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休闲 >云南弥勒:石头山蝶变“彩云花海” 正文

云南弥勒:石头山蝶变“彩云花海”

[休闲] 时间:2024-05-03 05:32:4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92次

治理后的彩云花海山地石漠化公园绿意盎然、景色宜人

  边疆民族地区如何巩固生态脱贫成果,云南接续乡村振兴?云南省弥勒市给出答案:以生态为核心、弥勒以绿色为基底,石头山蝶以健康生活为目的彩云花海,大规模开展生态修复、云南环境整治和植树造林,弥勒从而开辟出了现代生态康养之地,石头山蝶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彩云花海拓展农民致富渠道,云南增加农民收入。弥勒

  徜徉在总是石头山蝶流淌着大自然跃动绿色生命力的太平湖森林小镇,长短不同的彩云花海镜头不断闪现:蓝天白云之下,成群结队的云南白鹭展开洁白无瑕的双翅来回超低空滑翔戏水,湛蓝色的弥勒湖面上不时翻溅起碎雪如玉的水花;湖泊林立、绿树成荫、鲜花绽放、云雾缭绕的公园内,来自港澳、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游客尽情地演绎着“飞花逐梦”的心情……

山地石漠化公园的大地艺术——《太平公主》

  可有谁知道,四年前,这里却是一片荒芜之地。“地里石头特别多,种烤烟、玉米也是东一棵西一棵,零零散散,一年收入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温饱和供孩子读书。现在好了,依托太平湖公园发展旅游让我过上了好日子。”小太平村的村民杨绍云说。

  地处公园规划区内的小太平村共有农户144户、总人口555人,世居汉、彝、傣等民族,村民以种植烤烟、玉米为主,由于该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现象严重,加之当地90%以上为山地类型,坡度大、土层薄、土地生产效率低,部分耕地被撂荒或废弃,部分林地上只能生长灌丛植被,水土流失严重,给当地群众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建成的山地石漠化公园呈现出“绿水青山”的和谐景致

  小太平村是公园建成后的直接受益者。2016年,太平湖森林小镇项目启动,景区共流转小太平村土地3977.41亩,太平湖森林小镇在建设和建成后优先吸纳已流转土地的村民在景区就近务工,让村民有了“地租+工资”两份收入。目前,景区共吸纳1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务工,人均年收入达4万多元,为该村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

  “之前,这些山地,我种了些包谷,几亩地的收成仅够喂几十只鸡。现在我把山地流转给太平湖森林小镇植树栽花,每年有2万多元的租金;小镇又招聘我到公园里管树浇花,不仅学到了园林管理和种花技术,每年还有近4万元的工资,真是‘1+1大于2’啊!”小太平村村民柳艳波对记者说。

对山地石漠化荒山进行治理

  本着共建共享的理念,太平湖森林小镇探索出了“景区景点+农户+产业园+游客”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当地村民将土地以每年800元至1500元的价格流转至项目区,获取租金;建设方积极吸纳和引导周边村寨已脱贫户、闲置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人员在项目区内就业。目前,在岗349人中有项目辖区农户106人,人均年工资收入3.9万元。项目建设带动了村民盘活自有土地或房屋资产,参与苗木生产、乡村旅游等产业,每年带动村民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

  今年61岁的杨绍云是一名老木匠,早年以务农和做木活为生,土地流转给太平湖森林小镇建设后,他就无地可种了。去年,杨绍云在自己家开了一个40多平米的锦熙源农家小院,和老伴经营卤鸡米线和酥肉米线,一年有3万多元的收入。杨绍云火红的日子,得益于村里发展旅游产业。

  “经过四年多的生态治理,因地制宜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累计种植各类乡土特色花卉苗木506万株,建成苗木产业基地和特色花卉基地3800余亩,形成‘绿化-美化-彩化-香化’梯度发展立体综合生态体系,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到此康养旅游。”云南省弥勒太平湖森林公园副总经理薛高说。

  昔日贫瘠的石头山,今朝蝶变云雾缭绕的万亩花海。今年国庆期间,太平湖公园“花飞蝶舞”大地艺术景观精彩呈现,数万株颜色各异的鲜花,在阳光的照射下褪去云雾的外衣,惊艳亮相,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观景人数超过了3.2万人次。据统计,小镇建成以来累计接待游客26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3亿元,小镇除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外,还荣获了首批中国林草产业(森林康养类)创新基地等殊荣。

  云南网通讯员 赵树龙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