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风气好起来——玛沁“十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故事④

[探索] 时间:2024-05-08 07:24:3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7次

原标题:村里的十化风气好起来——玛沁“十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故事④

出发前,精神文化组的村里村振几个成员还在紧张地讨论着。摄影:咸文静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幸福都是气好起玛沁党奋斗出来的。大家一样有手有脚,建引为啥总想着靠国家?”

脱贫摘帽后,领乡看到有些村民还有“等靠要”的故事思想,其中有一个村民之前干部上门做工作,十化但他还是村里村振好吃懒做。东云智巴和他的气好起玛沁党组员将这个故事编排成了小品《脱贫不能靠政府》,演给大家看。建引

一头卷发的领乡东云智巴今年29岁,是故事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大武乡格多村一名共产党员,精神文化组的十化组长。“组长”这个头衔,村里村振得从前年说起。气好起玛沁党2019年,玛沁县以“十化”党建为引领,在全县35个行政村成立生产发展、环境保护、精神文化等11个专项工作组,动员干部、党员、群众根据自身特长和意愿加入其中。多才多艺的东云智巴,因为刚刚组织文艺活动在村里一炮而红,加之有大专文凭,有知识、有文化,是村里的文化人,便担任了精神文化组组长。

除了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外,精神文化组还肩负着一项重要使命,那就是宣传党的政策,让群众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

“新官”上任,东云智巴组织成员走帐串户、宣讲政策。情况跟他想象的一样,本就只有100多户600多人的小村子,村民彼此之间熟悉,无论到哪一户,大家都很欢迎;情况跟他想象的又有些不同,照本宣科地读文件、念政策,大家并不感兴趣。

眼瞅着其他组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东云智巴和成员有些着急了,基层宣传这事儿,到底该怎么干?

思前想后,东云智巴觉得应该从方式方法入手。

经过几次观察,东云智巴发现成员闹日是团队里的人气王。每次宣讲活动结束,总有村民提议让他来段弹唱表演。

“或许我们可以把宣讲的内容‘翻译’成村民听得懂的大白话,再以弹唱的形式唱给大家听。”闹日弹唱表演的细节让东云智巴有了灵感。果然,新颖的宣讲方式易为村民接受。几次宣讲下来,村民愿意听的人多了,看手机的人少了。用小组成员旦却多杰的话来说,“只要一开讲,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大家都有个听讲的样子。”

村民的态度转变给小组成员打了一针强心剂,为了让宣讲更吸引人,他们开始尝试更多形式,于是有了小品《脱贫不能靠政府》。

小品推出后,在村里引起不小的轰动,听着大家的议论,小品中的“主人公”坐不住了。就在此时,东云智巴找上门来请他吃饭,俩人边吃边聊。一顿饭下来,不仅化解了小品造成的尴尬,还改变了他过去的想法。如今,靠着牛羊养殖和饲草种植,生活比以前富裕了不少。

就这样,摸着石头过河,东云智巴意识到,生活就是他们最好的老师。

“《好好学习》这个小品,是根据村里一些孩子不想上学的情况编排的。内容很简单,两个家长谈论自己的孩子,一个考上了大学走出了草原,另外一个外出打工,却因为没有文化四处碰壁,就连去医院看病也因为语言不通难以交流。”

“开会有人不愿意来,跟内容很有关系,听不懂自然不想听。以前我也不懂,为了当好这个组长,我学习了很多,懂得越多越有兴趣。”在东云智巴看来,精神文化组这40多个人的目标就是让牧民懂得更多,他们就是一座桥梁。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今年25岁的肉多原本并不是小组的成员。现在,每次活动他都主动帮忙搬东西、调试音响设备,他说:“我觉得跟他们一起做事学会了很多。”

“说实话,以前搞活动,组织村民参加不容易,现在积极性可高了!”在大武乡组织委员银强吉眼中,这种转变跟精神文化组的努力密不可分,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鲜活的事例,围绕产业发展、教育、卫生、扶贫等方面,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送到了牧户,也送到了牧民的心坎里。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短短两年时间,在精神文化组的影响下,格多村文化活动丰富了,风气更好了,村民变感恩为行动,家家户户悬挂领袖像、挂国旗,知党恩、感党恩、跟党走,“国旗是最好的‘护身符’、共产党是最稳的靠山”已经成为群众的共识!(咸文静 殷之皓 刘程锦)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