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 | 《这方热土》:于方寸之间得自然启示

[百科] 时间:2024-04-28 02:38:0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31次

原标题:海南周刊 | 《这方热土》:于方寸之间得自然启示

文\本刊特约撰稿 王宇含

今年,海南随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等第一批五个国家公园的周刊之间正式建立,我国的热方寸国家公园建设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在文化领域,土于“自然书馆”也推出了系列丛书对十个试点的得自国家公园所在区域的自然景观及文化进行深度挖掘与生动展示,杨海蒂于今年九月出版的然启这本《这方热土:海南热带雨林》,便是海南这项方兴未艾的国家公园建设事业中的一角。书的周刊之间篇幅不大,只有一百多页,热方寸总序之后便对海南岛热带雨林国家森林公园进行划分,土于以公园内八处山岭的得自名字作为小标题进行区域化的叙述。叙述内容不局限于自然景观、然启地理博物,海南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周刊之间神话传说、历史、热方寸民俗、人文等一切具有学术价值的方面。

纵观全文,杨海蒂沿用其个性鲜明的笔法,巧妙构思,用有限的篇幅传递出蕴蓄深厚的内容,用带有诗意的语言赋予科普性文章以美的体验,用真挚的情感体悟自然山水。所以,《这方热土:海南热带雨林》既是一本游记散文,也是中国国家公园丛书之一,是关于国家公园的自然风光与文化景观的挖掘、再现与未来的思考的具有科普性质的读物。文学与科普的结合,正是此书的过人之处。正如王尔德所言“艺术真正反映的是旁观者”,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杨海蒂的胸怀、智慧和视野。

《这方热土:海南热带雨林》 作者:杨海蒂 版本:中国林业出版社 时间:2021年9月

《这方热土》称得上是一本成功的自然文学读物。其文学性主要体现在作品的语言以及个性化的写作方式中。

杨海蒂的语言自成一派:既任意潇洒,又不失科学严谨,有身为女子的柔情,又有不输男儿的侠气,能粗笔勾勒崇山峻岭,也能工笔细描脉络纹理。她的文字通俗易懂,不晦涩但也绝不粗浅,直白晓畅却有诗意蕴含其中,可以是诗词哲语,也可以是现代化流行用语。她笔下的自然,是山和海的缠绵;她笔下的蝴蝶,是会飞的花朵;她自己,则是一只快乐的蜜蜂,带着读者由自然转向历史,由历史转向人类,由人类转向少数民族文化、红色文化……最后转回山海之间,变化的是目光,不变的,是她身为一个文人自有一片天地山水在其中的赤诚之心。就其写作方式而言,杨海蒂采用一种由真实的行走、探究、感知带出的“田野笔记”式创作。在对所要描绘的某一山岭进行了总体的描述之后,她便开始在漫无边际的原始热带雨林中穿梭,时而上行时而下行,时而驱车时而徒步,或攀高峰或游天池,或在密林中穿行或在山野温泉池畔漫步,用双脚丈量着这片原始而又神秘的土地,并对沿途身边所见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进行介绍描写。她的纪实,是凭借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巧妙地将纪实与抒情完美调和之后的有生命力的真实,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是十分灵动有吸引力的。

作为一本关于国家公园的自然与文化的新读物,此书也具有鲜明的科普性,文中不乏科学性、思想性、知识性以及艺术性的话语。杨海蒂在书中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动植物、历史、地理等层面的介绍都是十分客观且准确的,一些山岭的森林覆盖率、面积、所占比例等都可以给出具体的数字。除此之外,她还熟知很多动植物的名称、体貌,甚至连一些植物的药用功效都了如指掌。书中的很多物种都是我闻所未闻的,例如“铺地蜈蚣”、外形酷似梅花鹿的“鹿树”、药材“牛大力”……这些文字带给我的惊奇丝毫不亚于《山海经》中形态各异的上古神兽。除了这些自然景观的科普,杨海蒂对黎族的历史传说和一些习俗也是如数家珍。为了让自己的语言通俗又不失趣味性,杨海蒂还大胆编辑,在写猕猴岭的猕猴时摘录《参考消息》中的一篇意在说明老板展示权威的行为和猴子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趣味文章,将海南猕猴的生活习性展露得一清二楚。

简单一句话,不仅让读者明白了尖峰岭在整个海南岛热带雨林以及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修辞手法带来的活力也更添了读者几分继续阅读的兴趣……凡她眼所见到的,杨海蒂都细心查阅、描摹体味,向读者娓娓道来,内容客观真实又蕴含着思考,语言通俗而又不失艺术。(王宇含)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