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探索 >没有谁的生活,是为感动别人而存在 正文

没有谁的生活,是为感动别人而存在

[探索] 时间:2024-04-28 21:26:0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183次

  春节假期,感动满目“坚守”新闻。别人

  郑州环卫工王海松,而存家有瘫痪在床83岁老母,感动因需坚守岗位,别人已经9年没回家过年。而存

  广州环卫工郭瑞芝,感动自2008年至今一直在火车站广场工作,别人已经16年没回家过年:“看着回家的而存人,就特别想回家”。感动

  重庆环卫工周广左夫妇,别人自当清洁工的而存那一年起,已经23年没回老家过年。感动

  ……

  也许只有这个时刻,别人这些“坚守者”才能成为新闻的而存主角,才有机会在央视新闻联播的画面上露次脸。此刻,他们被赋予的使命,就是用来感动我们。

  人民日报的评论说,“坚守岗位的人最美”,并且,“我们不仅要向他们致敬,更要向他们学习。”

  当然,人民日报还不忘再提供一个“坚守岗位”的典型。济南铁路局职工李先生——姑且隐去其名吧——自1976年担当第一个除夕值乘以来,就年年在车上过除夕,至今已是38年车上过除夕。当然,与“特别想回家”的坚守者不同的是,他是主动为之。客运段考虑他多年未在家过年,几次要给他调班让他回家过个年,每次都被他拒绝。

  我们确实已被感动,但感动之后呢?等着明年,等已经9年没回家的成了10年,已经16年没回家的成了17年,已经23年没回家的成了24年……再被他们感动一次?

  无论是哪种“坚守”,即便是“特别想回家”的坚守,在目前媒体报道的议题设置上,都是感其之不易,赞其之奉献;却惟独少了一句追问:这难道是无法改变的一切?不错,很多岗位在节日期间,必须有人坚守;但是,这个“坚守”就非得那一个人年年如此不可?

  2012年年底,央媒披露了新一届中央最高领导层的出身经历与家庭。有两张照片尤令我记忆深刻,一张是习近平与母亲手拉手散步,一张是习近平骑自行车带着女儿玩耍,场面温馨。这两张照片,展现了领袖与普通人无异的亲情。

  对亲情的珍视,是人性之最美好的篇章。而春节在中国传统里,是人们最为看重的一个亲情节日,哪怕辗转万里回家,只为那团圆的一刻。

  相关部门、相关官员,在这些十几年、二十几年不能回家过年的人面前应该感到脸红。是你们的漠视,是你们的习以为常,使得这些人失去了最为宝贵的亲情相聚的时刻。你们应该反思,在岗位的设置上,在人员的调配上,还存在哪些不够人性化的弊端。

  而对主动坚守38年的李先生,我很难涌起敬佩之情。你也有眼巴巴盼归的家人,为何非得让他们舍弃这份团圆之情?你怎忍心让瘫痪在床的老母年年除夕失望?你说你现在的心愿是创造40年在火车上过年的纪录,为自己的列车员生涯画一个圆满的句号。这真是一个残忍的心愿。你那90高龄瘫痪在床的老母,她真能等到你完成心愿吗?你的纪录还是停在38年吧,希望你下一个除夕之夜能陪在老人身边,哪怕是静默无言、对视而笑。

  这些年,我们一边痛斥亲情淡漠,嚷嚷要立法规范,并很快修改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让“常回家看看”成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一方面,却在讴歌23年、38年不能回家过年;这真是一种滑稽的割裂。

  那些不得已的“坚守”,是为了糊口,是生计,那不是生活,更不是美好的生活。没有谁的生活,只是为了感动别人而存在。9年、16年、23年,这些不能回家过年的人,对他们,最该做的,不是把其推上道德的高地,而是一张回家的车票。

  有爱,有对家人的爱,这才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推崇的价值观。不要把不正常当作正常,好好呵护亲情,不要抹煞那些美好的东西。(文/朱启禧)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