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休闲 >努力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正文

努力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休闲] 时间:2024-04-28 22:34:2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37次

  /姜海龙李盼盼/

  党的努力十九大提出,人与自然是构建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人自然生顺应自然、命共保护自然。同体党的努力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绿色发展,构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自然生今年4月22日,命共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发表主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同体重要讲话,为环境治理提供理论指导。努力

  当前,构建全球环境治理面临着巨大挑战,人自然生气候变化、命共环境污染、同体资源短缺、生态危机等问题已经严重危害到了人们的生活。2020年以来的澳洲大火、菲律宾阿尔火山喷发、南极冰川融化等灾难就已让人类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努力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这一理念具有重要价值。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主要内容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这一理念是在继承“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对以“两个和解”重要命题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加以吸收发展而形成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辩证统一、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这一理念立意深远、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人与自然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关系。马克思指出:“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从人与自然的整体性中才能把握人与自然关系蕴含的真正价值。人类只有在遵循自然规律条件下进行社会实践,才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牺牲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已经造成了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造成了严重生态环境欠账,反而会制约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追求绿水青山是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提供生态物质基础。

  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生态环境是一个具有整体性能的自然系统。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大自然中的多种生命要素相互依存、命脉相连,促进自然界不断循环运作,使自然界本身就成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环境治理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将各要素割裂开来进行,要有共同体的思想才能实现永续发展。

  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解。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和解”观认为,自然是一个整体的客观存在,人与自然在其中是对象性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要重建人与自然的积极对象性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人类要尊重自然规律,不能将自然界视为异己的存在。面对资源日趋稀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解,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构建路径

  在今年气候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大势与人类发展前途的高度,以“六个坚持”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擘画了美好蓝图。我们应从现实出发,结合实际情况,积极行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追求。人民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对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要尊重人拥有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益,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为了满足人的合理需求。另一方面,不能将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立,保护环境要依靠人民。人作为实践的行为主体,需要主动去修复自然界的创伤,建设优良的生态环境系统。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要树立坚定的生态文化信仰,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推动绿色发展,科学调整人对自然资源的占用方式。工业文明时代经济的迅速发展是牺牲生态环境换来的一时增长,这种发展模式要坚决摒弃。不拿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要科学调整人对自然资源的占用方式,一方面需要改变以往开发资源的模式,向可再生资源循环型转变,积极发展生态生产力,遵循生态经济规律,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另一方面要减少自然资源的浪费,从以往的过度消费向适度消费转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运用绿色技术创新驱动,为绿色生产方式和发展方式提供科技支撑,发展生态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

  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建设生态保护与治理体制机制。坚持区域环境治理的一体化实践,完善环境治理体制机制一体化建设。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保护体系,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生态环境的治理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公众个人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协同发力。环境保护的监管需要组织领导与统筹规划,建立责任清单制度,明确追责机制。

  坚持团结合作,协同打造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世界各国要坚持多边主义,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的目标和原则,努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面对全球性生态危机,没有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够置身事外。世界各国需要携手合作,不能相互指责。面对各种环境挑战,发达国家要承担起责任,照顾、关切有特殊困难的发展中国家,同时要肯定发展中国家在解决问题时作出的贡献。任何国家都要做出负责任的行动,协同打造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姜海龙,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李盼盼,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