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百科 >乡村健康“守护人”的故事 正文

乡村健康“守护人”的故事

[百科] 时间:2024-04-27 23:29:1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31次

原标题:乡村健康“守护人”的守护人故事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一年四季的守候、随叫随到的乡村出诊、村民慢病管理、健康健康知识宣教……这是守护人一个村医工作的日常。不管刮风下雨,乡村无论白天黑夜,健康只要患者有需要,守护人村医总会第一时间出现。乡村村医日复一日坚守着自己的健康岗位,履行着医生的守护人职责,只为守护群众的乡村健康。

扎根基层惠及群众

经过五十余年的健康发展,时至今日,守护人国家整体医疗技术大幅提升,乡村新医改让基层医疗技术有了更多扶持,健康分级诊疗、远程会诊、上下转诊等医改政策,让基层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在家门口也能得到国家级、省级专家的亲诊,医共体和健共体内,基层群众也能经绿色通道迅速从乡镇医院转到省市级医院接受更好治疗。但是,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医疗水平发展到何种程度,乡村医生在基层的作用,依然举足轻重。

先讲两个故事,一个是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年海东市沙沟乡沙沟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另一则发生在最近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小寺村。虽然年代不同,地域不同,但村医在成为农村人健康“守护人”方面,发挥了同样至关重要的作用。

1989年11月的一个夜晚,一个小女孩因痢疾奄奄一息。她家深处脑山地带,大医院对于他们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地方。孩子的父母心急如焚,好在距离他们家三公里的地方就有一个村卫生室,父亲背着女孩即刻前往卫生室,村医为女孩及时打上点滴,孩子急促的呼吸平稳了下来,她得救了。

2017年,海东市互助县威远镇小寺村70岁的独居老人张兵(化名)查出肺气肿,这让老人原本几乎没有什么收入来源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他的女儿已经出嫁,不能每日照料他,多数时候家里就他一个人。并且女儿也是农民,没有多余的钱拿出来帮父亲治病,张兵的生活靠政府低保补助维持。张兵不愿意上大医院花钱看病,症状发作时,他会去附近的村卫生室打个针开个药,症状慢慢也有了缓解。时间长了,他与村医成了朋友,自己下不了地时,村医也会上门,主动询问病情,并给他量血压测血糖。

张兵说,刚患病时自己一个人,害怕无人照料,没想到村医帮他重燃了生活的希望,多数时候能得到上门免费诊治的服务,病痛减轻时他还能帮女儿带带外孙子,感觉生活又有了新的盼头。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人觉得,村医存在的价值会越来越低,迟早会被淘汰。其实,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村医在治疗农村群众基础病方面依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对村医的扶持也在不断加大。据统计,海东市互助县全县有村卫生室294所,乡村医生361名,其中取得执业(含助理和乡村全科助理)医师资格的村医有153名,拥有乡村医生资格的208名。在我省牧区,村医的数量也占着很大的比例,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目前村卫生室有337所,乡村医生353人。而地广人稀的果洛藏族自治州村医数量也很可观,45个乡镇188个行政村中,乡村医生的人数达到了283人。村医已不是以往我们普遍认为的“认识几个字的农民”充当,他们大多数都是正规医学院校毕业,并定期进行专业培训,还有部分因为精湛的技术和全心全意为基层群众服务的仁爱和博大,获评“高原好医生”等荣誉称号。

与时俱进提升水平

村医、村卫生室的存在,其性质和城市里的社区服务中心和医务人员一样,承担着村级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扶贫等服务,是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网底,是农村居民享有和利用卫生服务的第一接触点。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村医不光要为农民群众看病,还要看好病,看得好,这就要求村医必须与时俱进,有过硬的医疗技术才行。

近年来,随着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很多地方也在积极探索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和对村医的扶持。我省多地不断推出乡村医生能力提升计划,比如开展各类乡村医生培训班、送医进修提升技能等,不断提升乡村医生的综合水平,并通过改变工资待遇、完善乡村医生养老和退出政策等方式激励村医工作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为了扶持村医在农村起到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的作用,2019年互助县发放村卫生室运转、村医补助和养老保险补助资金达538.32万元,为340名离岗乡村医生补助111.252万元,并建立了乡村医生长效培养机制和准入退出机制;海西州主要以培训为主,2020年,州卫健委联合州人社局、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乡村医生培训班,培训村医达100余人;果洛州通过乡村医生养老、退出政策制订和落实,建立在岗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机制,以及省内中高等医学(卫生)院校(含中藏医药院校),设置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生,实施“村来村去”面向村卫生室开展3年制中专、高职免费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等,以此建立健全乡村医生队伍。此外,我省各市州对全市州范围内的乡村医生,积极开展传染病预防、急诊急救以及内科项目的培训。

互助县威远镇小寺村的村医包林泰,被评为2020年“高原好医生”。可以说,包林泰就受益于村医相关各类扶持政策和培训计划。包林泰从1984年4月担任互助县威远镇小寺村农村医生到现在已有26年,在这20多年的村医生涯中,很多村民基于他的用心治疗,健康得以恢复。但起初包林泰在诊治过程中遇到疑难杂症时,也时常感觉力不从心,尤其随着接触病人数量的增多,他越来越感受到自己知识的欠缺和匮乏。

“幸运的是,我赶上了好时代、遇到了好政策,有了很多进修学习的机会,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扩充,专业技术上的差距得以弥补。”包林泰说。1985年9月到1989年8月,包林泰在山东医科大学进修三年,此后他又通过四年的努力,拿到了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证书。

随着理论知识的储备,实践经验的增长,包林泰的医术慢慢变得越来越好。一名家住五峰乡上马村的病人,因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导致瘫痪,来到包林泰的村卫生室诊治,包林泰为患者把了脉开了药,并三个月风雨无阻上门为患者施以针灸及汤药配合治疗,经过包林泰的治疗,现在这名患者已经能下地走路了。

“看到自己的农民朋友,通过自己的诊治得以康复,我就觉得很满足,很开心。我也深知,虽然政府出台了不少培养和激励村医的政策,但村医的出路还得自己把握,只有与时俱进,努力提升自我,才是村医经久不衰的路子,所以关于学习这件事,我绝对不会有半点放松,会一直探索、前进,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造福更多乡村群众。”包林泰说。

近年来,我省村医的整体素养和执业能力因为精细化和针对性培养有了大幅提升,村级卫生室发挥职能作用越来越成熟,乡村群众对村医也比以往有了更多的信任和依赖。可见,“农村医生学有所用”已在农村发挥实效。(李雪萌 韩明媚)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