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铁襄阳车辆段小伙李桑郁自学编程 25岁钳工开发出多项智能系统

[探索] 时间:2024-05-03 12:36:4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43次

原标题:武铁襄阳车辆段小伙李桑郁自学编程 25岁钳工开发出多项智能系统

为确保运行安全,武铁火车通常需要每两年检修一次。襄阳系统作为全省两家货运列车检修基地之一,车辆武汉铁路局襄阳车辆段每年为近万辆货运列车提供检修服务,段小多项一台台列车在这里吊装、伙李拆解、桑郁岁钳探伤、自学智检测、编程修理,工开重新出发。发出

基地里,武铁有一位25岁的襄阳系统小伙子李桑郁。2018年大专毕业后考入襄阳车辆段从事外制动钳工工作,车辆负责检修火车的段小多项刹车系统。业余时间里,伙李李桑郁自学计算机编程,开发出了一套智能系统,能大幅度减少列车编号核对、喷涂的出错率,为车辆段节省成本20多万元。

2021年9月,武汉铁路局襄阳车辆段为这位96年的小伙子专设了创新工作室,激发更多青年职工参与技术创新。襄阳车辆段相关负责人说,这是该段首次为年轻人设立单独的工作室。

6个月编出智能系统

9月17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襄阳车辆段检修车间。只见一节节铁路货车鱼贯驶入,来到这里修理。

在中间,车号核对至关重要。原来,每节车厢都喷涂有单独的编号,被称为铁路货车的“身份证”,一旦出错将影响行车调度指挥、货车追踪管理等。

按照规定,工人产要为每节车拍14张照片(14个关键部位)。存档时,须按当日计划中的车号,新建以车号命名的文件夹,再逐车整理,每辆车需核对4张车号照片。按平均每天36辆计算,一天就需要分类存档504张照片、核对车号144次。

虽有完工检查、质检检查、验收检查三重把关,但因车号数量过于庞大,一旦车号喷涂颠倒、错误,人工核对很难发现。

一位负责核对的同事向李桑郁吐槽:太容易出错了!他和不少核对人员、车号喷涂人员常常为喷错号被罚款。

听者有心。自学过编程的李桑郁业余时间一番鼓捣,弄出了一个自动分类小程序,解决了同事需要把照片一张张拖拽才能完成的苦恼。

可是,车号核对仍然很慢。油漆班组的工长找到李桑郁:能不能模仿能识别车牌的小区门禁系统,做一个能识别火车车号的系统?

说干就干。

查资料、学OpenCV、做试验。三个月后,李桑郁拿出了一个系统,没想到识别率不高。他尝试用文字识别技术开发出第二套软件,同样识别准确率不高,且存在漏检。

“四个多月业务时间泡汤了,难免有点失落。”反复思考后,李桑郁想,能不能模仿人识字“训练”计算机认字?

于是,他尝试眼下火热的技术——深度学习,两个月后开发出智能识别系统。一试验,识别准确率大幅提高。在不断完善后,系统能在1.5秒里认出车号,出错率降至0.698%,一年下来仅人力成本就可节省20多万元。

眼下,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就可完成车号核对。该成果获得2020年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颁发的“产业应用创新奖”。

门外汉“蹭课”成行家

不只是车号智能识别系统,李桑郁还开发出了铁路货车修程修制改革计算软件等智能系统,在小革新中露头角,成为武汉铁路局襄阳车辆段全国劳模工作室最年轻的成员。

学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的李桑郁,为何对编程如此着迷?

李桑郁说,上大专时看到一个物体依靠电路板控制旋转不已,自此对程序控制开始着迷。学习编程需要好的数学基础,数字不太好的李桑郁开始在学校里“蹭课”。在赠“单片机控制”课时,他每次坐在第一排,遇到不懂的问题主动请教。一学期过去了,李桑郁逐渐从“门外汉”变成了行内人。不仅如此,在读书期间,他还到一家智能硬件公司实习,丰富自己的实践经历。

2018年毕业之际,京东方、富士康等向李桑郁抛出了橄榄枝,可他最后却选择了武汉铁路局襄阳车辆段。他说,自己从小在铁路大院长大,对铁路系统有着深深的感情。他坚信,铁路系统也有智能化运用的大空间。

(湖北日报见习记者 胡祎 通讯员 秦先觉)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