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雪域高原修复“绿色皮肤”——第二届“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十大特色人才项目”之七

[综合] 时间:2024-04-29 09:58:4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77次

原标题:为雪域高原修复“绿色皮肤”——第二届“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十大特色人才项目”之七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高寒草地具有十分重要的绿色皮肤生态服务功能,对维系区域乃至全球的为雪生态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高寒草地生态环境敏感、域高原修源助脆弱,复第极易出现生态环境退化问题,届智这不仅会影响当地居民的汇江生存和畜牧业发展,还会危及到长江、力新黄河、青海洽谈澜沧江中下游地区的人才人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在脆弱的项目项目生态区进行生态环境治理,修复高寒草原,特色为牧民脱贫致富拓宽道路,绿色皮肤成为一项紧迫的为雪任务。

2020年青海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柔性引进(青海省草原改良试验站柔性引进)领军人才— —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院长董世魁,域高原修源助多次深入木里煤矿、复第三江源区、青海湖区等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区。 2021年7月,在第二届“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上,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与北京林业大学教授董世魁及博士团队(董世魁、张铁军、王铁梅、尹康权),合作开展青藏高原优质草类种质资源发掘与新品种选育人才引进项目,共同开展高寒草原草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及开发利用和青藏高原草类种质资源库及研究中心建设等相关工作,这对促进青藏高原地区优质草类种质资源发掘,加快新品种培育,带动提升相关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培育有着积极的作用。

尽快培育出适合当地环境的优质抗逆草种,是修复雪域高原“绿色皮肤”的关键。从2020年开始,董世魁教授带领草类种质资源发掘与新品种选育团队,跨越青海、西藏、四川等多个省份, 30多个县市,采集野生草类资源400余份,制作草类植物标本200余种。从野外选采优良的草种质资源,再带回青海省草原改良试验站草种质资源圃进行种植培育。近两年,董世魁教授和他的团队成员们搜集、鉴定、引进各类草种质资源近500余份,建立了《青藏高原重点搜集草种质资源名录》,为开展资源收集提供理论指导。同时,针对引进单位在前期引种、驯化、选育的40余种适宜青藏高原种植的草种开展系统梳理,为新品种审定登记提供技术支撑。

在青藏高原地区,牧草以披碱草、老芒麦等禾草为主,虽然产量较高,但蛋白含量只有12%左右。而豆科牧草营养价值高,蛋白含量达20%左右,是各类家畜的优质饲料,并且具有固氮肥田的作用。青藏高原地区缺少豆科牧草,一直是该地区草业发展的短板,也是造成天然草原超载过牧的重要原因。因此,引进和培育优良豆科牧草,对持续做好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当地农牧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青藏高原优良豆科牧草缺乏的突出问题,董世魁教授和他的团队成员引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林201 ”和“北林202 ”抗寒型苜蓿新品种,种植当年自然越冬率在80%以上。草种引种成功后,研究团队第一时间向当地牧民和企业推广,真切地感受到了新品种新技术的优势。同时,团队联合省草原改良试验站共同申报“青海草原保护与恢复国家长期科研基地”,获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第三批长期科研基地,联合申报“北京林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研究生工作站”,基于长期科研基地承担了5项科研项目,引进客座研究员11名,完成标本室、种质资源保存圃、评价圃等设施建设,获得一批成果。

青海省草原改良试验站站长陈国明说:“董世魁教授和他的团队围绕青海省草业科技原始创新和现代种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广泛收集、妥善保存、深入评价、积极创新、共享利用’为原则,以安全保护和高效利用为核心,集中力量攻克了一批草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进一步增加了我省草种质资源保存数量和物种多样性,为选育牧草新品种、发展现代草种业提供了技术支撑。”(董慧)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