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余件实物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 13幅美术名作再现革命风雨征程

[休闲] 时间:2024-04-29 22:15:0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55次

  国博“屹立东方——馆藏经典美术作品展”昨天拉开大幕,余件雨征珍贵文物和美术作品一齐亮相。实物术名本报记者 李继辉摄

  本报讯(记者 刘冕)国家博物馆年度重磅展览“屹立东方——馆藏经典美术作品展”昨天开展,见证包括开国大典升起的新中现革五星红旗以及使用过的话筒、油画《开国大典》、成立程开国大典的幅美珍贵影音资料在内,13幅经典美术作品和20余件(套)具有重要历史代表性的作再文物文献悉数亮相。

  国博宽敞的命风中央大厅内,没有繁复的余件雨征灯光设计,也没有花哨的实物术名互动体验,国旗、见证国徽、新中现革中央人民政府木牌等重要文物在展厅中央一线排开。成立程后方高约7米、幅美宽约9.4米的作再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着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珍贵影像资料,带领观众穿越70载,置身于开国大典的盛况之中。

  30余件展品不仅件件都是重磅,而且平日鲜少露面。“开国大典升起的五星红旗平常很少展出,更难得的是这次我们将它铺平展出,让观众可以看到全貌。”策展人说,13幅经典美术作品中,石鲁的《转战陕北》、董希文的《百万雄师下江南》和《开国大典》等名作平日也很少亮相。这一幅幅定格的历史高光时刻,让观众沉浸在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之中,回望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了解中国革命从星火燎原到开国大典的艰难曲折和苦难辉煌。

  一盏灯笼、一张唱片、一支话筒,貌不惊人的展品也都大有来头。灯笼是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国歌唱片和话筒也都是当时使用的。策展人说,开国大典上使用的礼炮、国旗,中央人民政府木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印章、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并使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都在展出之列。

  件件精品,展出时却没有“独领风骚”,而是相互配合,分成5组,分别从“开国大典”“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央人民政府的组建、成立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外交情况”“社会各界对新中国强有力的舆论支持”等方面,引导观众缅怀革命先辈,回望革命征程,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展览将持续展出3个月。为了保证参观质量,国博中央一号大厅将根据现场情况实时采取限流措施。

  展品故事

  《开国大典》原版亮相

  展出的精品中,包括董希文创作的《开国大典》。其实,国博收藏了两幅《开国大典》,这次展出的是原版。

  1951年初,中国革命博物馆(国博前身)遵照中宣部、文化部的指示,开始筹备建党30周年绘画展览,由蔡若虹、江丰、王朝闻负责组织北京、华东的几十位知名画家共同创作。这次共创作了近百件作品,可是没有反映共和国成立的作品。1952年,博物馆决定委托中央美术学院组织完成油画《开国大典》,此项重任落到37岁的董希文身上。1953年,《人民日报》在头版重要位置发表了油画《开国大典》,其后,人民美术出版社将《开国大典》印成年画在全国发行。毛泽东在看到《开国大典》时说,我们的画,拿到国际间去,别人是比不过我们的,因为我们有独特的民族形式。

  《开国大典》第一次修改是在1954年2月,当时中共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决议》,董希文受命去掉了画中第一排最右边的原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高岗。“文革”中,因为刘少奇被打倒,身患癌症的董希文在1972年受命又将画中的刘少奇改为董必武。

  1972年,在董希文的指导下,靳尚谊、赵域复制了《开国大典》。1979年,为了纠正“文革”中的“左”的错误,本着实事求是、还历史本来面目的原则,中国革命博物馆征得上级同意,决定将《开国大典》恢复原貌。根据家属的意见,为保留原稿,委托靳尚谊在复制品上进行修改。后来,靳尚谊因故未能修改,而推荐闫振铎、叶武林完成修改工作,在复制品上恢复了原稿中的刘少奇和高岗。此后,在所有重大展出中的《开国大典》均是这件复制品。画面中第一排领导人左起: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而《开国大典》原版很少露脸。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