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代表委员为大湾区文化事业和产业繁荣发展建言献策

[休闲] 时间:2024-04-30 02:42:2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27次

原标题:广东代表委员为大湾区文化事业和产业繁荣发展建言献策

潮州广济楼。广东资料图片

强国热词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代表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委员为大湾区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事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产创新性发展。业繁言献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展建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广东利用网上网下,代表讲好中国故事,委员为大湾区文化传播好中国声音,事业促进民心相通。和产

坚持以文塑旅、业繁言献以旅彰文,展建打造独具魅力的广东中华文化旅游体验。深入发展大众旅游、智慧旅游,创新旅游产品体系,改善旅游消费体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会场声音

如何用好数字化技术丰富文化产品供给?如何推动粤剧等岭南优秀传统文化更好传承和“走出去”?连日来,围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内容,广东代表委员展开热议、积极建言献策。

“双创”让岭南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2月11日,广东召开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会,提出聚力实施文化强省建设“六大工程”。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广东正在大力实施高品质文化供给工程,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全国政协委员、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说,“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突出优势,为文化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企业可以借助新技术走‘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之路,在文化产业数字化领域抢占先机。”他说。

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能够推动岭南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近年来,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粤剧院党委书记、院长曾小敏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市民,尤其是年轻人更加关注粤剧,她认为这与大批广东戏曲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密不可分。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曾小敏长期带领广东粤剧院在粤剧跨界融合方面进行尝试,对经典剧目进行全新演绎,备受观众喜爱。

今年,她提出了成立全日制广东戏曲学院的建议,希望可以重点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招生,对标中国戏曲学院或上海戏剧学院,加强戏曲人才培养,让文化传承后继有人。

从发展“水文化”的角度,全国人大代表、揭阳市水利水电技术中心总工程师陈旭斌也强调了人才对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在陈旭斌看来,水文化在促进广东文旅产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有巨大潜力。他建议,一方面要加强水利工程文化底蕴的挖掘力度,另一方面要鼓励高校等各方共同加强人才培养,创作更多相关文化作品。

推动广东非遗“走出去”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题中之意。广东通过实施对外传播工程,努力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广东故事。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是传播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的积极实践者。2013年来,他带着“肥女”系列作品走进法国、意大利、英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38座城市进行巡展。

“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想了解今天的中国,也想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因此文艺工作者要坚定文化自信,积极主动作为。”许鸿飞说。在他看来,乡村振兴、抗击疫情、中国航天、北京冬奥会等重大事件中涌现出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例都可以成为艺术创作的素材。“要用文艺记录时代故事,讴歌时代精神,让艺术创作成为传递中国新形象的强有力载体。”他说。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高州市果留香石榴专业合作社社长温锦玲在近年的履职过程中,对推动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去”有了更多思考。以茂名为例,她认为当地的冼夫人信俗背后的文化内涵仍有待深入挖掘。

“冼夫人信俗在广东主要分布在粤西地区,但也流传至海南,辐射到东南亚。”温锦玲认为,通过推动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去”,可进一步促进广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民心相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南方日报记者 卞德龙 余嘉敏 王越莹 钱明雅 王佳欣 昌道励 黄堃媛(卞德龙 余嘉敏 王越莹 钱明雅 等)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