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王兴东:用话剧讲述国旗设计者曾联松的故事

[热点] 时间:2024-05-02 08:30:5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88次

大家都以为国旗是编剧毛主席设计的,其实不尽然……电影《建国大业》《离开雷锋的王兴日子》编剧王兴东,日前创作的东用的故话剧《曾联松与国旗》在上戏实验剧场上演,国旗,话剧是讲述上海的一位公民、普通人曾联松设计的国旗!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设计事他谈及了为上海创作这部话剧的联松来龙去脉——你给我说说来龙去脉,正是编剧1999年逝世的曾联松的口头禅。

从国博展上获线索

1998年,王兴王兴东在北京的东用的故国家博物馆参观一个名为《国旗在我心中》的展览,听到一句解说词:国旗是话剧曾联松设计的。他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讲述耳朵:大家都以为是毛主席在综合了大家的想法之后定下的,就算不是国旗毛主席设计的也是集体创作的。于是设计事,他拉着国旗班的第六任班长追问:国旗到底是谁设计的?对方答:曾联松。我见过,就住在上海山阴路。

王兴东为了确认这个事实,买了机票来到上海山阴路,果然找到了住在这里的曾联松的二儿子。曾联松因为轻度脑血栓已经住院。他的身份不过是日用品公司的副总经理——当时的日用品公司,就是卖卖热水瓶、扫帚、拖把的地方。当王兴东找到他,对他说准备以此为题材搞创作时。他问:你想拍电影?那你跟我说说来龙去脉。

因爱国激情而创作

出生于浙江瑞安的曾联松,1938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事隐蔽战线的活动,由于搭档不幸在战争中牺牲,失去了联系人,因而他有一段脱党的历史被写入了档案。王兴东说,从创作角度而言,主人公有心理包袱就是最大的人性动力,曾联松在1986年68岁时重新入党,总算是归了根。而设计国旗,也是他表达对党的忠诚和信念的实际行动。

在话剧《曾联松与国旗》中,1949年夏天,曾联松在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工作期间,遇到了外国商船靠岸,与中方交接时不知道挂什么旗帜的问题。当时,上海已经解放,英商船只靠岸时挂英国国旗,但中方没有国旗可挂,只能以八一军旗替代……曾联松又从报纸上了解到正在征集国旗设计方案。我不是艺术家,也不是从事美术设计的,当时之所以不自量力,也不计工拙,想到去设计国旗图案,实在是一种欢呼新中国诞生的喜悦,一种热切爱国的激情使然。多年后,曾联松回忆道。他的这段话也被印在节目册上。当时,家人并不知道他躲在阁楼里忙啥:我们只知道第二天早晨起来,妈妈就会去扫掉很多地上的蜡光纸……

要体现人民大团结

多年前,我站在联合国大厦前,看到将近200面国旗,其中大部分是国王、总统或者艺术家设计、指定的,唯有中国国旗,是由公民设计且是民主投票选出的。王兴东说。

1999年,王兴东创作了电影《共和国之旗》。此前,他还拜访了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雷洁琼。当时她90多岁了,向王兴东回忆了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期间大家投票选出国旗的过程。当时有2292个候选作品,其中200个已经做成了旗帜。现在的五星红旗,当初在进入最终讨论的38个候选名单里,才排名第32。排在候选第一名的是郭沫若设计的,红旗左上角依然是一颗红色五角星,但中间有一条黄色的横线,象征黄河。但是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这道黄线似乎把旗帜分为上下两截,不够统一。于是,国旗的设计又重新被拿出来讨论。毛主席确定的是主旨——必须体现革命人民大团结;周恩来确定颜色一定是红;具体什么红则由徐悲鸿来定。最终确定的是‘国旗红’,这个红在YMCK(色带)里都有精准的数字。大家反复研究,觉得曾联松的设计,最能体现革命人民大团结,所以开了两天的会后,最终确定是这款。

在上海舞台展国旗

当年,曾联松看到解放日报刊登的国旗设计揭晓的新闻时,并不完全确定就是自己设计的那一面。因为他的原始图里,大的五角星里有镰刀锤头——亦即党旗上的镰刀锤头的样式,而且颜色也不太一样。为此,他还特地自己买了火车票,跑了一趟北京:他也是要搞清楚这个来龙去脉。但接待他的人很客气地让他回家等消息。回家后,他收到了参加十一国庆观礼的相关证件。直到195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达通知,通知曾联松你所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业已采用。与此同时,还附上了奖励人民币500万元(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500元)。这笔奖励,曾联松给妻子买了一个欧米伽手表,余下的钱买了五袋面粉。

我做了40多年编剧,大部分是电影——电影本子一直被篡改,拍电影时女三号都能把女一号气走,但这次我在上戏排话剧,导演董健十分尊重我的剧本。王兴东说,我觉得国旗,就应该在上海的舞台上竖起来!国家强大,风展国旗如画!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