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勇士·生活强者——走近“最美退役军人”、战斗英雄史光柱

[百科] 时间:2024-05-05 01:30:0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37次

原标题:战场勇士·生活强者——走近“最美退役军人”、战场走近最美战斗柱战斗英雄史光柱

史光柱为武警北京总队机动二支队官兵作报告。勇士英雄赵世伟摄

武警北京总队机动二支队礼堂。生活史光

台下,退役500余名官兵正在聆听一位战斗英雄的军人讲述。

这是战场走近最美战斗柱一个传播了30余年、被讲述了数千遍的勇士英雄故事——1984年,在那场边境作战中,生活史光这位战斗英雄在双目失明的退役情况下仍坚持战斗,带领全排收复了两个高地。军人

这个故事的战场走近最美战斗柱“续集”,更具有传奇色彩。勇士英雄走过血与火的生活史光战斗英雄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演讲家、退役诗人、军人慈善家,这位英雄在一个又一个崭新的领域留下自己响亮的名字。

他是战场上的勇士,更是生活中的强者。

他是史光柱,他把生命活出了英雄的模样。

英雄的故事和故事里的英雄

回忆战争是痛苦的,即使他是位英雄。

坐在台上,忆起牺牲的战友,史光柱用手狠狠地抹了一把脸,用来控制情绪。近3000场讲座至今,史光柱已能够做到不在台上落泪,但是每次“一讲起来又进入到那个状态”。

台下的武警官兵自发鼓掌。如果史光柱能看见,他会看到,那些年轻人的眼中充满崇敬。

“我永远忘不了我的战友,秦安金。一枚子弹击中他的脸颊,我命令他下阵地,他说不出话,却重重地在我胸口打了一拳,迅速移动位置掩护我们继续战斗,直至壮烈牺牲……”

“我在战场上不是最勇敢的,但是战友们的行为感染了我,使我变成了一个勇敢的人。”史光柱说。

因为一个个“忘不了的战友”,才有了他用敌人的炸药炸敌人碉堡,在右眼被弹片击中、左眼球被炸出眼眶后把眼球塞回眼眶继续战斗的勇气。

早在上战场前,史光柱和他的战友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但他没想到的是,命运对他更加“残忍”,等待这个刚满21岁年轻人的,是余生的一片漆黑。

当从医生那里得知自己将永远失去光明后,这个以当卓越指挥员为人生目标的汉子,把自己埋在被子里失声痛哭。他一度消沉甚至想到轻生,是家里需要照顾的老母亲和弟弟燃起了他生活的斗志。而抵在他身后、催促他前行至今的,是牺牲战友的忠魂。

1984年,从战场归来的史光柱荣立一等功,并获得“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身体恢复后,他随英模报告团在全国各地巡回演讲。史光柱告诉记者,他那时完全是“赶鸭子上架”,每次演讲都想起牺牲的战友,根本不愿意讲。

这时,一位领导的话惊醒了他。

“你现在活着不是为了自己。那么多战友牺牲,说白了,他们都是附在你身上的魂魄。你不讲,他们不答应!”

在之后的30余年里,史光柱将这句“你不讲,他们不答应”一遍遍说给自己听,也将战友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从写“英雄的诗”到当“诗的英雄”

今年1月6日,在北京理工大学的讲座上,一名大学生向史光柱提问:“如果您在入伍前就知道自己将会经历这么残酷的战争及之后的煎熬,您还会选择参军这条道路吗?”

史光柱给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回答:“肯定不会。因为那时我还没有得到部队的塑造,许多道理我都是到部队后才懂得。”

史光柱对现场的大学生回忆:“直到来到部队,我才第一次听到‘青春’这个词。在我的老家,我们只讲‘后生’‘小姑娘’,没人讲‘青春’。”

史光柱的“青春”,是从18岁参军入伍后开始的。然而,对于一位“用不可替代的人生经历和感受写下了当今诗坛不可替代的作品”的诗人,在山间长大的少年经历和军旅经历一样珍贵。

1963年,史光柱出生于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县一个农家,自小在原野田间长大。那个时候他还不知道,未来将有许多读者通过他的文字重新认识山风和雏鸟,星星和原野。

1984年双目失明后,史光柱选择将自己在部队学到的一切通过笔端传递出去,“我不能重返战场了,就让我的诗去参加战斗吧”。仅有初中文化的他买来收音机,收听文学讲座,从此走上自学之路。1985年12月,在深圳大学的一场报告会上,他朗读了自己的小诗《我是军人》《爱情的砝码》,学校领导当场决定破格录取他为中文系本科学生。

那是一段艰难的逐梦时光。鉴于史光柱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妻子张晓君特意来到深圳陪读,“基本上他的课本我全都看了一遍,然后到图书馆给他找资料,再帮他整理好了让他背。”好在史光柱记忆力上佳,他把所有的课程重点都背了下来。

1990年,史光柱顺利毕业,成为全国第一个获得学士学位的盲人,此后还发表了大量诗歌、散文,出版了《眼睛》《背对你投下黑色的河流》等10部诗文集。讴歌祖国、纪念英雄是他大部分作品的主题。

许多人称他为“英雄诗人”,但史光柱说,他要做的是“诗人英雄”。这位战士,从未有片刻离开他的“战场”。在他的世界里,“笔尖冒着火焰,台灯抛出弹道,房间是厮杀的堑壕,书桌是坚固的碉堡”。

从失明老兵到让老兵看到“光明”

2016年2月5日,腊月二十七,马上就要过年,史光柱却从老家曲靖市赶到昆明市,看望突发脑溢血的战友冯剑。冯剑退伍返乡后,因工作单位未给他上医疗保险,他住院后急需医疗费,家人在一筹莫展中联系了史光柱。

此时的史光柱在慈善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影响力。2014年,他拿出一部分稿费和工资注册成立了北京助残爱心公益促进会,后来又成立了中国大爱联盟网。史光柱的呼吁,很快为冯剑筹集到医疗费,帮他渡过难关。

几年来,史光柱带领身边的爱心人士以助残扶残、帮扶英烈、关爱弱势群体为宗旨,四处奔波筹集善款,累计直接帮扶伤残退役军人、英烈家属和社会弱势群体1.7万余人。

从战场归来的第3年开始,刚刚结束了养伤和巡回报告的史光柱,马不停蹄地去探望牺牲战友的家人。在云南的一个山区,史光柱发现牺牲战友贺荣光家中十分贫困,他立刻把身上的全部现金50多元拿了出来——那是他当时一个月的工资。自此,史光柱开始关注更多的烈士家庭和伤残军人。他意识到,因为地区发展差异,他们中的有些人亟需帮扶。作为一名“活着的每一天都是‘赚’来的”幸存者,史光柱觉得自己责无旁贷,必须做些什么。

如今,在史光柱的带领下,北京助残爱心公益促进会的志愿者把汗水挥洒在慈善公益的许多角落:举办“大爱万里行”健康讲座,让残疾人士在家门口学习保健防病知识;在参加边境作战人员最多的省份,开展帮扶烈属、伤残人员和困难老兵系列救助活动……

“2020年有什么计划?”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史光柱。他回答道:“还是老三样:演讲、写作和做慈善,重点是做慈善。”

史光柱,这位57岁的老兵已经失去光明36年。但是,他给许多人的生活带去了光明。(■ 杨明月)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