追着他们跑,追到他们的工棚,发现烤干了的巨腹松鼠,村民们习惯将它们当年货。”经过几天较量,大家最终找到两名盗猎者,将他们扭送下山。

护林员的工作中有一项就是宣传保护政策。入职头三年,王阳频繁走进社区、学校,宣传保护政策,科普动植物知识。王阳还挨个将管护片区的村庄跑过几遍,苦口婆心地做工作,“野生动物被打得快没了,我小时候,山猪、水鹿、小爪水獭,大灵猫,小灵猫,豹猫,现在没踪影了,得为子孙后代留些东西嘞。”不能指望每次都见效,但宣传的次数多了,效果慢慢就有了。那时候,村民们慢慢觉察到“不能随意上山折腾,被抓住了有麻烦。”

“凡事都在坚持,这几年毁林开荒已绝迹,盗砍盗伐的少了,上山打猎的少了,村民们深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道理。”王阳精心放置在雨林中的红外线摄像机,监测到的动物越来越多,种群数量在扩大,很难监测到的蟒蛇、青鼬也出现了在护林员视野内。

2020年最后一次集中清山会在元旦前一天结束。12月29日中午,王阳与队员们在管护片区的一处山顶用过午餐,开始与记者视频连线通报近况。队员们正在用无患子果皮涂抹鞋面。“无患子味道苦,而且特别滑溜,蚂蟥爬不上来,这样能护住我们的脚与腿。”王阳边说边在大家休息处,撒了一圈草木灰,“这样可以放心休息一会儿,蚂蟥不会进来。”

王阳不仅认识鹦哥岭大山中的热带雨林植物,而且运用已得心应手。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首席记者 康景林(康景林)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