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丨琼籍南侨机工英烈后代陈钟儒:硝烟远去 浩气犹在

[综合] 时间:2024-05-02 08:24:3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84次

原标题:海南周刊丨琼籍南侨机工英烈后代陈钟儒:硝烟远去 浩气犹在

文\海南日报记者 刘晓惠

人到晚年,海南浩气河流入海,周刊钟儒或归于平静,丨琼工英或安于淡然。籍南而今年70余岁的侨机陈钟儒的生命之河却依然澎湃。他的烈后人生轨迹展示了南侨机工革命英烈后代如何终其一生,做南侨机工精神的代陈传播者、弘扬者、硝烟实践者,远去犹纯粹而炽热,海南浩气坚定而执着。周刊钟儒

陈钟儒的丨琼工英父亲是琼侨机工陈宋儒。当年为了抗日救国,籍南他瞒着相依为命的侨机兄嫂,改名应征,烈后奔赴硝烟弥漫的战场。抗战胜利后,回到海南。陈钟儒说,“父亲这辈子没有留下什么物质遗产,但是他留给我的精神遗产却是巨大的,他爱国救国、不畏艰险的南侨机工精神,影响了我的一生。”

陈钟儒展示父亲从马来西亚穿回国的旧西装。

身居陋室

视弘扬南侨机工精神为己任

11月7日,海南日报记者到海口市骑楼老街少史巷拜访陈钟儒时,按照约定的地址前往,两次路过其家门口都没认出来。因为这栋矗立在“少史巷”牌坊后的小楼,和周围的店面、商铺比起来,实在是有些“不起眼”。

但如果你细心观察,会发现这栋小楼的二楼阳台上挂着一块牌匾,银光闪闪、红布点缀,上面写着“海南省南侨机工历史研究会”。

陈钟儒作为海南省南侨机工历史研究会会长,这里既是他的办公室,也是他的家。这个18平方米的小房子,住过陈家三代人。就在这样小的房间里,摆放床、衣柜、书桌等家具后,已显得十分局促,陈钟儒还专门拿出一半空间,作为海南省南侨机工历史研究会的办公室。

陈钟儒在整理南侨机工历史图片。

为了拿到更多南侨机工的史料,他前往云南昆明、福建厦门等地,联系当地与南侨机工关联的政府部门、学会等单位;为了挖掘更多南侨机工,尤其是海南籍南侨机工的故事,他多方打听南侨机工后代的下落,邀请他们执笔写下关于父辈的回忆……

2014年,由陈钟儒、林明江、邢福孝、杨全师等人共同编制的海南南侨机工纪念文集《喋血滇缅》出版。陈钟儒说,“作为南侨机工后代,我对父辈们也算有交待了。”

陈钟儒的脑海里时常浮现父亲与战友们“宁为中国鬼,不做日本奴”的壮烈话语,和爱国救国、奋不顾身的感人故事。想起父亲的过往,这位70多岁的老人潸然泪下,几度哽咽,“父亲的一生虽然很苦,但是他的爱国之志和忘我工作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尤其是在逆境和患难之中,父亲也一直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我对父亲、对南侨机工群体肃然起敬。”

寻踪南洋

了却父亲遗憾

2012年8月,云南省侨联机工暨眷属联谊会组织“亲情中华,寻踪南洋”访问团,特邀请陈钟儒赴马来西亚参加寻亲活动。在当地侨团的精心安排下,他们在马来西亚寻找父辈的足迹。

陈钟儒的父亲陈宋儒9岁就随着乡亲离开家乡海南万宁,来到马来西亚与胞兄相依度日。其长兄陈光秀在马来西亚麻坡北莪埠十九支经营“秀记”咖啡店,陈宋儒就在这里长大。

来到马来西亚后,陈钟儒惦念着“秀记”咖啡店。光景已过近百年,不知道这家店还在不在?

8月14日,陈钟儒抵达父亲当年居住的麻坡。他向众人提起了“秀记”咖啡店,一位热心的侨胞大姐立即帮他联系了当地的海南老乡。果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几经打听很快就联系上了还在经营着的“秀记”咖啡店。一通电话后,陈钟儒确定了对方的身份,正是他伯父的女儿、他的堂妹陈亚英。

陈宋儒在云南参加华侨技术回国服务团时配置的西装毛刷。

陈钟儒的父亲陈宋儒与母亲王爱琼合影。

电话里的陈亚英也十分激动,双方见面心切,在侨胞的陪同下,陈钟儒立马启程奔赴“秀记”。经过1个多小时的路程奔波终于赶到北莪埠,陈钟儒下车抬头一望,“秀记”二字映入眼帘,他欣喜若狂地说:“总算找到父亲当年生活工作过的家了!”

陈亚英热情接待了陈钟儒一行,还冲上了热气腾腾的咖啡让大家边聊边饮。“父亲当年就是从这里返国的,但是这一别,父亲就一辈子再也没回过这个家,再也没见过哥哥和嫂子。”陈钟儒的眼眶湿润了。

陈亚英告诉他,抗战胜利后,她的父母很想念归国当机工的弟弟,日夜念叨着、盼望着弟弟能早点回来,期待兄弟重聚,共享天伦之乐。但等了一年又一年,弟弟音讯全无,最后他们带着遗憾走了。

陈钟儒把父亲回国参战的历程以及回到家乡海南生活的点点滴滴与陈亚英分享,她为有这样一位舍身救国的叔父感到骄傲,也为叔父苦难的一生感到惋惜。

在这次行程中,陈钟儒还见到了堂姐陈玉莲。他与堂姐从未谋面,只看过彼此的照片,当他找到堂姐家时,堂姐一眼就认出,“没错,就是他!”陈钟儒心里有说不出来的兴奋,千里认亲,异地认亲,“我终于了却了父亲的遗憾!”

重走滇缅路

永做南侨机工精神的弘扬者

父亲走的时候,没有给陈钟儒留下什么,除了一套80多年前从马来西亚回国时穿的旧西装,还有一把在云南参加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时配置的西装毛刷。陈钟儒和妻子小心翼翼收藏着两件遗物,这些都是父亲作为南侨机工的见证。虽然对于外人来说不值钱,但其寄托的精神对他而言重千斤。

2016年,陈钟儒和妻子陈英到云南参加了南侨机工后代“重走滇缅路”的活动,这一趟行程,让他对当年父辈们铁骨铮铮闯险路、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

陈钟儒赴马来西亚参加寻亲活动,与亲人合影。本稿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我们一行共30多人,由于路途险峻,大巴车无法进入,只能换乘10辆出租车。”陈钟儒说,车辆行驶在滇缅公路上,他紧盯着前方,想数数前面有多少辆车,“但是路途太过弯曲,始终只能看到前面的一辆车,其他车总是在转弯中被山体挡住,滇缅公路的弯曲狭窄程度可想而知。如今的滇缅公路已不完全是当年的模样,行车其间,我更加能感受到当年南侨机工是如何惨烈与悲壮。”

10月30日清晨,陈钟儒收到一条朋友转发来的新闻——《最后一位南侨机工在重庆逝世 享年95岁》。他叹了一口气,“从此世间再无南侨机工。”随后,他很快整理好情绪,眼神一如往常般坚毅,和朋友分享道“但南侨机工的精神将永放光芒!”

在陈钟儒的家门口,常年贴着这样一副他亲手写的对联,上联是“爱国方成大丈夫”,下联是“舍命才算真豪杰”,横批“赤子功勋”。“南侨机工的故事不能忘,南侨机工的精神不能丢,我将永做南侨机工精神的弘扬者!”陈钟儒说。(刘晓惠)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