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长教育绽放教师生命的精彩 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中心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侧记

[探索] 时间:2024-04-30 04:05:3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95次

原标题:让生长教育绽放教师生命的让生精彩 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中心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侧记

通州区马驹桥,京南重镇。长教侧记以其悠久的育绽历史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享誉京城。放教在这片物华天宝、师生市通人杰地灵的命的马驹热土上,马驹桥镇中心小学的精彩教师建设教师们实施“生命教育”,彰显生命价值,北京辛勤培育祖国的州区中心花朵。

马驹桥镇中心小学始建于1928年,桥镇目前拥有5个校区,小学150个教学班,队伍5245名学生,让生361名教师。长教侧记近年来,育绽学校立足学生发展,以近百年办学的文化底蕴为依托,在杜威教育生长论的基础上,确定了“生长教育”特色办学理念,并以此为引领,打造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为全面深化“生长教育”办学理念,建设“生长教育”特色学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明确方向,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生长教育,即尊重生命、遵循生长规律,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学习者(教师及学生)在适宜的教育生态环境下,不断展示、发展个性与能力,不断实现生命潜质的积极变化,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生长。概要地说,实施“生长教育”的目的,就是顺应学生生命成长规律,唤醒学生的生命自觉,向着未来健康生长。

没有教师的生命成长,就永远没有学生的生命成长。马驹桥镇中心小学立足教师生命成长,全面深入地真正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遵循教师成长规律,注重教师自主发展,确定了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学校以“基于专业发展需求的校本研修策略研究”课题为抓手,为教师自主发展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开辟空间。

不同的教师,在教学基本功、教学技能、教学个性、专业发展需求等方面存在着客观差异。即使是同一位教师,在不同的成长时期,其教学技能、教学风格、发展需求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马驹桥镇中心小学把找准教师专业起点,依据综合素质对教师进行合理分层,组建研修水平和研修方向各有不同的研修团队,作为实施分层校本研修的前提和关键,让每个教师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发展位置。

为此,学校以问卷、访谈形式对全体教师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将教学技能、发展需求接近的教师组成研修团队,遵循分层培养、分类推进的模式,针对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需求制定成长规划,逐步引领教师走向专业化。每位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好个人规划与设计,做到个人专业与学校特色发展同向而行,相互促进。

实践中,马驹桥镇中心小学针对教师发展需求,采取个性化“闭环师培”模式,逐步引领教师走向专业化。结合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教师成长三个工程:伯乐教师工程,通过新教师岗位培训、师徒结对、教学干部负责、过关课评优等形式,促进新教师做到一年入门,两年达标,三年合格,四年优秀,五年成名;伯乐导师工程,通过外出培训、专家引领、基本功竞赛、生长杯评优等途径促进青年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儿童健康生长的引路人;伯乐名师工程,通过课题研究、示范引领、教学开放日、名师工作室等形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实践证明,学校确定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方向完全正确。

制度保障,为教师专业发展保驾护航

制度是根本,是保障,是一切工作开展的依据。

马驹桥镇中心小学认为,有效的教师发展应该是自主的和能动的。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源。因此,学校采取各种举措,有效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让教师们把提升自身素质当作一种自我需要,从而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使教师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走向不断自我提高、自主发展的理想境界。

在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和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学校把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办学思想、质量观、人才观等思想观念用制度的形式规定下来,不用个人的好恶来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保持一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以促进教师工作方向和目标的确立,促进学校管理者真正实施有效管理。学校重新修订了教学管理制度、生长课堂评价标准、骨干教师评选方案、优秀班主任评选方案、激励奖励制度等一系列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常规管理制度,让教师们在日常的工作和职业发展上有章可循,为教师专业发展保驾护航。

科研助力,让教师专业发展驶上快车道

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源泉活水,教育科研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学校面貌就会焕然一新。马驹桥镇中心小学以“农村小学生长教育实践研究”为总课题,各学校、教研组、任课教师结合学科教学实际确定子课题,开展生长教育实践研究。每个子课题既有相对独立的研究内容与目标,又是总课题的一个分支,进而形成了课题网络,有效提升了教师群体的教育科研能力。

在积极参与市、区各级教研活动的同时,马驹桥镇中心小学还有计划地邀请市、区教研专家到校指导教师发展。为促进学习培训成果的内化提升,学校专门开设了“骐骥讲堂”,依照“一备、二讲、三评、四改、五议、六雕、七反思”模式进行系列指导。

做好教育科研,仅靠学校自己“闭门造车”是不够的,还需要善借外力。

为促进教师队伍建设,马驹桥镇中心小学坚持目光向外——走出去、开视野、展风采、明目标;目光向内——引进来、挖潜力、重内涵、促提升。几年来,学校先后与北京、江苏等地多所学校以及通州区学校发展共同体,结成友好发展联盟,定期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曙光小学的自觉理念下的课堂学习策略研究,奋斗小学的问题引领全学科课题研究,永兴小学的家校协作办学经验,天生港小学的生长教育实践,运河小学的“五育并举”课程体系等,均成为了马驹桥镇中心小学“生长教育”办学理念的有益补充。截至现在,“聚焦课改,提质增效”京苏两地教学研讨活动已经举办了五届,系列化研讨活动促进了南北教学理念、课程体系、课堂文化的深度融合。年轻教师在学习、交流、思考与碰撞中改变自己、提升水平,逐步成长为教学改革的骨干力量。

以干为要,在“生长课堂”的淬炼中成长

蓝图绘就、目标明确、路径清晰,需要的就是实干。“干”就要干得正确、干得实在、干得有力、干得有效。

课堂是师生共同生命成长的地方。对学生而言,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学生的实际获得,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师而言,课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是体现教师最大价值和最高尊严的“道场”。教师唯有扎根课堂,潜心课堂教学,才能在课堂教学的淬炼中成长。

马驹桥镇中心小学将“生命成长”作为追求,倾力打造“生长课堂”,构建了“自主预学、双案导学、拓展延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数学学科通过实践性、综合性、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任务驱动,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语文学科识字教学通过“溯源识字”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阅读教学体现关联整合,依托教材,打造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的立体阅读模式,拓展阅读空间;古诗文教学遵循“自主探究、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拓展延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深切体会古诗词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的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再创作,从而获取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切实保障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坚持依课标、持教材、重学情、可检测的原则,确定了“教学评”三位一体的教学标准。首先,注重课堂前测,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基础上,有效预设课堂学习。其次,站在学生视角设计学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发现者、探索者,教师则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最后,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及时反馈以及课后随机性诊断,根据学生实际获得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中,教师们用“生长”来指引课堂、检验课堂,基于学生的生长需要,通过活动化、情境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将知识、经验、技能、情感等根植于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去主动获取知识、开拓思维、培养技能,切实做到以人育人,教学相长。

立德树人,让教育理想薪火相传

历经多年精心打造,马驹桥镇中心小学培养了一支由市、区、校三级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初步建构起了金字塔式教研模式,形成了本校的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三级人才梯队,为全面深化“生长教育”办学理念,建设“生长教育”特色学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教师们在北京市“京教杯”,通州区“春华杯”“秋实杯”“启慧杯”等课堂教学大赛中连续获奖。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马驹桥镇中心小学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他们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作出新贡献。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教师们心怀梦想,致力于让教育理想薪火相传。他们秉持对教育的理解,用爱与奉献,描摹出了一幅生动的教师群像。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