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百科 >乡村治理“紫南典范”从何而来 正文

乡村治理“紫南典范”从何而来

[百科] 时间:2024-04-29 13:10:3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82次

图片1.png

紫南村鸟瞰图(供图/紫南村村委会)

中国小康网讯 记者袁帅 从远近闻名的紫南典范脏乱村、落后村、乡村上访村,治理发展到如今“住在紫南村,从何比城市还要舒服”,紫南典范紫南村的乡村变化可谓天翻地覆。村里全长1.5公里的治理紫南村文化长廊建成后还将计划申请“世界最长岩板壁画”吉尼斯世界纪录,这是从何以往村民们连想都不敢想的。而这些巨变离不开在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紫南村党委书记、紫南典范村委会主任潘柱升带领下村委会的乡村不懈努力。

图片6.png

紫南充美村湖心公园(供图/紫南村村委会)

抓好党建是治理村党委书记慎终如始的第一天职

为了打消村民的质疑、怀疑和不信任,从何当年刚上任村党委书记的紫南典范潘柱升就召开村民大会,做出了“四不承诺”:我在村里任职期间,乡村不在村里租一分土地,治理不在村里办一个企业,不在村里拿一分工资,不在村委会安排一个亲属。

仅有这样的承诺还不够,还要加强村“两委”与村民的沟通。一方面村“两委”应当及时了解村民群众想什么,期待什么;另一方面,要把村“两委”的想法和声音传达到群众当中去。这就急需要一个传播媒介。2008年,紫南村创办了佛山市第一份村级报纸《紫南之窗》,2015年改名为《紫南报》。十多年来,这张报纸免费发到全村家家户户和辖区企业,集体收支、计划安排、劳资薪酬、人事调整等等全部村务,都在这张村报上公开刊发。而村民的意见、看法和要求,也都见诸报端。报纸由村民自编自办,到现在已经出了124期。这份报纸,不仅成为宣传党的政策主张、真诚反映村民心声、实施党务公开和村务公开的重要阵地,还成为记载紫南村历史变迁的重要载体。如今,紫南村的宣传沟通渠道更加多样化、专业化,不仅有《紫南报》,还有村务“一门通”、“仁善紫南”公众号、紫南乡村大喇叭等,还设立了文宣办,建立了一支专业队伍,把村里的自办媒体搞得有声有色。

潘柱升表示,当村党委书记,首先要抓好党建凝心聚力工程。有的村党委书记在跟潘柱升交流的时候说,在农村抓党建工作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在以前,很多农村,村党委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没有实现“一肩挑”,村委会主任是实权职务,村党委书记是边缘化的职务,一无权二无钱,党建工作很难做。潘柱升于2007年11月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2008年3月当选为村委会主任,之后连续四届连任。“作为‘一肩挑’的村干部,我首先是一名村党委书记,其次才是一名村委会主任,作为村党委书记,我必须要通过抓党建来强化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潘柱升如是说。

抓党建的关键是要抓好党支部班子建设。曾经有很多人无数次地问过潘柱升同样一个问题:紫南村是怎样从大乱到大治再到大发展的?潘柱升表示,那是因为上级党组织为紫南村搭建了一个好班子,一个好班子为紫南村的发展找到了好路子,走上了好路子,村民们就过上了好日子。

在班子建设中,潘柱升经常引导村“两委”干部去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之前的村干部没有做好工作,没有赢得村民信任?在大家的反思中,潘柱升借势提出了“三点论”:第一是“学一点”,在潘柱升任职期间,班子成员和其他身边的人,能在潘柱升和其他人身上学到一点东西,让每个人都能共同进步;第二是“得一点”,这任班子在任期间,不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就是要让老百姓得到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第三是“承一点”,现在的班子成员要多为村民小组长承担责任,不要有功劳就往自己身上捞,有责任就往别人身上推。

潘柱升还要求班子成员要重视“非权力影响力”的培养,它包括业务能力、沟通能力、驾驭能力。“村官其实不是官,不是国家公职人员,当村干部不能靠行政命令推动工作,必须靠自身的人格魅力。”潘柱升笃定地说。

多年来,紫南村“两委”班子成员,通过重视非权力影响力的培养,不图个人私利,勤勤恳恳当好村民的“保姆”,既强化了村党组织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又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2015年,紫南村党支部升格为村党委。

抓党建要抓住“凝聚民心”这个核心。一个村子,人心不齐,意味着村党委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那就是党建工作的最大失败。衡量一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抓得好不好?能否为党打牢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潘柱升认为,要回答好这五个问题:老百姓认不认同你?老百姓相不相信你?老百姓服不服气你?老百姓满不满意你?老百姓跟不跟你干?简单说来,就是“民心所向”问题。

从2010年到2021年,紫南村的党建凝聚民心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紫南村就重大事项开了五次村民大会,先后表决通过“股权固化”“集团公司章程”“禁止出租房屋”“生态园土地出租”“集团公司章程修正案”等重大决议事项,通过率最低83.22%,最高99.92%,群众参与率达98%以上。这表明,紫南村老百姓对村党委是满意的、认同的、服气的、信任的,是愿意跟着村党委干的。

此外,坚持以守正创新精神,推动农村基层党建整体提升、全面过硬,也是促使紫南村党委成功创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因素。心中有了梦想,脚下就有了力量。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紫南村主动对标先进,向优秀的村庄学习,先后派出村党委成员到江苏张家港、江苏常州和山东潍坊的先进社区和村庄学习考察,组织全体党员到省内的其他全国文明村开展党员主题日活动,邀请全省乡村振兴擂台赛十强村的村党委书记来紫南村传经送宝。紫南村主动自查问题,补齐短板,狠抓村民小组党支部建设,抓“三会一课”,抓支部书记培训,抓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等等,不断推进党建工作整体提升、全面过硬。

这些年来,紫南村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和指导下,不断创新,不断实践,探索总结了紫南村的“3568党建工程”。“3”就是保证村党委在农村工作领导地位的“三个确保”;“5”就是发挥党员模范作用的“五大党群先锋队”;“6”就是推进区域党建工作的“六个联合”;“8”就是积极创新党建工作的“八个率先”。

虽然紫南村提出创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这个目标是在2016年,但实际上他们为这个目标奋斗了14年。14年来,潘柱升带领紫南村一步一个脚印,从南庄镇倒数第一,到获得南庄镇先进、禅城区先进、佛山市先进、广东省先进,最后终于跨进了全国先进行列。

图片3.png

紫南美丽休闲项目--紫南船说水上游码头(供图/紫南村村委会)

经济发展是化解历史矛盾的助推器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表面上是经济问题,实质上是政治问题。“说到紫南村的产业,2007年我回来时,紫南村的产业大部分都是五金厂、电镀厂、风扇厂等,一条紫南路沿途没有什么像样的企业。”初回紫南村,看到村民们上访闹事,潘柱升理解这种情况就像小孩子哭闹,原因就是他肚子饿或肚子疼。解决“肚子饿”,就要赶快发展集体经济,让村民的“钱口袋”鼓起来。解决“肚子疼”,就要理顺历史遗留问题,让村民的心气顺畅起来。

2007年,紫南村的集体收入和村民分红,在全南庄镇18个行政村中倒数第一。2008年,新当选的村“两委”班子向村民承诺,争取用三年时间,使村集体收入由全镇倒数第一达到全镇平均水平,村民的人均分红力争每年递增1000元。

面对紫南村当时落后的产业布局,潘柱升带领村委会大刀阔斧地关停了25家污染大、效益低的落后企业,并按照“效益、带动、共赢”的原则制定产业规划,进行招商引资,科学制定和实施紫南的“产业规划”。由于腾出了大空间,完善了基础设施,紫南村真正实现了“腾笼换鸟”。十多年来,紫南村以优越的招商条件引来了60多家优质企业落户,并拥有了3家上市公司、4个国家级驰名商标。

产业兴旺了,紫南村集体经济发展一年上一个台阶。从2007年到2019年,村集体收入由936万元跃升到1.05亿元,村民人均分红从846元增加到1.12万元,分别增长了11倍和12倍。面对急速增长的财富,紫南村党委坚持“不搞分光吃光,不养懒人闲人”的分配理念,把保民生解民忧,把党的惠民政策落实到每家每户,并建立了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奖教奖学体系。在紫南村,55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可领到1100多元的养老金,村民到定点医院看病,只需交6元挂号费或600元住院费,所有费用均可在“二次医保”中报销。紫南村的孩子不论考上哪所大中专院校,都有3000元到15000元不等的奖学金。紫南村民在全村5.88平方公里范围内,可以搭乘免费电瓶车,招手即停。紫南辖区内的企业员工,不仅可以和村民一样享受优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还可享受“二次医保”。

如今的紫南村,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弱有所助,村民们再也不用害怕因病返贫,不用担心老无所依,不用忧心孩子上学难。“不怕你没车没楼,就怕你没紫南户口”,这就是紫南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图片4.png

紫南村品牌活动9.28系列美德人物事迹分享会--千人朗诵祭孔文(供图/紫南村村委会)

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抓好乡风文明建设

近几年来,在上级政府的资助和推动下,很多乡村都在大力推动美丽文明乡村建设。潘柱升感到,“美丽”建设并不难,难的是“文明”建设。“中国的农民,几千年来形成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非常顽固。比如说紫南村乃至南庄镇,在传统民俗中,既有好的一面,如‘仁善’‘孝德’‘勤勉’‘和睦’等,也有糟粕的一面,如‘重男轻女’‘薄养厚葬’等旧观念、老思想还在影响村民的行为,与新时代、新风尚格格不入。但是,搞乡风文明建设,比建排污水管、整治河涌还要难。乡风文明建设,是改掉人的陋习、提高人的素质的一项庞大工程。这个大工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是一点一滴地改变人,需要十年八年甚至二、三十年才能看到成效,所以,我常说,搞乡村文化建设,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远见和胸怀,也要有‘功成必然在我’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潘柱升告诉记者。

2016年,紫南村及时提出“文化立村、文化兴村、文化强村”发展战略。几年来,共投入3000多万元,高标准建设、提升、改造了一系列文化设施。同时,还经常把村民组织起来,开展红红火火的文体活动,一年四季好戏连台,迎新年长跑、元旦歌咏晚会、三八节知识竞赛、村级运动会、旅游嘉年华、农民丰收节、千人朗诵祭孔文、美德人物事迹分享晚会等,让文明乡风的熏陶,美德之花的沐浴,无处不在。此外,紫南村还建立了12个文体协会,每个协会一年拨款2.4万元,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涵养文明乡风。

用心用情培育“仁善紫南”文化品牌,旨在打造好人之村,在一个好人集聚的村庄,必然是乡村德治井然有序。在紫南,“不做仁善事,枉为紫南人”已深入人心,“做好人行善事,走前列当表率”已凝练为紫南精神。小小紫南,不仅拥有获得各级奖励的一个个好人群体,更有无数默默无闻、不为名利自觉做好人行善事的群体。仁善文化滋养下的紫南,村民的文明素养在提升,乡村的文明程度也在提升。

“以制度管人,以流程办事”是紫南村的治村法宝。经过十多年的治理,在紫南村,出现了这样一种景象:2000多台车,停放时可以做到车头一律朝外,村民家门口,只摆两盆花,只放一个垃圾桶,拖把头一律朝下;在紫南村,1800多户农民的房子一律不超过四层,房高不超过15米,村民的私人住宅没有人用来出租、做仓库、做工厂,村民修建私人房屋,必须有四周邻居在图纸上签名同意,邻居也要说明对建房图纸充分了解,从而实现四周邻居不争吵、不投诉;在紫南村,全村没有人饲养禽畜,没有人乱丢乱扔,全村5.88平方公里,见不到垃圾、牛皮癣;在紫南村,夏天没有人打光背,集体闲置地块上的水果成熟了,没有人乱摘乱采,村民房屋外面,没有人挂晒衣服;在紫南村,无论是服从政府征用土地,还是推进天然气进村入户,实施三线下地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村民都积极配合,工作进展顺利……这就是乡村治理的“紫南典范”。

图片5.png

紫南广府家训馆(供图/紫南村村委会)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