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多位同学,没有一位的回答让我眼前一亮:颜宁分享博士招生经历

[探索] 时间:2024-04-30 11:44:4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09次
最近,多位深圳医学科学院(筹)院长颜宁分享了自己近期参加推免生面试的同学经历。在微博中,回答颜宁老师提到,让眼她向所有学生都提出了一个问题,前亮但「20 多位同学,颜宁却没有一位的分享回答让我眼前一亮。」

图源:颜宁微博截图

以下为颜宁微博正文节选:

我问的问题是:假设时间来到 10 年后,你已经成为一名 PI(Principal Investigator,招生 即独立带领一个实验室的经历博导),你拥有所需要的多位所有资源(优秀的科研团队、充足的同学经费、完善的回答实验设备、大把的让眼时间),那你最想探索的前亮科学问题是什么?换一种说法,这一辈子有什么科学问题或者技术难题,你能解答或者突破,就觉得今生无憾了?

也许是因为这个问题太非典型、面试太紧张,近一半的同学诚实地表示现阶段还没想过这种问题、一时半会想不出(非常感谢你们的诚恳,这也是很好的答案);有的同学讲的是文献里特别具体的小问题;有的同学泛泛说一些感兴趣的领域,但当问起哪些实验室是此方向时,却又一脸茫然……

这些同学的课业成绩都很高,否则也进不了面试;甚至有些同学发表过不止一篇学术论文了(但除了其中一位以外,随便问一个论文中涉及到的实验细节,却又讲不大清楚……)

我反思了一下是不是针对本科生问这个问题太早了,但总期待着有一两位同学能脑洞大开地讲讲——生老病死都是生命科学研究对象,真的就没有让人发自内心想钻研的么?

其实这个问题也是我过去几个月与年轻 PI 们聊天最常说到的主题之一:你们有这么好的起点和支撑条件,一定要 dream big & aim high!没必要只到文献里寻找你的科学问题,因为这样的问题大多已经不是真正原创的了;也不要总是循着你之前 PhD 或博后实验室的方向、套路走下去;不给自己设限制条件地到大自然里、临床中、社会上去观察,你会发现时时处处都有好问题。

人类的知识才多一点儿啊,那么多未解之谜等着我们呢;过去几年十几年的科研训练给你的是能力、是武器、是科学方法,做了 PI,天高任鸟飞,第一步最重要的就是寻找值得你和团队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问题。

这其实也是说给自己的,共勉。

在这条微博的评论区,不少人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扬***6:说实话,我做了博后才真正「敢」去想颜老师提到的这个问题。本科的训练大多还是通识教育,对于系统的逻辑思维的训练还是很缺乏的。

研究生期间,总会被老师「塞」很多横向课题,这些课题又会在很多时候极大地削弱对科研的兴趣。及至于越多越多的同行放弃这条路的路时候,遗憾的同时,也深感无力。

@虫***a:面试不适合问这些。被面试者会担心自己万一哪句话说的不符合您的心意或者暴露出自己某些您不喜欢的科研潜质、就被淘汰了。

我面试的时候也被问过类似的问题,我当时真的怕说的太理想显得不落地,说的太现实显得不够有眼界,说的太深情显得很可笑,说的太商业显得很市侩。面试不是分享观点的地方。

@戚**:这里面有个悖论,履历过于完美的那些人基本都是学术工兵,不允许自己犯错误和循规蹈矩是等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也是个赌博,老师得包容学生的各种弱点,因为奇迹就蕴含在这些弱点里。

@虹**L:大部分人都是靠本能走向更好生活;聪明的人可以靠理想前进;而一直有「梦想」支撑道路的人真的太太稀有了。

@x***1:问本科生太早了,但是你问了以后兴许有那么几个人就一直会问自己这个问题,问着问着就找到自己的路了。

如果是你,会如何作答?

策划:z_popeye|监制:gyouza、carellero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