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白云区人和镇选调生开展骨雕艺术研学活动 探讨非遗手艺发展路径

[知识] 时间:2024-04-29 05:12:0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05次

原标题:广州白云区人和镇选调生开展骨雕艺术研学活动 探讨非遗手艺发展路径

(记者/许曼佳 通讯员/储安琦 陈祖晖 孟想)5月27日下午,广州白云区选调生临时党支部第二党小组全体成员前往位于人和镇南方村村委旁的区人广府艺术文化馆开展以“非遗老手艺,焕发新活力”为主题的和镇党小组研学活动。组员们在广东省政协委员、选调学活骨雕艺术家苏忠阳的生开术研带领下,参观了馆内陈列的展骨展路骨雕艺术作品,了解作为广州非遗文化代表之一的雕艺动探广州骨雕的历史渊源、工艺特色以及传承现状,讨非并就如何更好地保护和推广非遗文化与苏忠阳进行了座谈交流。遗手艺

白云区选调生临时党支部第二党小组开展研学活动。广州通讯员供图

从一块完整的区人骨头变成精美的工艺品,需要经历清洗、和镇漂白、选调学活分割、生开术研雕刻、展骨展路打磨、雕琢等十分复杂的工序。“你们看到的这些大型骨雕作品,都是十几个工匠花费三到五年的时间,每日精心雕琢而成的。”苏忠阳介绍,“而且骨雕艺术要求雕刻者必须心静,所以很多师傅为了保持心思状态不被扰乱,七八个小时都坐着一动不动,不吃不喝,不去厕所,就是为了沉浸其中的状态能尽可能地多延续一会儿,这样雕刻出来的作品才会更加完美。”

白云区选调生临时党支部第二党小组开展研学活动。通讯员供图

在这个深藏于村落一隅、外表朴素、甚至可以说有些并不起眼的文化馆里,陈列着大量精美绝伦、巧夺天工的骨雕作品,每件作品无一不凝聚着工匠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精湛娴熟的雕刻技术。近些年来,苏忠阳尝试将传统非遗文化与红色文化相结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资源。展厅中央的一尊名为《祝福》的巨型雕塑,以天安门为主题,结合了红船、文昌塔、广州塔、羊城八景、团一大旧址等党史、中国史、广州发展史中的诸多历史和现实元素,表达了祈愿四海同心、中华统一的美好祝福。苏忠阳介绍,《祝福》这个作品耗时八年,是向党的二十大的献礼,也是将传统非遗与红色文化相结合的新的艺术创新的尝试。

谈起每件作品背后的故事,苏忠阳如数家珍。但是,他也提及自己对这份手艺如何传承下去的担忧:“原先骨雕厂有一百多位工人,现在疫情期间,订单锐减,很多工人都去做美团骑手了,只剩下5位了,这样下去,只会越来越招不到传承这门手艺的人了。”

白云区选调生临时党支部第二党小组开展研学活动。通讯员供图

除了为大家介绍馆内藏品,热情的苏忠阳还准备了现场手工活动——亲手体验用一把小小的刻刀在骨牌上刻字。大家发现尚未刻足十分钟,手臂就已经十分酸痛,并纷纷表示:“苏先生你们长年累月每天都从事这项工作,这份工匠精神和对民间手艺的热爱真的令人钦佩。”这次有趣的现场非遗小课堂,让大家零距离接触到骨雕活动,沉浸式体验了一把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更加切实地体会到骨雕这门手艺的不易。

白云区选调生临时党支部第二党小组开展研学活动。通讯员供图

体验活动结束后,党小组全体成员围绕着如何让骨雕这门非遗老手艺焕发新活力开展了座谈讨论,针对当前骨雕艺术的传承发展和商业化面临的困局,组员们从运用现代化的营销手段和传播方式、开发周边文创产品、开设非遗体验课堂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为驻南方村的选调生,此次活动也启发了我,可以协助村委会开展相关宣传推广活动,让广大村民群众更多地了解和参与非遗文化传承,如果能够探索出好的经验做法,骨雕艺术也可以成为推动南方村及周边村旅游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文化路径。”此次活动组织者、驻南方村选调生陈祖晖说。

大家纷纷表示,如果想要让骨雕艺术为更多人所知、所喜爱,就必须要和当下的现代文化和生活方式相融合,让手工艺和文旅、教育、商贸等产业相结合,通过文化整合、跨界营销,让老手艺走出工厂和博物馆,走进社区、走入课堂、走向市场,成为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有生力量。苏忠阳表示:“大家的提议都很好,有些做法我们也已经在尝试,也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出台更多立足于本地实际的扶持政策,为我们这些非遗传承人提供指导和发展空间,让更多的人知晓骨雕艺术的魅力,保护我们的非遗文化。”(许曼佳)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