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海最远的渔民天山深处养三文鱼!科普一下东北地区的三文鱼

[综合] 时间:2024-05-03 02:22:5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42次

  中国小康网讯 在天山深处,离海有一群用现代科技养殖三文鱼的最远渔民。近日,民天有媒体实地探访,山深揭秘天山深处养鱼的处养“黑科技”,体验“离海最远的文鱼文鱼渔民”生活,引发网友热议。科普

1624420172947757.png

相关新闻网页截图

离海最远的下东渔民天山深处养三文鱼上了热搜,值此机会,北地也给大家科普一下东北地区的离海三文鱼,带大家到东北看看,最远来尝尝与东北历史文化有着密切关系的民天大马哈鱼。

  大马哈鱼是山深来自太平洋的三文鱼,在东北地区已有二百多年的处养食用史。它不似来自大西洋的文鱼文鱼挪威三文鱼,被营销包装得陡然身价倍增;也少为东北地区以外的美食家、老饕们所知。但我常常会想象:

  当年那些江南士子、中原文人们被流放发配到朔雪薜荔的荒蛮之地时,没有了绮情与雅致,髭须都挂满冰碴,泪汗交睫作冰凌,却因为一口烟熏蒸蔚的大马哈鱼,充盈了他们的正气,熨热了他们的风骨。

  大马哈鱼洄游进历史的长河,在锦鳞游泳中,跃荡着星光熠熠的宁古塔“流人文化”。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张缙彦、吴兆骞,就分别在作品中述及大马哈鱼。

  张缙彦是明末兵部尚书,“河朔英灵,而有江左风味”。清顺治年间被流徙宁古塔后,教授当地渔猎土人以中原耕种之术,闲来与其他流放文人诗酒唱和,遍考风物,留下了《宁古塔山水记》。里面的《沙尔浒》篇有“多大鱼,土人名打不垓者是也”的描述。

  这“打不垓”便是大马哈鱼。也许是张缙彦给土人的音译,总有种项羽垓下之围的况味。试想渔民猎捕的大马哈鱼,岂不正是铁马冰河中,作困兽斗的黑甲乌骓之霸王?待到褪去鱼皮,肉若舞樱,便是秀色可餐的虞姬了。

  说到大马哈鱼皮,也是一道珍馐风味,可蒸可炸。炸制后中空脆响,美拉德效应令人齿舌生津。而清蒸之后,则筋道异常。随意堆叠,枕藉乎盘中,旖旎如琵琶女,正奏着表现垓下之围的《十面埋伏》,冰河琤琤,宛若弦声。张缙彦的“打不垓”译法,真乃神妙!

  而同为顺治年间流放宁古塔,“江左三凤凰”之一的吴兆骞,是位纯江南人士,却有边塞诗人的慨然与悲凉气质。他因科场案被诬充军,离家三千里,一去二十年。留下一部“胡笳羌管,独奏边音”的《秋笳集》。里面有一首《瓜儿伽屯值雨晚过村叟家宿即事书寄孙赤崖陈子长五十韵》。

  这个瓜尔伽屯以大马哈鱼汛著称,却是当年诗人随宁古塔将军抗击沙俄侵略者的古战场。当取得大捷,谈笑凯歌还的时候,垒起行军灶,就着江水煮大马哈鱼,肯定有“八百里分麾下炙”的豪迈。

  俄罗斯人和东北人一样,都嗜食大马哈鱼。做法都类似:烟熏制肉,鱼籽成酱。烟熏大马哈鱼肉质紧实,啖之弹牙。肌间脂肪丰腴,映衬着酡红的鱼肉,恰似片片樱花负雪,绝胜殊色。

  而大马哈鱼籽酱,则不似黑色的鲟鱼籽酱那般娇嗔,吹弹可破。后者如粒粒珍珠黑美人,置于蛋羹之上,则有二八女郎“杨柳岸晓风残月”之感。而前者酲红面膛,就是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的关西大汉。

  巧的是,东北的朝鲜人也爱吃大马哈鱼籽酱,他们又是另一番做法:经辣椒的浸染,糖的润渍,大酱的熏陶,给这饱满的卵磷脂平添了多层次风味,就如鲜族少女身着艳丽的“契玛裙”,在舌尖跳着热辣的舞步。(子华)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