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百科 >文旅周刊丨海瑞治水 正文

文旅周刊丨海瑞治水

[百科] 时间:2024-04-27 17:23:3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85次

原标题:文旅周刊丨海瑞治水

邱俊霖

提起清官海瑞,文旅人们会自然而然想到“海青天”。周刊的丨海确,铁面无私、瑞治刚正清廉已成了海瑞身上最耀眼的文旅标签,以至于人们一提起他,周刊关注点都停留在了他的丨海品格上。实际上,瑞治海瑞的文旅智慧和实干能力同样出众,从他治水的周刊故事上便能体现出来。

明隆庆三年(1569年),丨海海瑞升任应天巡抚。瑞治当时应天巡抚所辖的文旅江南十府是明王朝财赋收入的重要来源地,也是周刊全国最富庶的地方。海瑞新官上任便做了一件大事,丨海那就是治水。

应天所处的江南地区虽富甲天下,但水灾却十分频繁,百姓苦不堪言。就在海瑞到任时,江南便浸泡在洪水当中,大面积田地被淹导致粮价上涨,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地。

面对此情此景,海瑞立刻着手治理江南水患。他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历任主官的治水记录,终于找到了水灾的成因:除雨季长、降水多外,更大的因素是水利设施的荒废。当时太湖主要出海通道吴淞江(苏州河)堵塞严重,太湖的水泄不出去,奔涌回溢,便造成了水患。

然而,想要疏浚吴淞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当时江南甚至有童谣唱道:“要开吴淞江,除是海龙王”。江南治水不仅有地理上的客观难题,还有官场腐败和治理经费的难题,比如水利设施荒废而得不到治理,这便是明显的人祸。

海瑞当即上疏明廷,直截了当地指出“水利臣旷职不修,抚按也不留心”,最终导致河道泥沙淤积,湖水无法排泄。在指出前任官员不作为之后,海瑞还表示疏浚吴淞江河道、治理江南水患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

在得到朝廷批准后,海瑞立即开始治水。在海瑞到任的一百多年前,永乐皇帝曾派大臣夏原吉到江南治水,夏原吉利用吴淞江河道把太湖之水引至当时吴淞江的支流黄浦江,然后让太湖水顺着黄浦江注入长江,奔涌入海,史称“黄浦夺淞”。

通过勘察,海瑞认为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开挖新河道工程太大,“黄浦夺淞”趋势已无法逆转,在此情况下,由黄浦江泄出湖水的确不失为一个良策。于是,海瑞决定对黄浦江进行一次改造。

海瑞主持在邻近的古东江修坝建闸,让流经古东江的上游来水大多北折流入黄浦江,使得黄浦江水更加充沛。同时,海瑞又通过缩窄改深江面以增加水流冲击性,使下游吴淞江口的淤泥能被冲走。经过改造,吴淞江成了黄浦江的支流,而吴淞江下游河道泥沙淤积的问题也得到了彻底解决。

治水期间,海瑞亲力亲为筹集钱粮,除发动乡绅捐济外,他还上疏明廷,请将苏州、松江、常州三府的粮食全部留在当地,避免出现大灾之下有钱也买不到粮食的情况。

尽管如此,钱粮问题依然成了治水的“拦路虎”。于是,海瑞大胆使用了“兴工代赈”的方式,直接召集受灾百姓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来,将钱粮以薪水方式发放给灾民,在赈灾同时又完成了工程建设,可谓“济目前之饥,兴百年之利”。

在海瑞主持下,江南地区两个月内便疏通了八十里河道,还使十三万饥民度过了饥荒,工程完成后,所费钱粮比预算还少了百分之十。之后连续几年,江南接连遭遇大水,都没有再出现百姓受灾的情况。

江南水患曾困扰明廷百年,而海瑞上任伊始,便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实干精神雷厉风行地解决了水患问题。“海青天”也自然成了江南百姓心目中的“海龙王”。

海瑞直到三十七岁时才中举,之后两次会试都落第了,最终以举人入仕,却官至二品大员,这在极其看重科考的明代的确是一个奇迹。(邱俊霖)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