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两会丨绞胎瓷传统工艺与文旅将如何碰撞火花?政协委员柴战柱带来建议

[时尚] 时间:2024-02-22 18:56:1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88次

原标题:焦作两会丨绞胎瓷传统工艺与文旅将如何碰撞火花?政协委员柴战柱带来建议

一部陶瓷史,焦作将何建议出彩在山阳。丨绞工艺绞胎瓷源于唐,胎瓷兴于宋,传统柴战焦作是文旅委它的故乡。在1月3日召开的碰撞焦作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上,作为一名国家级非遗文化传承人,火花焦作市政协委员柴战柱带来了关于绞胎瓷产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政协柱带提案。

【现状】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现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什么是焦作将何建议绞胎瓷?所谓绞胎,是丨绞工艺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瓷土糅合在一起,然后相绞拉坯,胎瓷制作成形,传统柴战浇一层透明釉,文旅委烧制而成。碰撞绞胎瓷又名“透花瓷”,火花各种花纹由胎而生,表里如一、内外相通、一胎一面,不可复制,因其表里如一的特质也被誉为“瓷中君子”。

“多年来,我们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绞胎文化, 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机,在传承发展绞胎瓷产业方面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时代共频。产品种类由原来的几十种,创新发展到目前的上千种,获专利150项,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现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柴战柱说。

在谈及绞胎瓷对当阳峪村有何影响时,柴战柱告诉记者,“在乡村振兴方面,我们通过建立绞胎瓷非遗工坊、绞胎瓷非遗展示馆、科普教育基地、大学生实践基地等基地展馆,不仅免费培训培养人才,也带动了当阳峪及周边绞胎瓷生产企业及手工作坊。”

据柴战柱介绍,当阳峪宋代瓷窑遗址被国务院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阳峪绞胎瓷成为“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修武县被认定为“中国绞胎瓷之都”,当阳峪绞胎瓷商标成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当阳峪村(绞胎瓷)成功入围农业农村部认定的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一时间,当阳峪绞胎瓷享誉全国,4件作品3次入编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教材,30多件作品被国内外各大博物馆珍藏。

【建议】深挖绞胎瓷文化底蕴和内涵,主动适应旅游消费新需求

围绕绞胎瓷全产业链,今后,绞胎瓷产业和文化旅游又将如何深度融合?

作品《丝绸之路》,2017年10月获中国工艺美术2017“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柴战柱建议,提升品牌知名度是第一位,目前焦作市在瓷文化及窑址保护利用上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提升绞胎瓷品牌知名度、创新传承传播功能、绞胎瓷传统工艺创新发展等绞胎瓷产业深度融合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在确定“一河一山一拳”战略定位的同时,还需要整合本地资源、统筹谋划,深挖绞胎瓷文化底蕴和内涵,主动适应旅游消费新需求,推动城市历史文脉薪火相传,持续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打造“千年瓷都”的效应,形成“游焦作山水、鉴绞胎瓷、赏太极拳”的特色文旅品牌。

作品《孔雀开屏》,2021年12月入藏位于上海的世界技能博物馆

同时要创新传承传播功能,找准绞胎瓷文化与旅游的融合点,打造文化旅游核心产品,促进绞胎瓷文化与旅游、生态深度融合,借力当阳峪绞胎瓷有内涵的文化符号,整合传播平台,提升展示方式、活化历史场景,丰富焦作瓷文化创意新载体,让绞胎瓷文化成为焦作城市对外宣传、展示中的重要元素,讲好焦作故事、中国故事。

柴战柱还建议,推动绞胎瓷传统工艺创新发展,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经典彰显中原历史文化,挖掘文化内涵,使绞胎瓷文化经典和现代旅游产业实现完美融合,形成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互促互动、互通互融的良性发展格局。同时,加大创新力度,在绞胎瓷产品中融入文化、品牌、旅游元素,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打造焦作“山水富城·文武福地”。(张家祺)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