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强科技教育基础 提升郑州国际竞争力——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

[知识] 时间:2024-05-07 04:22:1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57次

原标题:补强科技教育基础 提升郑州国际竞争力——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

郑新立

□河南日报记者 刘玉梅

11月1日,补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科技在“十四五”时期,教育基础竞争经济交流郑州要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提升充分发挥引擎作用,郑州中国中心郑新带动中原经济区建设、国际国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战略有效落地,力访立补上科技教育短板至关重要。副理他指出,事长“最重要的补强是,创办一两所高水平、科技创新型大学,教育基础竞争经济交流引领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提升若干前沿学科,培养出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郑州中国中心郑新成为推动郑州和中原地区技术进步、国际国际产业升级的带动力量。”

他进一步分析,郑州乃至河南省缺少高水平创新型大学,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巨大的。一是严重制约了全省产业结构由劳动、资源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型升级。改革开放初期,河南的四大支柱产业是农业、煤炭、有色金属、机械加工,经过40多年的改革发展,河南的四大支柱产业是食品、能源、有色金属和机械加工,产业结构上除了农业优势转变为食品工业优势外,高新技术产业没有发展起来。上世纪80年代,有一批军工企业搬迁到河南,这是河南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次很好的机遇,但是,由于地方缺乏相应技术人才等原因,这些军工高技术企业对本地民用工业的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带动作用。包括富士康的进入,由于当地技术基础薄弱,其扩散带动作用也没有发挥出来。二是由于缺乏高水平的理工科大学,造成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一个上亿人口的大省,每年申请技术专利数量较少,申请国际专利的数量更少,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粗放型数量型增长模式。三是由于缺少高水平的大学,减少了河南青少年享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2020年,河南参加高考的人数为115.8万人,占全国的10.81%,由于招生名额的限制,一本录取率仅为8.37%。升入重点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又很少回到河南工作,进一步造成河南技术人才的短缺。

他告诉记者,郑州创办高水平、创新型大学再次面临一个好的机遇。明年是钱学森诞辰100周年,一批科学家建议成立钱学森大学,在当前发展最快的前沿学科培养创新型人才特别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有几名院士和教授提议把钱学森大学办在郑州,采取民办公助的办学方式。再有,广东省有几个郑氏企业家,愿意来到祖地投资,利用在广东清远市创办大学城的成功经验,出资在古郑国都城郑州荥阳市万山湖周围的荒山坡上,为钱学森大学等兴建一座大学城。他特别强调,“郑州市和河南省应抓住机遇,积极争取,热情欢迎,坚持不懈,努力把这件关系河南一亿人民的事办成。”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