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 >千年锔艺的“90后”传承者 正文

千年锔艺的“90后”传承者

[热点] 时间:2024-04-28 18:19:4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20次

  在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同心镇那柯里特色小镇,有一家名为“通通杂货铺”的千年小店,古色古香的锔艺装修和沿街的商铺并无二致,但门口木牌子上写着0后“器皿裁缝”“器物修复”等招牌字样,吸引游客关注到店铺主人王江通正在传承的千年一门古老手艺——锔瓷。即使眼下的锔艺那柯里能够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夏日的热情,但王江通却必须保持平心静气0后发扬“敬业、千年精益、锔艺专注0后创新”的千年工匠精神,修复客人送来的锔艺一件件器物,延续器物和所有人之间0后故事。

千年锔艺的千年“90后”传承者。王江通 摄

  锔瓷就是锔艺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再修复起来的技术,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门在物质匮乏年代广受关注的手艺如今却鲜有人知,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少有人愿意花费比购买价更高的价格修复破损的瓷器,除非器物于人有着特别的意义。加之在瓷器上打“补丁”极其考验手艺人的定力和耐心,能坚持学习传承这门技艺的年轻人极少。

  90后的王江通是普洱市江城县人,2019年,他选择到那柯里开了一个经营包括陶、瓷器及其他工艺品在内的小店。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朋友家里第一次看到用锔瓷技艺修复的瓷器,让他觉得非常神奇,从小受外公的竹编技艺影响的他,本来就对传统手艺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朋友的支持下,他萌生了学习这门技艺的想法。于是,他开始在网络上查阅各种资料,当看到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锔瓷)代表性传承人童维成的视频作品时,瞬间就被深深吸引。

千年锔艺的“90后”传承者。陶平 摄

  “对当时的我来说,这就是锔瓷技艺传承人中的‘天花板’。”王江通介绍,惊叹于锔艺人毫厘之间那份匠心的他,下定决心要找童维成学习,并通过后台联系了对方,并远赴其老家安徽拜师学习了锔瓷。

千年锔艺的“90后”传承者。陶平 摄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回到普洱之后,王江通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练习精进锔瓷技艺。在厚度仅毫米级的瓷器上练手并非易事,最难修复的一个瓷器,王江通耗费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逐渐掌握这门手艺的王江通,开始接到瓷器修复的活,从朋友的到顾客的,每接到一件破损的瓷器,王江通都要认真仔细构思,从器物的材质、形状、颜色、历史背景到客户的审美,他需要多方面综合考量才能得到满意的修复方案,这也要求他必须掌握相当量的物理、化学、历史、工艺美术等多学科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去修复一件器物。

  锔瓷首先得找碴对缝,即使看上去严丝合缝,要做到滴水不漏却并非易事;接着是标记定位,根据不同瓷器的样式、碎损程度决定锔钉数量和位置;第三步是用金刚钻打孔,这一步极其考验锔瓷手艺人,稍有不慎,仅几毫米厚的瓷器就有可能炸裂;第四步锔钉,做锔钉非常讲究,既要大小合适又要美观耐用,它决定着再生瓷器的使用寿命及美观程度。最后一步是用鸡蛋清和瓷粉调和补漏,防止瓷器漏水。

千年锔艺的“90后”传承者。陶平 摄

  “修复每一件瓷器的过程都像在走钢丝。”王江通用并不轻松的语气对记者说道,锔瓷也让原本遇事急躁的他仿佛变了个人似的,改变着他的处事态度。

  锔瓷的市场非常小众,回忆起当初在普洱做随机调查收到的反馈时,王江通形容,1000个人中可能只有1至2个人知道锔瓷,所以来找他锔瓷的人并不多。目前,找王江通锔瓷顾客主要还是通过朋友及熟客介绍,每一件器物的修复费用因材质和破损程度不同而有差异,一年下来每月的锔瓷收入能达到三千元左右。

  即使锔瓷不能给自己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王江通仍旧会把顾客送修的每一件器物都当作是唯一的一件进行修复,一件件器物经过他的手重获新生的成就感、器物主人“失而复得”的喜悦以及锔瓷传递出的爱物惜物的可贵态度,一次次翻涌起王江通内心的责任感,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传承好这门手艺的决心。

  说起未来,王江通对锔瓷这门古老技艺的传承前景充满信心,他也准备多出去走访一些锔瓷艺人,加强交流学习,同时,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修养,让自己的锔瓷技艺不断精进。条件成熟时,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传承队伍,让古老的锔瓷技艺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宁洱县融媒体中心 供稿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