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时尚 >智能时代,我们这样“参北斗” 正文

智能时代,我们这样“参北斗”

[时尚] 时间:2024-04-30 08:08:2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89次

原标题:智能时代,参北斗我们这样“参北斗”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丽琼 刘天纵 通讯员 关建新

星河漫漫,智能时代北斗指路。参北斗

自古以来,智能时代人们以北斗星为标尺,参北斗定方向、智能时代辨四季、参北斗定时辰。智能时代现在的参北斗北斗,作为我国自主建设、智能时代独立运行的参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了中国科技与浩瀚宇宙的智能时代时空接力,北斗加持的参北斗智能车、智能船、智能时代智能机器人和无人机,参北斗在智慧农业、智能驾驶、桥梁监测、交通管理、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大展身手。

论坛上,院士、专家、行业领军企业共同擘画出“北斗+”的现在与未来。

为农业“植入”智慧基因

北斗距你有多远?从物理距离来看,北斗卫星远在离地面3万多公里的高空,但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眼中,北斗就在我们身边。

“肥料施在离地面3厘米、距秧苗3.5厘米的深度,装了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农机可以轻松完成,不但效率大幅提升,而且节省30%的肥料。”赵春江指出,随着传统农业机械向融合卫星导航定位、智能测控与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能农业装备快速迭代,农事作业正变得越来越智慧。

点点手机,就能远程指挥农机给农田喷施农药。农机自动导航系统是北斗导航技术在智能农机上的一个典型应用,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精准农业技术装备。赵春江说,通过农业+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人不进田就能完成喷药作业,有助于吸引更多年轻人从事农业。

“北斗是智能时代赋予用户时空信息的新型基础设施。”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星定位系统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经南表示,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都离不开北斗。主要是因为北斗在全球和区域服务上拥有导航、通信、搜救、遥感、遥测等丰富功能,同时拥有精度高、星座全、技术特等优势。他介绍,北斗系统在2035年前还将建设成为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泛在是需求,融合是解决需求和问题的途径,智能是目标,只有智能了,人类才能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破解城市“拥堵病”

“如果城市不堵,每个人都愿意驾车出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教授郭仁忠就北斗解决城市拥堵问题提出思考。

郭仁忠说,北京、广州的人均年度交通拥堵成本已经超过万元,约占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当城市道路上的车速从每小时40公里降到10公里,能耗增加1倍,污染排放增加3倍。

“手机地图智能导航系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拥堵。”他说,手机导航系统一般会给出最近的路线、时间最少的路线等方案,如果大家都在用导航,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大家都在绕远路。

郭仁忠认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挑战主要在于“需求不确定、感知不到位”“信息不对称、沟通不到位”“协同难度大、互联不到位”。如,早晚高峰经常出现的“幽灵堵车”现象——没有交通事故、没有道路维修封闭、没有红绿灯,却有大批车辆刹车减速堵在一起。

研究发现,由于技术不好或有不良驾驶习惯,如加塞、急刹、突然变道等,就会导致汽车短暂减速并引发“蝴蝶效应”——如果第一辆车短暂停留两秒钟,整条路的最后一辆车,可能需要等待半小时才能再次启动。郭仁忠调研发现,同样30秒的绿灯,日本东京可以通过60辆汽车,而北京只能通过30辆汽车,原因就在于日本要求车辆间距保持在4米以便启动加速,而中国的司机喜欢“加塞”,车头“贴”车尾,反而让大家都开不快。

“城市固定限速也是对城市资源极大的浪费。”郭仁忠呼吁通过北斗高精地图系统,开展交通网络承载力计算,加强对末端交通环境(小区、校园、加油站、停车场出入口等)的时空特征刻画,优化红绿灯、公交车专用道资源,并对道路动态限速,为互联网预约出行创造更优条件。

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慕尼黑工业大学教授孟立秋说,人车混杂的交通环境让无人驾驶技术推广增加了难度。目前,美国已开展城市无人驾驶专用廊道、高速无人驾驶货车专用廊道建设,持续升级完善北斗高精地图系统,有利于创造无人驾驶友好型环境,让车联网企业更好地实地训练“机器大脑”。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