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 >海瑞:一代廉吏万古留芳 正文

海瑞:一代廉吏万古留芳

[热点] 时间:2024-04-30 00:29:5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56次

原标题:海瑞:一代廉吏万古留芳

南海青天风正琼州

一代廉吏万古留芳

海南日报记者 尤梦瑜 通讯员 赵雅婧

初冬的海瑞海口清晨晴空日暖,清风徐来,代廉漫步在位于府城的吏万海瑞故居,喧嚣闹市中得一处清净。古留时光的海瑞苔藓早已爬满历史的青砖灰瓦上,海青天的代廉家国深情与浩然正气依然在四百多年后的琼州涤荡。

起海隅,吏万处下位,古留而以其身砥柱天下。海瑞明代著名政治家海瑞,代廉字汝贤,吏万号刚峰,古留琼州府城朱桔里海宅塘村(今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金花村)人,海瑞是代廉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以为政清廉、吏万刚直不阿著称于世,被后人誉为“海青天”“南包公”。

海瑞雕像。 特约记者 龙泉 摄

海瑞始祖海俅原籍福建,南宋时迁至广东。海俅重孙海逊子在明初任广州卫指挥,隶属于番禺。其子海答儿于洪武十六年从军到海南,定居琼山。海答儿的儿子海宽,中举后曾任福建松溪县知县。有子侄海澄、海澜、海翰、海鹏、海迈五人,其中海澄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其他还有三人中过举人。海瑞的父亲海瀚只是个廪生(享受政府膳食补助的在学生员)。

海瑞出生后家境不好,四岁时,父亲离世,他便与母亲相依为命。

少年时期的海瑞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更为自己立下了“读圣贤书,干国家事”的人生大志。如今,走在海瑞故居的书斋中,人们可以看到海瑞亲笔书写的这八字书法作品的复印件。从精妙笔墨之间领略一代清官的博大胸怀。

嘉靖二十八年,36岁的海瑞参加乡试,以一篇《治黎策》对答,成为举人。嘉靖二十九年及三十二年,海瑞先后两次赴京会试,都名落孙山。直至40岁,他谒选时补任福建延平府南平县儒学教谕,由此开启官宦仕途。后历任浙江严州府淳安县知县、户部云南主事、兵部武库司主事、应天巡抚、吏部右侍郎、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等职,官至从二品。为官二十余载,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曾来海南参加纪念海瑞诞辰50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著名明史专家南炳文评价道:“海瑞极为突出的一点,是孜孜不倦进行兴利除弊的改革,为后人树立了难得的榜样。”他表示,海瑞在投入国家政治生活39年间,一直从事兴利除弊的改革活动,涉及领域亦非常广泛,包括朝政革新、吏治整顿、土地清丈、赋役征收、教育改革、军队整合,以及应付社会危机、促进民族融合、力求司法公正等。“海瑞的全部政治生活都在改革,是名副其实的改革家。”南炳文表示。

南炳文说,海瑞的改革不仅内容广泛,涉及领域众多,且具有难能可贵的诸多亮点,包括主攻方向突出正确,办事作风深入扎实,各项规定明晰公开,推行态度坚决彻底,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崇尚信念强力支撑。“历史上的改革与今天的改革虽背景、内容、性质和发展水平都不同,但都是兴利除弊的进步事业。以海瑞廉政精神为师,对今天改革事业的顺利进行有不可忽视的启迪之益和历史价值。”

在海南大学历史学教授阎根齐看来,海瑞的人格力量对海南作出了贡献。明朝是海南历史上的辉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达到空前繁荣。海南热土哺育了众多学子在朝中或祖国各地任高官,这些海南籍官员们情系海南,关心和支持家乡建设,助推海南发展,走向良性循环。海瑞离乡做官以后,一直牵挂着家乡海南的建设与发展,尤其是他被赶下台,在琼山闲居的十六年里,仍赤心不忘家乡的建设事业,帮助官府实践他的清丈、均徭、一条鞭法等措施,帮助乡民开沟挖渠,扶危济贫,做了许多有益于乡里的好事,这也是四百多年来,家乡人念念不忘海瑞历史功绩的一个主要原因。

海瑞作为来自海南的一代清官,如今也已成为海南的一张地方文化名片。人们用各种方式在纪念并思考着这一历史人物的当代价值。除了将海瑞故居等地打造为廉洁文化教育基地,文化界人士也在用图书、琼剧等多种方式讲述其生平事迹,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探析人物当代内涵,生动呈现一个更加饱满的清官形象。大浪淘沙,经历过历史岁月的沉淀,历久弥坚的品格与信念在今时今日更显可贵光彩。

)

相关阅读>>

海瑞故事撷英

海口市琼山区海瑞故居。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锐意改革 兴利除弊

隆庆三年,海瑞升任应天巡抚。在其任内,海瑞兴利除弊,整治吏治,平反冤狱,推行以工代赈之法,主持疏浚了吴淞江、白茆河,“活饥民十三万,垦江河两岸熟田40万亩”。海瑞还针对江南官户多,优免户多,转嫁赋役和土地兼并严重等现象,积极推行“一条鞭法”,大力推行土地清丈等政策。

“一条鞭法”又称“一条编法”,最初在嘉靖年间,由浙江巡按御史庞尚鹏实行过,但并未在全国造成太大影响。海瑞认真研究了此法的诸多优点,到任应天巡抚后,就全面推广。后来,明朝改革家张居正也在全国大力推广这一赋税政策。

海瑞在应天府(即今天的南京)推行“一条鞭法”以前,田赋主要是夏税和秋粮税。当时,各府州县在具体收取额税时都巧立名目。海瑞推行的一条鞭法则将赋税和徭役合二为一,以各州县田赋、各项杂款、均徭、力差、银差、里甲等编合为一,通什一省税赋,通派一省徭役,官收官解,除秋粮外,一律改收银两,计亩折纳,总为一条,故称“一条鞭法”。

新法颁布后,无地、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实惠,他们从外地回到自己的农田,靠耕田为生。但这却触犯了江南大地主们的切身利益,也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这些人联合起来指责、诬陷海瑞,致使隆庆皇帝罢免了海瑞应天巡抚的职务,令其回籍候听调用。

海南大学历史系教授阎根齐、海口海瑞墓管理处办公室主任陈涛在二人所著书籍《粤东正气——海瑞》中提到,海瑞倾注了所有心血,甚至想用生命之躯来扭转乾坤,荡除一切人间不平之事,还老百姓一个公道,使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却事与愿违;他只想到“有臣如此,负国之罪,可胜言哉”,却没想到这时的大明王朝,已像脱缰的野马,向着衰败与腐朽的路上狂奔。凭着他一个人的力量,凭着只有短短九个月时间,是无济于事的,也是徒劳的。

海瑞在故乡一待就是十六年。居家期间,他并没有因失去权力而消沉。身处海岛,他依然心系国家大事,还经常指导地方官员为官之道,支点政令得失,大力推动地方清丈土地、修筑水利、发展生产。

严于律己 清廉俭朴

今天,在海口海瑞故居的碑廊中,人们能够看到多个依据海瑞书法作品所刻的石碑。其中一块刻有一个“寿”字。海瑞故居讲解员韩玉萍介绍,海瑞书写的这个“寿”字,最大的特点就是若将其整体上下颠倒,它依然是一个“寿”字。

这个“寿”字,是海瑞在其母亲七十岁大寿时所书写。苍劲有力的“寿”字饱含的不仅仅是海瑞的一片孝心,更能让人们体会到一代清官的廉洁自律与优良家风。

在淳安知县任上,海瑞迎来了母亲七十大寿。许多同僚听到老太太要过寿,都提前备好了贺礼,打算借此机会向这位知县好好贺喜。谁知,母亲大寿当日,海瑞却闭门谢客,他自己也只为这大喜之日买了两斤猪肉。

担任淳安知县时,海瑞已为官数年,但他全家却一直过着清贫日子。平日里海瑞在衙署里开荒种地,家中老小一共七口人,全家人吃自己种的菜,鲜少吃肉,母亲过七十大寿,海瑞才“大手笔”买了两斤猪肉。与此同时,这位孝子一气呵成,写下了这个“寿”字,送给母亲以贺大寿。

有官位,却无官气,为官以来,海瑞出门从不骑马坐车,倒是经常骑驴出行。明朝中后期,官吏腐败,凡京官过境,县里都要奉送“常规银”。海瑞本人也收到过“常规银”。起初,这些送银子的官员见海瑞收了银两,心里暗喜,以为又遇“同道中人”,可谁曾想,海瑞却将这些送银子的人邀请至府,把银子一分不差原路返还。

在淳安任知县时,海瑞也大大降低了官员们的接待标准。上级官员来,海瑞坚持不送“常规银”、不送礼,当地官员赴外地也不得向老百姓以各种“赋税”为由索要路费。

一次,浙江总督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县,埋怨驿站招待不周,向驿吏发怒,甚至把驿吏倒挂起来。海瑞听闻后,不仅教训了其一顿,借总督巡查时再三布告,要求地方不要铺张浪费,把胡公子所带几千两银子充公交国库,并写信说明情由,连人带行李送交胡宗宪,胡宗宪愤愤不平,但又怕事情闹大,只好忍气吞声作罢。

在海瑞任知县的第三年,都御史鄢懋卿出巡两浙、两淮盐政,先下达公文让下面一切从简,实际上一路贪污勒索。过境淳安时,海瑞不仅提供的酒饭十分简陋,还高声宣言县衙狭小不能容纳众多的车马。鄢懋卿心中恼火,不过他早就听说过海瑞之名,也只好收敛威风而离开。

刚正不阿 直言敢谏

嘉靖四十三年,海瑞因治理兴国有功,升任户部云南司主事。这仅是个六品官,类似于今天的文秘,但毕竟是朝廷内官,更能让他实现“干国家事”的远大抱负。

一入京城,海瑞才深深感受到官场上的“暗流涌动”。事实上,他能够入京,正是因为当时的朝中政局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大权独揽、为害几十年的奸相严嵩已经在押待审,朝内朝外数百名严嵩党羽被停职审查,此时朝中急需一批与严嵩毫无瓜葛的能人才士补充上岗。海瑞也因此得到推荐和提拔。

然而,到任没有多久,海瑞就看到了此时王朝的“千疮百孔”。西北、东南沿海边关危机不断,报至朝廷却无人理睬;黄河两岸、江南水乡水灾旱灾接连而来,民不聊生,朝中却拿不出一两银子。皇帝本人淫乱无度、无心朝政。

可海瑞只是个六品官,根本接触不到皇帝。思来想去,最终海瑞决定以写奏疏的方式向皇帝谏言。他埋头书写,日夜赶工,反复修改,写了将近一个月终于完成,他将这封倾尽心血的奏疏称为《治安疏》,称其为“直言天下第一事”,因此,后世也称其为《直言天下第一事疏》。

嘉靖四十四年,受人迷惑,误以为自己要“成仙”的皇帝心情大喜,终于要上朝面见大臣百官。海瑞也冒死递上《治安疏》,这个奏疏指诉朝政得失,列举了皇帝一系列的不作为,言语之刺耳让为皇帝读奏疏的太师徐阶都要读一句磕一次头。在奏疏里,海瑞倒是也为皇帝鼓劲,一振作而诸废俱兴。为显帝王之胸怀,嘉靖皇帝听完奏疏后听从徐阶之言,并没有赐死海瑞,但依旧令锦衣卫将其关入大牢。随着明世宗驾崩,明穆宗继位,奉先帝世宗遗诏,赦免了以海瑞为代表的所有谏言诸臣。一年之内,海瑞官连升四级。

历史上的“海瑞罢官”说的正是海瑞惩治徐阶之子徐瑛和贪官污吏王明友的故事。徐阶三子徐瑛不善读书,霸道横行,不仅强占土地,还强占了民女赵小兰。赵小兰的母亲到华亭县告状,谁知县令王明友贪污受贿,收了徐瑛的金钱,不仅没有处理徐瑛强抢民女这件事,反而杖责赵小兰的祖父,打死老人。时任南直隶巡抚的海瑞微服出访,得知此事,查明真相。海瑞料到徐阶定会干预,因此赶在徐阶以奸计插手之前,先斩后奏,处死了徐瑛、王明友。这次事件也让海瑞深感朝廷黑暗腐败,愤而挂印辞官,还乡故里。

老骥伏枥 惩治腐败

隆庆六年,朱载垕皇帝病逝,明神宗朱翊钧继位后,于万历十三年起用已72岁高龄的海瑞为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后升任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

古稀之年的海瑞于万历十三年二月二十八日由琼山来到海口镇,乘船横渡海峡。路费有限,千里之路,海瑞能简就简。此时他的母亲、妻妾均已过世,他只雇一辆车装载行李和乘坐,一个小童在前面牵着驴,连马都没有要,家里的仆人则跟在车后徒步而行。

海瑞此时已是皇帝下旨任命的官员,按照当时的习惯和传统,他凡经过一处,给当地打声招呼就能享受“接待”。但海瑞一生清廉,即便已是古稀也依旧保持晚节。

辗转陆路与水路,到了五月四日,海瑞终于到达南京郊外的上新河。新官上任,海瑞也要以崭新的形象亮相,可刚刚到上新河时,他穿的还是在海南岛上日常穿的破旧衣服,打开行李,也难觅一件像样衣服。如此,他才就近找了裁缝店,做了一套新的官服,到南京赴任。

海瑞第一天到南京上班,就给皇帝呈上了一道奏疏,向皇帝表明自己的赤胆忠心,同时表示“衰老垂死,愿比古人尸谏之义”,大意就是,自己虽已是老朽将死之人,也要像商朝的比干那样,以死相谏。

再回应天府,城中有不少海瑞的老同事、老朋友,加上海瑞的工作是南京吏部“管官”的,因此他一上任,就收到了不少邀约,有接风洗尘的,有表示祝贺的,同时还收到不少礼品。

面对此情此景,海瑞也下定了决心要改一改这些陋习。他先把各衙门和亲朋好友送的礼物一一清点,然后写了一道《禁革积弊告示》张贴在都察院大门前。

告示的大意是说,现在搞这些往来交际,虚荣庸俗透顶。本吏部是尚书为主,他作侍郎是辅助尚书的,而当时的邱橓尚未到任,他“做一日官,尽一日职,故不自嫌疑,突此严示”。

退还礼物,海瑞也费了一番心思,例如送礼者中的贺澹庵曾做过琼州府知府,为琼州百姓做了不少事情。海瑞客客气气地回信一封,在肯定了贺的功绩之后,告诉他“你我之间,不分彼此”,日后如果收到了退回的礼品也请不要惊讶。

海瑞担任吏部长官时,还为百姓办了一件大事,就是禁止用官府“票子”抢购民物。当时,南京的各个衙门开张类似于今天的白条或购物券就可以到街上的商铺里强买强卖或者随意拿东西,助长了贪污腐败之风。海瑞让人对当时南京城里三条街道清查了一下,单出自兵马司的票子就查出了八十九张,还有其他各衙门的票子二百二十张。

知道了这白条数量后,海瑞十分震惊,立即在《禁革积弊告示》中明令禁止了如此行为。他说,各衙门都有官定的差役,除吏部有新的规定,否则不得再有所增加,用票子去抢购老百姓的东西。

海瑞这些惩治贪腐的举措固然要遭到贪官污吏们的抵制。时间一久,海瑞深感大明这部机器已是千疮百孔,加上年迈体弱,故七次上疏,乞归故里,颐度残年,然朝廷不允。万历十五年十月,海瑞病重,不久卒于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任上,享年七十四岁,朝廷赠太子少保,谥号忠介。

(文字整理/本报记者 尤梦瑜 通讯员 赵雅婧)(尤梦瑜 赵雅婧)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