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 >当四名中国人在新加坡安家后 正文

当四名中国人在新加坡安家后

[知识] 时间:2024-04-29 12:15:2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99次
在新加坡生活,当名我们身边经常可以看到中国人的中国身影。

在市中心CBD、人新各个组屋区,加坡你经常可以听到操著“各路乡音”的当名人们在你身旁经过,讨论子女教育、中国工作环境,人新家庭生活等各种问题。加坡

By椰子

上班族、当名学生、中国陪读妈妈、人新新移民......中国人在新加坡拥有着各种各样的加坡身份,一千个人眼中,当名也有一千个新加坡。中国

留下VS回中国,人新是在新加坡生活的中国人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对于这个国家,他们到底有着怎样的复杂情感?椰子身边刚好就有这么几个有着不同背景,在新加坡工作生活的人们。

“为了孩子,我选择新加坡”

C先生,新加坡某跨国企业中高层,来新加坡一年多

回想起落地新加坡樟宜机场的那一刻,C先生的感受只有一个:潮湿又闷热。

那是来自中国北方的他从预想到的,虽然来之前他已经上网搜过这类信息,但实际体验却和想像中的完全不同。

“我感觉到好像有一股莫名的低气压。潮湿闷热的空气紧紧贴在我的皮肤上,让我有些喘不过气来。他回忆起那天新加坡刚刚下完雨。

示意图,图源:Coconuts

之前C先生也不是没来过新加坡,但更多是作为一个惊鸿一瞥的游客。

而这次他的到来,是将在新加坡开启一段相对漫长的旅程。

C先生将自己称作是一名永不服输的“新中产”。因为公司业务调整原因,C先生必须选择另谋高就,或是接受举家来到新加坡继续打拼。

他说他和爱人关门讨论了一会,选择了新加坡。

示意图,图源:海峡时报

这个决定当然不轻松,特别是对于他妻子而言。C先生可以继续在新加坡工作,而她则必须完全辞掉中国的工作,在新加坡重新开始。

    

但是,为了孩子,80后的C先生和妻子还是毅然决然地做出了这个决定。

“我和妻子的年纪已经不小了,早已被磨平了棱角。现在我们生活重心的很大一块都在孩子身上。只要是为他好,我们在哪工作不是工作呢?”

示意图,图源:Financial Times

新加坡的教育体系是最吸引他留下来的一点。

他说,只要孩子努努力,自己再多让孩子上补习班,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或是南洋理工大学应该不难。他的新加坡上司、同事不少孩子就是就读于这两所大学的。

“听说25%的新加坡学生都能进这两所高校,感觉新加坡没有那么卷,之后搏一下常春藤或者英国G5也感觉更有戏。”

C先生说,他在国内买的学区房已经放租出去了,短时间不考虑回国。

当然,买不起车(C先生说是暂时的)、高昂的房租和生活费以及和新加坡人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依旧让他感到和新加坡社会有些撕裂。

他现在并没有对新加坡产生归属感,但他仍然渴望能够留下来。只有当家人实在适应不了新加坡的生活时,他才会真的考虑“回家”。

“但是,收获远大于失去”,C先生给他现在的生活下了这么一个结论。

示意图,图源:CNN

想回国,但害怕回不去”

L先生,普通上班族,来新加坡18年

教育,也是L先生被送来新加坡的重要原因。

经历了中考的失败后,L先生的父母在没有知会的情况下,给L先生办妥了留学新加坡的手续。

图源:AsiaOne

L先生至今都在为18年前的一件事感到遗憾。

“那时我高中已经开学一个月了,本来和同学约好了等国庆节放完假的月考结束后就去网吧通宵的。但是国庆节后我就走了,互留的电话号码之后也打不通了。”

虽然同处于一个时区没有时差,但是L先生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做天各一方。

L先生来到新加坡后,就读某间政府中学,并且拿到了永久居民PR的身份。

和很多中国学子一样,他一路经历了O水准会考进入初级学院JC,再通过了A水准考试,后被南洋理工大学录取。

就读大学前,他还在新加坡武装部队里服了两年兵役。

L先生给椰子晒了他服役期间的照片

读完大学课程后,L先生选择了留了下来,成为了一名普通上班族。

谈及对新加坡和中国的情感时,L先生显得很是为难。

“我生命中的一大半时间都是在新加坡度过的,我在这经历了很多事情。这里有我几乎所有的人际关系,有我的老师、我的同学、我的朋友......”

“我不是没有回过国,每年我都至少回去两次的。但是除了家人之外,我出门几乎找不到任何熟知的同龄人能跟我哪怕一起出门去咖啡店坐着聊会天。”

L先生回想起今年四月回国候的感受,这让他感到很不甘心,但现实却让他有些踟蹰不前。

“我想我应该是回不去了......但是我真的很喜欢国内啊。”

L先生至今未入新加坡公民

“新加坡——短择到永居”

Thressa,新加坡公司XXX Ark常务董事,来新加坡14年

从小在福建海边长大的Thressa,从来没有想过长大后的她,会一个人拖着两个箱子,来到同样被海水环绕的新加坡。

借由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契机,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深,Thressa就乘着这股东风走出了中国。

她来到某中资企业在新加坡营业部工作,负责开拓东南亚市场。

图文无关,只供参照

借由工作,她能够将中国企业的优秀之处展示给更多新加坡人,这份工作给她带来的民族自豪感。

不过,一开始Thressa并没有将新加坡放进她的长期计划里。新加坡对她而言只是短择罢了。

要不时机成熟就回国,要不借由新加坡这块跳板往西方世界跳,Thressa当初是这么想的。

抱着这样的心思,Thressa原以为她的新加坡之旅可能在某个节点就会突然戛然而止。

但是,在这里她遇到了她的先生,也是她现在商业上的合作伙伴。Thressa在新加坡成了家,逐渐发现了新加坡的“美”。

婚后的她在丈夫的建议下开始在新加坡创业,目前已经有了稳定的利润的收入。

示意图,图源:彭博社

在她看来,新加坡在文化上拥有着东方的“内敛”,而在商业和社会体制上则相当西化。东西方的交融孕育出了别样的新加坡特色。

再加上新加坡稳定的政策环境、健全的法律法规、政府的创业扶持和开放公平的营商环境,这让企业可以一边立足新加坡一边放眼世界,非常适合创业者。

示意图,图源:CNBC

“新加坡处于东西方的交汇点上,背靠着东南亚巨大市场,可以虹吸东南亚的人口红利。”

Thressa表示,未来她将不排除回国,但大概率是以另外一种身份(商业人士)回去的。

“我不适应新加坡的这些”

X女士,新加坡某中小型企业部门主管,来新加坡半年多

X女士来新加坡的理由很简单。

她曾经在中国某机构工作多年,想要换个环境但又不想被迫去人生地不熟的欧美,新加坡几乎成了当时她唯一的选择。

X女士办公场所外的景色

还没来新加坡多久,但是X女士最近她有些被新加坡严格的法律法规搞得有些崩溃。

在巴士或者地铁上不能吃东西、不能在公共场所攀折花草树木、不能放生动物、在家裸奔、不允许在大街上唱歌,还有很多地方禁止吸烟......!

X女士说,刚来新加坡没多久的人,实在是很容易不小心就踩雷.......

示意图,图源:海峡时报

不过,X女士也坦承,这些细致严苛的法律法规并不是没用的,这为新加坡带来了良好的环境。

新加坡马路上大多都很干净,而且人民素质也因法律原因相对较高,生活很安心。

X女士说,自己有一次在小贩中心吃饭时不小心把手机落桌上了,等到半个多小时后回去看,手机还在原地......

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X女士观察到很多新加坡人都是按部就班地生活,这让她未免感到有些无趣。

她来新加坡的时间还算短,因此现在也还没想好前路该怎么走。

走一步算一步,是她现在的想法。至少现在新加坡对她而言算是个“家”。

在更久远的时期,来自中国的华人们在这里落地生根,将新加坡设成了一颗世界明珠。

航运中心、金融中心、旅游中心、商贸中心......这些都是一代又一代华人们赋予新加坡的光环。

By椰子

而坊间最近出现一种声音:现在,新一轮的迁移融合大潮已然到来。

新加坡看起来是很受中国人欢迎的一个地方。

留下还是离开,椰友们你们是怎么想的呢?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