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 >外储数据折射国际收支新特征 正文

外储数据折射国际收支新特征

[综合] 时间:2024-05-03 11:48:4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38次
展望下一阶段,外储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仍有望保持平稳。数据收支
  中评社北京2月13日电/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折射征截至2022年1月末,国际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216亿美元,新特较2021年末下降285亿美元,外储降幅为0.88%。数据收支1月以来,折射征美元指数上涨,国际全球金融资产价格下跌,新特估值因素成为外储小幅减少的外储主因。  经济日报发表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文章分析,数据收支不过,折射征如果把目光再投射远一点,国际则可看到,新特自2017年初以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基本呈窄幅波动态势,最近9个月连续维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水平。外储规模保持平稳渐成常态,折射出中国国际收支的新特征。  其一,国际收支高顺差对应外汇储备高增长的模式已经改变。2014年之前,中国基本上保持着经常项目与金融项目双顺差格局,其结果是外汇储备的持续累积,2014年中一度接近4万亿美元的历史高位。在2015年“8•11”汇改后,汇率走弱和资本外流叠加,非储备金融项目出现较大逆差,拖累外汇储备明显缩水。  自2017年起,中国国际收支差额占GDP比重逐渐回落。其中,经常项目继续保持顺差,但在国家加大进口力度之后,顺差规模较之前已明显收窄。金融项下跨境双向投资保持活跃,资金流出与流入大体保持均衡。扣除误差与遗漏项之后,外储流量保持小幅波动趋势,外储存量则在汇率折算、资产价格、投资收益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基本保持平稳。  其二,储备资产在对外金融资产中的比重合理回落。2016年之前,外汇储备是中国对外资产的主体,其占比一直在半数以上,但此后延续回落势头,2021年9月末已降至三分之一强的水平。相应的,中国银行、企业等部门持有的对外资产比重则明显提升,逐渐成为对外资金运用的主体。两者的此消彼长,既有助于优化中国对外投资及收益结构,也有助于提升对外资产负债的匹配度。  文章认为,这一转变的关键,则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不断完善。在新的形成机制下,汇率双向波动幅度加大,弹性明显增强,动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的必要性变小,外汇储备走势更为平稳。随之而来的,则是基础货币的投放方式从外汇占款的被动投放转向公开市场操作的主动投放,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明显提升。  文章指出,展望下一阶段,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仍有望保持平稳。从中长期看,中国将在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之下努力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短期来看,考虑到美联储政策转向可能推动美元升值,估值因素或对外储规模带来压力,但中国出口仍有韧性,资本外流压力不大,有望继续对外汇储备规模形成支撑。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