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文艺家走进乌东德:情暖移民新村

[时尚] 时间:2024-05-03 02:51:1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97次

  历史将永远记住2020年6月29日。昆明

  这一天,文艺天空,家走进乌似乎每一颗星都为祖国欢笑,东德每一朵云都为祖国激动;大地,情暖似乎每一朵花都幸福的移民绽放,每一棵树都为国人欣喜。新村

  这一天,昆明全国第四大水电站、文艺世界第七大水电站,家走进乌我国“西电东送”一座千万千瓦级巨型水电工程——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经过72小时试运行,东德正式投产发电。情暖

  这一天,移民在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乌东德镇移民新村——金瑞三社区乡村医生肖美整洁的新村“小别墅”中,清晨金黄色第一缕阳光,昆明从崭新的屋子一角的格窗间走进来。靠窗的桌子上,那只从细柞村搬来的水壶都被阳光滚上了一条洒金的花边。

  正在收看电视播放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仪式的肖美和新村村民们同样沉浸在无比激动之中。

  别看肖美个子小小的,从1991年担任乡村医生,至今已有30年医龄,为汤郎乡 细柞村无数村民送医送药,日夜守护村民身体健康的第一道门,曾任村主任,还当过昆明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此时的她,一杯清茶,细细品味,黑色的长发,让她显得十分有精神,眼角上爬上了隐约可见的几条鱼尾纹,眼睛里却透露出一股灵秀的神采。电视屏幕让她的思绪回到了曾经的故乡——细柞村。原来,移民搬走后,老家的一砖一瓦、房前屋后的一草一木,还深深刻在她的心里。

  故土眷恋情

  有人说,中国水电产业发展的抉择,注定金沙江必将成为一条“光明之江”。千百年来,金沙江翻腾的江水,从崇山峻岭中蜿蜒迂回,怀着对大山的深深眷恋,江流击石、白浪涛天,云蒸霞蔚、奇峰层叠,巨石如磐、高崖笔立。置身这样的环境,你会对“看天一条线、看江一条龙、看山一支笔”的当地民谣有一个最真实的体验。在这里,只会听到一些江涛声;在这里,只会想到一个壮美词;在这里,只会凝聚一种自豪情。而如今,乌东德电站建成投产发电,呈现的除了另一种自然造化的奇景,还有人工造就的水电神话——高峡出平湖,天门锁大江;敢问金江神,借我霓虹裳。那些曾经鲜为人知的地方也已淹没水底,一去不复返。

  投资达1000多亿元,装机容量达1020万千瓦时,每年可发电389.3亿度的乌东德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四个水电梯级——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中的最上游梯级电站,水库淹没区达125平方公里。

  2019年11月30日,这是乌东德水电站的蓄水“大限日”,在此之前,海拔975米之下的沿岸村庄,所有村民都要迁出,搬到政府新建的安置点去。

  77岁的吴正香老人手上瘦出骨节,脸上长出酱色的痕。她从移民新村屋前摘下的一朵小小的花,静静地,躺在手心,一点点,逝去。只留下空气中,依旧轻轻的香。

  看见笔者走近,老人童稚般的笑容挂在脸上,寒暄几句,开始回忆祖祖辈辈居住在“红线”之下那个被群山环抱的闭塞的小村庄。在浩浩奔流的金沙江边,一间低矮的土坯房,屋檐上生了绿苔,屋前潺潺的溪流边上那颗小时候亲手栽种的核桃树,占据她心中很重要的位置。

  这是寄托着老人希望的地方,是梦的光点,是幸福的港湾,是轮回的开始。而像吴正香这样故土难离的村民不少,已经搬到新村的移民,得知老村子的以汤德、赊么五组、六组、细柞、鲁车6个组即将淹没,都偕老扶幼来看自己的故乡“最后一眼”。而此时的村里,没有一个人影,没有一堵好墙,没有一丝炊烟,一片凄凉,等待她的将是“沉没”,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在那高高的山梁上,吴正香老人含着眼泪看了看自己的老宅子一眼,与同行的老姐们抱在一块儿,忍不住放声大哭。

  红军长征途中,曾分别于1935年5月和1936年4月2次经过禄劝,行经14个乡镇、311个村庄、住过84个村寨,前后2次共历时12天。其中,金沙江皎平渡是红军长征抢渡金沙江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指挥渡江的地方,在这里有居住的窑洞遗址、集镇、红军长征纪念馆、纪念碑、如今这些也在淹没区范围。连接云南、四川两省的重要交通要道——皎平渡大桥也被淹没,一座更高的新桥已初步建成通车。

  肖美的故乡在汤郎乡。没有到过汤郎乡的人,很难理解“深山”意味着什么。从禄劝县城出发,翻过多个大大小小的山头,130多公里的路开车要走近4个小时,才能到达汤郎乡。站在汤郎乡的大街上,可以望见不远处蜿蜒流向远方的金沙江。隔一个山头,就是红军长征皎平渡遗址,还有汤郎乡志立渡口,现在都消失在水底,消失的还有沿江的几个村庄。

  幸好,肖美的手机里至今保留着村庄的照片。她说:“这是汤郎乡细柞村即将搬迁的居民一家,虽然他们舍不得离开自己祖祖辈辈生活居住的地方,但为了支持国家建设,响应政府号召,搬迁时我拍下了几张照片。”

  在这样浩大的水电建设工程完工后,金沙江的洪流,淹没了居住的村庄,卷走了曾经的年华,剩下的只是一张张照片和一串串对故乡的怀念。这种情愫,在移民新村人血脉共存的这片热土里,在一幢幢高楼大厦里,在回不去的昨天里……

  资料显示,建设乌东德水电站,征地涉及四川、云南两省的10个县(区)32个乡镇69个行政村,建设征地陆域面积105.36平方公里,其中四川省44.16平方公里,云南省61.20平方公里。建设征地区总人口23408人,房屋面积150.61万平方米,耕园地面积4.29万亩,林地0.74万亩。淹没二级公路1.7公里,三级公路3.4公里,四级公路17.0公里,大型桥梁2座,码头6处,高压输电线116.3公里,35千伏变电站1座,通讯线67.33杆公里,广播线27.9杆公里;淹没影响水电站3座,取水泵站(房)14座,文物古迹4处;淹没及浸没影响成昆铁路约79.7公里。搬迁安置人口涉及31958人。

  搬迁见真情

  前些天,听到一首新歌——《情系移民 电网情深》,歌中唱到:

  执着守望着 头顶那片天空

  巍巍铁塔清晰了 你的身影

  如火骄阳灼黑了 那张脸孔

  闪耀着的汗水 诠释了责任

  平安保电是你 不变的使命

  电网旗帜飘荡着无上光荣

  双千双百工程 心系移民情

  党旗下你一片丹心永显赤诚

  无悔的奉献 换来了和谐迁安行

  缕缕真情溶丹江 绚烂了万盏梦

  一路风雨兼程 尽显楚都电力魂

  神州大地盛开着 火红的光明颂

  永恒笑容里 书写服务真诚

  深深脚印里 盛满了你的情

  茫茫夜空下 你让光明远行

  渠首遍地开满了 你的笑容

  歌曲婉转痴情,那么清亮、那么悦耳,情真意切而极具自然,从内心深处酝酿出对电站建设者的敬意和对组织移民搬迁人的真情。透过歌声,我仿佛看到了禄劝人讲政治、顾大局,舍小家、顾大家的移民精神,敢于担当和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那一幕幕触手可及的真情故事,永远定格在老百性的心中,传为佳话。

  “移民”一词,相信在乌东德水电站库区土生土长的人们并不陌生。提起禄劝的移民,得从汤郎乡动员和签搬迁协议说起。

  那是一个盛夏时节,天空很蓝,云朵很白,白得像阳光晒过的一床洁白的被子。

  随着一场移民搬迁安置公开签协议仪式在汤郎乡细柞村热火朝天地举行,一幅美好的生活画卷在移民群众眼前徐徐展开。

  原来,村党支部在移民党员中率先开展“移民思想我先通、移民政策我先懂、移民协议我先签、移民搬迁我先行”活动,村干部、党员齐上阵,用榜样作示范,用示范作典型,用典型做引导,引领广大移民群众共同推进搬迁进度。

  “我们村村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虽然对这里有很深的感情,但是以后我们的房子、土地都将被淹没。古话说‘树挪死,人挪活’,我从工作队员那里了解到搬迁安置点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得很好,以后孩子读书条件会比现在好,看病也比现在方便。相信搬迁安置之后,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采访中,当时带头签字的毛洪林村主任告诉笔者。

  发生在汤郎乡细柞村的一幕只是乌东德水电站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的一个缩影。乌东德水电站移民搬迁安置涉及禄劝县乌东德、皎平渡、汤郎三个乡镇,需搬迁安置1197户4162人。

  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群众“大迁徙”,他们中最远的实现了200公里的“长途迁徙”,相当于从禄劝到昆明来回的距离。

  近年来,禄劝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坚持“民生为本、移民至上”的宗旨,把库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作为第一要务,成立移民搬迁指挥部、制定搬迁方案,建立“县四套班子挂钩联系乡镇,县处级领导挂钩联系行政村(社区),县直部门挂钩包保村(居)民小组,党员干部职工包保到户(人)”的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各挂钩包保单位按照“四包四保”工作要求,组织工作队深入村(居)民小组调查摸底、掌握情况,采取张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手册、走村入户宣讲等多种形式,向移民群众宣讲移民政策,畅通移民沟通渠道。

  全县干部群众对移民工作倾注了满腔的热情。早在2017年开始,乌东德水电站建设移民搬迁工作正式启动,向广大干部群众发出“集结令”,吹响移民搬迁安置攻坚“冲锋号”。地方政府和三峡集团的工作组进村入户,从土地规划、人员安置、房屋建设等一系列的民生问题入手进行移民动员。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工作进展缓慢。

  在金瑞三社区采访,笔者无意间遇到了潘凤斯霞。眼前的斯霞,大约二十来岁,两条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机灵的眼睛,一看就知道是个能干的人,说话时嘴角总是带着微笑。

  她的老家就在金沙江江边,属于移民搬迁的核心区域。在移民搬迁动员会议上,县乡工作队进行了许多政策讲解和宣传,她都默默记在心中。回到家,她就抽出时间对家人讲述搬迁的利弊,让爸爸妈妈充分了解政策和搬迁后的新生活新希望,殊不知却遭到了家人的不理解。于是,她多次当起了家庭“宣讲员”,不厌其烦宣传移民相关政策,讲述对国家的巨大贡献。慢慢地,家人固执的想法终于松动了。在村们的质疑声中,斯霞的家人克服了思想上的重重困难,在村民中率先签订了《移民安置协议》。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2019年10月20日,虽然下着毛毛细雨,但移民群众的乔迁热情丝毫不减。在锣鼓喧天、热闹喜庆的鞭炮声中,200余辆汽车上贴着醒目的标语,载着老村庄的移民,带着些许依恋,怀着热切向往,缓缓驶入了乌东德移民新村。

  上午,政府工作人员在乌东德镇与皎西镇交叉路口等待着搬迁车队,他们为移民群众准备了饭菜,帮助搬迁的工作人员,把一盒盒饭菜送到移民手中,搬迁移民和工作人员就在路边吃上了午餐。

  下午,乌东德镇移民新村彩旗飘扬,一片欢声笑语,热闹的鞭炮声再次响起,政府工作人员和一批民兵帮助移民搬卸完家具、行李后,在安置点新修好的公路边摆起了“坝坝宴”。一张张饭桌摆起来,一碗碗家常菜端上来,一杯杯自酿的包谷酒举起来。搬进新家的移民脸上写满喜悦,说着家乡话,唱着民族歌,跳起热情的“迎客舞”,期待着全新的生活。

  至此,汤郎乡11个村民小组528户1783人分批全部搬迁到乌东德移民新村——金瑞三社区移民安置点,标志着禄劝县移民全部搬出乌东德水电站库区,乌东德电站禄劝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自2019年9月1日正式启动搬迁后,禄劝县累计投入工作人员1000余人(次)在现场真情服务移民搬迁工作,帮助移民搬运物品、装卸车和押运,组建医疗救护队,安排救护车随行,做好临产孕妇、危重病人及特殊人员的医疗救护。还为移民准备了大米、食用油、电饭煲、电磁炉,入户赠送,祝贺移民喜迁新居。在所涉及移民搬迁的两省10县中,禄劝县率先完成安置协议签订、率先完成安置房建设、率先完成移民搬迁入住、率先完成库底清理,实现移民搬迁四个“100%”。

  “大家辛苦了,谢谢您们!”移民陈国林一家的行李和家具装了满满一货车,在运输队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顺利运抵新家,他对现场工作人员一遍遍地说着“谢谢”。

  采访中,移民潘庆有告诉笔者:“说心里话,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村子,心中有留恋与不舍,但要舍小家顾大家,支持国家水电建设。当时,县乡领导为我们服务,大家搬进了新房子,心里十分高兴。这里的交通更加方便,门前就是学校、集市、卫生室,上学、购物、看病都很方便 ,住上这么漂亮舒适的房子,相信将来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迁入宽敞明亮的新家,没想到,当初最不愿意搬迁的移民李文亮、杨银春两家由衷地喜欢上了移民新村里的新环境、新生活。他俩说,以前住的地方是土坯房,房子破旧,人畜混居,交通不便,一下雨,道路泥泞,出入都很困难。现在政府特别关心我们,让我们住上了新房子,房子大了,心也宽了,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也为我们给政府添麻烦表示歉意。

  禄劝农村流行唱“新农村好景象、砖瓦房道路平、新房子亮堂堂、风气好人兴旺、共产党真是好、领导我们奔小康”。在移民新村也不例外,老百姓最难忘的就是汤郎乡党委书记喻光宇。

  汤郎乡移民搬迁人口占整个禄劝搬迁人员的46%,情况复杂,矛盾众多。乡亲们大多敝帚自珍,舍不得离开故土、忘不了乡愁,使搬迁工作一时难以展开。喻书记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走村串户、深入细致地做好每位移民的思想工作。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长期从事移民工作中总结出一套“三心”工作法,了解群众诉求要耐心,协调解释工作要细心,解决群众困难要贴心。他说,“通过这种工作方法,能够真实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把群众的困难及时解决掉。”

  搬迁时,喻书记牵头制定搬迁细化方案和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分队帮助群众搬运物品上下车,救护车拉运生病移民和老人,移民搬迁期间无安全事故发生。

  移民们虽然从汤郎乡搬到了乌东德镇,喻书记依然没有忘记对他们的关心。   他经常走访,了解移民搬迁安置期间的问题和困难,协调大米进行补助。

  2020年春节前夕,外面刮着凛冽的寒风,新村一位正在准备做饭的村民家里却是暖意融融。“最近天气冷,身体还好吗?” “快过年了,家里的年货准备好了吗?”“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哪些帮助?”喻书记一行挨家挨户嘘寒问暖,致以新春祝福,关切地询问其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叮嘱保重身体、幸福生活。

  在动员和搬迁的队伍中,村民经常看见一位稍显微胖、书生模样的中年“眼镜男”,他的眼睛不大,但却炯炯有神,高高的鼻子下有一张小嘴巴,厚厚的嘴唇,雪白的牙齿。他是县农业农村局挂钩组主任,名叫杨军。

  在他看来,作为一名移民干部要具备三个字“实、明、移”,要有扎实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深入到移民中去,公开明了,把政策交给移民,把道理讲给移民,让移民说话,让利于移民。

  “我就是跑跑腿、动动嘴。”采访时,杨主任喝了一口水,接着说,“面对少数移民群众不理解、有抵触情绪,对待移民干部不面对、不理睬、不支持,不能用‘简单’二字做评价,移民干部抢晴天、战雨天,克服重重困难,不能用‘辛苦’二字说明工作到位,必须要换位思考,才能取得移民信任。”

  在县里挂钩组的行列中,还有市场监督管理局李耀江副局长、卫健局张江学副局长、交运局路政大队大队长孔庆文等一批批移民干部和工作人员。他们都起早贪黑、进村入户,用真情与移民群众打成一片,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心关心群众疾苦。着力解决移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竭力帮助移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深入移民安置点了解项目建设推进情况,现场协调、安排、部署、落实相关工作,被移民亲切地称为“移民政策活字典”,赢得了移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致富帮扶情

  2020年7月22日,“昆明文艺家走进乌东德”采风团莅临占地1.5平方公里的乌东德移民新村——居住着汉族、彝族和傣族的金瑞三社区。

  车辆行驶在新建的13公里的水泥道路十分宽敞,路边种植着青翠的大叶榕行道树。

  进入新村,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宽敞大道和成片的绿化带,一排排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富有当地特色的“小别墅”映衬在蓝天白云下,白墙黛瓦、门门相通、户户相连、干净整洁。还有燕子在新楼筑巢、新村移民群众脸上的笑容自然亲切,新村里一派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景象,组成了一幅浓淡相宜的美丽画卷。

  来这里,您的脚步准会慢下来,心准会静下来,正好,您可以尽情享受移民新村的慢生活。

  “现在的环境与过去有着天壤之别,完全没想到我们的农村变成了今天这个模样,我看比有的乡镇还漂亮。”提起移民新村的美,金瑞三社区支书金文章兴致勃勃。他的家以前的房子在汤郎乡细柞村委会,全家5口人住在条件艰苦的土坯房里,以种植玉米、花生等农作物为生。2019年10月,金支书一家搬进乌东德移民新村,170平方米的砖房宽敞明亮,对他来说,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住老房子的时候挑水吃,现在扭开龙头就是自来水;以前出门只能步行或者骑摩托,现在道路通畅开上了汽车;住房也从以前的土坯房变成两层砖房,家门口就有小学、幼儿园、卫生室,上学、看病都很方便。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很多,村民不但养成了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好习惯,而且土地流转、经商打工、勤劳致富。”

  原来,金支书就是勤劳致富的引路人。搬到新村,金支书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工作思路,组织4名社区干部、45名党员和24名团员,参观学习致富经验,请来名师指导,以党员活动室为培训教室,培训致富理念和专场技能,让村民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让生活越过越好。

  在他的带领下,村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技之长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走上了富裕的道路。移民新村现已开办28家小卖部和农家乐,有30多人到水电站上班,14人进金土地公司工作,有400多人外出打工补贴家用。特别是刘光琴开办的金江超市,月纯收入达1万元左右。采访时,刘光琴十分高兴,“受地理环境限制,原来是穷些,搬到新村后,我和丈夫商议,开办起这个家庭超市。我们勤检持家,买卖公道,货真价实,特别注重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生意还不错,家里也有了一些收入,所以我家的小日子一天天的好起来了。”

  在县、乡(镇)的大力扶持下,移民新村开创着经济发展的新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引进云南玉溪金土地绿色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简称:金土地公司),对当地土壤进行改良,使用世界先进农业技术,种植万亩西柚,让昔日荒山变成了金土地。

  这不是一阵风,不是一场秀,而是让老百姓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感、归属感,让原本名声在外的移民新村发生蝶变,让移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广。

  资料显示,西柚是一种水果,柚子类的,果实红色,味道苦、涩、酸,又称葡萄柚。西柚约于1750年首先在拉丁美洲巴巴多斯群岛的加勒比海岛上被发现,1823年被引种到美国佛罗里达州作为商业栽培,1940年前后引入我国试种,至今并未推广,仍只有浙江、江西等省有少量零星种植。

  西柚对热量的要求较高,种植地区要求年平均气温18℃以上。而乌东德移民新村附近的大山上,地广人稀,由于缺水,一直无法种植任何作物,成了名副其实的不毛之地,但气温正好满足这样苛刻的自然环境。

  2018年7月,禄劝县政府与金土地公司签订框架协议,在禄劝注册禄劝柚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柚乐果汁科技有限公司,承建禄劝县1万亩西柚基地开发扶贫项目。

  该项目落地乌东德移民新村,涉及1600多亩流转土地,金土地公司按每年每亩1000元,以十年期限,每年递增50元补偿移民群众。

  金土地公司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从六七公里外引来了水利,从施肥、滴灌和日照着手,每一个环节做到标准化管理。目前,西柚种植面积已达三四千亩,将来要种到万亩之多。

  “水电建设创大业,再造家园奔小康”。移民新村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开拓出一条“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之路,昔日一块块荒芜的土地经过整理,变成了生金流银的“聚宝盆”,即将开始奔小康的新生活。

  未来,禄劝县正规划做好“绿”文章,打造“绿”品牌,紧紧依托禄东高速(云南禄劝县至四川会东县)、乌东德电站翻坝码头项目建设,构建以生态有机农业、园区绿色经济、现代服务产业、健康养生产品为主要特征的绿色产业体系,助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把这个可以容纳上千户居民的乌东德移民新村打造成特色小镇、旅游小镇,开发禄劝乡村旅游新亮点。

  创作简历:

  周子淦(笔名:抒鑫),业余热爱写作、摄影和旅行,个人微信公众号“抒鑫小西”。

  周子淦早在1984年便开始了写作生涯,先后发表新闻、文学和摄影作品超万件,其代表作品有报告文学专著《橄榄色的防线》、《金色的机场》、《真情的服务》。省部级以上获奖作品有《飞将军》、《国门.边境线和界碑》、《“非洲人”养猪记》、《喜上眉梢》、《春运:传递爱的正能量》、《小机场 大作为》等。曾因写作成绩突出,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多次受到表彰。

  2020年下半年,计划出版第四部报告文学专著《空港“战疫”故事》。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