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 >消失的猎人 正文

消失的猎人

[娱乐] 时间:2024-04-29 14:33:0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28次

原标题:消失的消失猎人

新华社记者崔翰超、何问

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扎尕那村,消失曾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身穿藏族传统服饰,消失手握猎枪,消失身影穿梭于林间,消失追逐着猎物的消失踪迹。

他们是消失当地村民,也是消失在山林里讨生活的猎人。

今年56岁的消失次日扎西,曾是消失他们中的一员。而打猎则是消失不得已的选择。

扎尕那山高林密,消失动植物资源丰富。消失但在过去,消失半农半牧的消失藏式田园生活,并不足以填饱所有人的肚皮。

为了谋生,许多百姓拿起土枪钻进山林。从此,牧民也是猎人,农户也是猎户。

夏季则成了狩猎季,狼、狐狸、盘羊等动物都出现在猎人的准心里。

次日扎西也不例外,在父辈的耳濡目染下,他从小就知道如何狩猎:打枪要“三点一线”、在猎物出没的地点放置陷阱、要站在猎物的下风口……“不打雌性猎物,也不打受伤的猎物,要遵守大自然的规矩。”

17岁时,次日扎西第一次单独狩猎。

那是冬天,他穿着厚厚的藏服在自家牧场放羊,突然发现雪地上有盘羊的蹄印。他摘下帽子,循着踪迹进入林中,穿过白雪皑皑的林海,弯着腰走了快一公里,在一棵树下发现了猎物。

举枪,上膛,瞄准。随着一声枪响,猎物倒地。

猎物的皮毛作衣,骨肉果腹。

猎户的日子很辛苦,不仅要防范动物的袭击,还经常白忙一场,有时冒着雨雪穿山越岭追踪猎物,到头来枪支哑火。算下来,狩猎十之八九都会落空。

次日扎西回忆,打猎多了,动物都怕人,见人就跑。

从20世纪末开始,随着中国有关野生动物保护法规更加完善,以及对枪支更加严格的管控,猎人从山林回到了田野和牧场,身影逐渐在时代的浪潮中淡去。

次日扎西也回归到半农半牧的生活中,并且发现了新的“猎物”。

2013年,次日扎西当选村里的村委会副主任,“贫困”进入了他的准心。

过去,扎尕那村的道路是一条条狭窄的土路,车辆无法通过;村民住着低矮的藏式房屋,有的年久失修;增收效率低的农牧业依然是主要产业。

发展旅游产业成为当地脱贫的主要手段之一。藏族风情浓郁的扎尕那本就旅游资源丰富,同时随着退耕还林等政策的不断实施,生态环境也日渐向好。

于是村里的干部群众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一起修屋铺路,改善基础设施。在大伙的努力下,宽敞的硬化路连接起村庄和外面的世界,一座座藏家乐拔地而起,村里满是两三层的小楼。

每到旅游旺季,游客纷纷来此体验藏式风情,扎尕那村热闹了起来。

“打猎和脱贫致富一样,都需要目标、耐心和毅力。”次日扎西说。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扎尕那村群众自主经营主体已从2013年的10户,发展到现在的146户;农牧村群众年人均纯收入更是从2013年的5100元,增长到2019年的11000元。2019年,全村共接待游客138万余人次,文化旅游综合收入8亿元。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盘羊、梅花鹿等野生动物数量持续增多,时不时出现在村头巷尾,但再也没有冒着烟的枪口。

现在,曾经的猎人与猎物在同一片天空下和谐共处。猎人放下了猎枪,而猎物则化作风景的一部分。

11月,甘肃75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次日扎西所在的迭部县早在2018年便实现脱贫。(崔翰超 何问)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